<p class="ql-block">我校排球队参加了全国分区赛</p><p class="ql-block"> 1965年暑假期间,我校由17周岁及以下的球员组成的排球队经市里的选拔赛,获得了代表黑龙江省中学基层队参加全国北方赛区比赛的资格。比赛采用少年排球规制,即每方上场9人,三排三列,位置固定不像成人六人排球那样轮转,即前排进攻队员始终站在前排,后排防守也始终在后排,但第二排两边的两个人可以参与网前进攻。这主要是考虑到少年排球基本是业余普及,为照顾更多的人参与排球运动设计的。</p><p class="ql-block"> 球员代表队组成:领队是副校长毛为,教练是体育教研组组长宝英才;队员12人:当年高一.一班的张岂凡、陈东岗、温凯军;高一.二班的国连城、李乃今;高一.四班的杨荣庄、薛伟光;初三的游青石、邱坦坦、李立、孙仁甫、李里千。</p><p class="ql-block"> 赛前球队在学校集中进行了短期训练,训练包括体能训练和比赛前的准备活动动作,这是由庞长海老师带领进行的。其中有一个两臂反对称正逆回环的动作伴随了我五十多年,每天晨练都是必做项目,由于两臂同时一个向前回环一个向后回环,开始都不容易掌握。技战术是宝老师负责,我记得宝老师给我和杨荣庄‘’开小灶‘’:拿来一堆排球,近距离对着我俩扣杀,帮我们练防守垫球,七八月的骄阳下练得宝老师满头大汗、我们俩小臂通红血脉贲张。集中训练后期我们还到省排球二队进行了教学比赛,一面九人另一边六人。省二队是青年队,发的球又重又飘,我们从没见识过,接起来像是灌了水的排球。省队教练连忙告诉省队的队员轻一点。赛后省队教练还对我们的传球、垫球的基本动作进行了指导、纠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北方赛区地点设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参加北方赛区有七省市14所中学(男女各7个队)代表队:北京市,河北天津市,山西省,山东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男队由我校代表,女队是龙江县一中组队。男子组七个队分别是北京四中队,天津某中学队,山东济南某中学队,山西临汾中学队,吉林延边朝中队,辽宁盖县中学队,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队。</p><p class="ql-block"> 经过约六天21场的比赛,男子组比赛结果,北京队第一,天津队第二,我队仅胜山西,排第六。女队龙江县中在女子组获第四。通过比赛交流,我们队员的技战术水平和精神风貌都有很大提高,虽总体水平与京津等地区稍逊一筹,但我队本着虚心学习和增进友谊的宗旨,不惧强队顽强拼搏,在比赛中表现了较好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在同北京队的比赛中一度比分胶着,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局面。关键的比赛是和水平接近的延边队,由于经验不足最终没有拿下对手。排球运动做为集体项目比的不仅是技战术实力,更是精神意志品质的比拼,我队由于参加的比赛少缺乏各方面的锤炼,因而未能取得更好成绩。但总体基本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而文明参赛团结奋斗等精神面貌受到赛会好评。比赛期间,赛会举行了联欢晚会,我队在陈东岗手风琴伴奏下演出了男生小合唱《游击队之歌》一炮打响,与其说是手风琴伴奏小合唱,不如说男生合唱伴音手风琴独奏,陈东岗的专业水平的演奏令四座皆惊。另有天津女中演出的女声小合唱《小粪车》,天津腔韵味十足,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比赛不仅是体育交流,也是各地不同风格的文化交流,在由延吉去长春的返程火车上,与我队同一车厢的各省市的队在陈东岗手风琴伴奏下自发地开起了歌曲演唱会,火车一路歌声一路行,我队在文化体育方面都展示了我市和我校的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精神风貌。赛后临行前还应东道主盛情安排各队到山区参观了据说是亚洲最大的苹果梨种植园,并专留出几棵梨树给队员们采摘。此次参赛大家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由于气候和传统等原因,排球运动在黑龙江和哈尔滨市并不普及,水平比较落后。我校的排球运动发端于教工一些排球爱好者。夏日的每天中午,排球场上都有老师们的排球比赛,四观者如堵。赛场上活跃人物有荣懋君、纪树良等老师。在老师们的影响下,下午的几个排球场一直满员少有空场。因此排球的普及程度在哈尔滨市还算是好的。从三中毕业的学生无论男女生有一定排球运动基础的不少。但大环境没有市级联赛、学校也没有常设的校队,因此水平的提高十分有限。尽管如此,这仍然是我校比较少有的一次代表省参加的全国比赛,体现了我校历来重视体育,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成果。通过组队、参加市选拔赛、备战训练及赴赛和先进地区交流,大大开阔了眼界,也促进了我校的排球运动的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