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6月11日,张景然小学语文新教师培养工作室成员孟祥钰老师与孩子们共读《小学生苏轼读本》,一起走近苏轼,通过读苏东坡的诗词、他的人生、他的心灵,读懂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p> <p class="ql-block"> 《小学生苏轼读本》记述了著名诗人苏轼曲折坎坷的一生,并精选了他的经典诗词、古文作品38篇,全书按照性格、作品、交友三方面整合为三编:“苏轼这个人”,“苏轼作品选”和“苏轼的朋友圈”。</p><p class="ql-block"> 在书中,能感受到编者希望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感受苏轼,甚至是去质疑一些既定的关于苏轼的说法,编者认为好奇心和探索更重要。目的在于让孩子们感受到苏轼的智慧、眼界、格局,包括生活情趣,而不只是记住一个“盛名”。</p> <p class="ql-block"> 孟老师在一开始先让孩子们回忆了《小学生白居易读本》,并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到“东坡居士”灵感的由来,对比两位诗人人生经历的相同之处,开启了今日的共读旅程。孩子们迅速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位置,专注地看着孟老师。</p><p class="ql-block">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大家听到苏轼这个名字,你能想到哪些诗句?”孟老师话音刚落,孩子们的回答此起彼伏,师生共对苏轼经典诗词,活跃了课堂。</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孟老师带着孩子们从封面开始寻找各种信息。书本封面里有四个名字,这四个人物构成了这本传记,为了增强孩子们对这本书的亲近感,还将蒋老师与苏东坡的关系比作了孩子们与喜爱的明星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孟老师用一个小短片和一个问题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苏东坡小的时候做过什么事情呢?也是玩游戏和写作业吗?”,“苏东坡在成年之后成为了一个拥有多重身份的人,难道他的时间比我们多吗?那他是如何成为这样厉害的人物的呢?”以问题为开端,缓缓地开始讲述苏东坡爷爷的故事、爸爸的故事和妈妈的故事……孩子们明白了一代全民偶像苏轼深受家庭的影响,他的可贵品质更是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 孟老师的故事层出不穷,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从“东坡”的来历讲到苏轼的抱负,从我们眼中的苏轼讲到皇帝眼中的苏轼……孩子们听得入迷,读得精彩,对苏轼有了不一样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作为一个官员,他做了什么事呢?孟老师出示苏轼在杭州的功绩,让孩子们赞叹不已。并让学生从苏轼尽力召集百姓、士兵,用疏通的方法去抗击自然灾害等事件中,认识到这样的苏轼是一个好官。在苏轼眼里,当大官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大官的影响力更大,能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了解苏轼,就要了解他的如何发“朋友圈”。孟老师带着学生想象如果苏轼有“朋友圈”会发些什么内容。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把苏轼想成以为用笔杆摄影的技术高超的摄影师,他抓拍了三个最具代表性的照片,看图说话;以《惠州一绝》为例,告诉孩子们你想要知道哪里有好玩的、好吃的和最地道的享受,请一定密切关注苏轼的朋友圈;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深究苏轼为何从古至今为人推崇,应该是他总能道出人们内心的脆弱,引起了共鸣。</p> <p class="ql-block"> 最后环节,孟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多国孩子唱响《但愿人长久》的视频,余韵悠长。</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同样可能要面对春天的消失,面对朋友的离去,面对故乡的渐行渐远,面对磨难的不期而至……这时候我们可以想想阅读过的苏东坡,想想自己的朋友苏东坡,想想他是怎样把生活活成了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 阅读是无序生活的避难所,是我们看见世界与丰富自我的方式。尽管孩子们并不全然懂得读书的意义,但从小培养其阅读的习惯,成长过程中,总有一瞬能寻找到答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