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历程节选(二)当兵入伍。

风轻云淡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光的淘洗中,始终有幅画面停泊在记忆的深处,隨光阴流转,愈見清晰。我现在能做的,便是以挫劣的文字来记录我那段流逝的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六六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一个正确的选择——当兵。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月二十八日,一大早坐拖拉机赶到县城,带兵的张指导员领我们新兵洗澡换衣,一身军装,换然一新。 当我把換下的旧装递给送我的父亲时,年已华甲的他已是两眼泪花,让我一時酸楚,难舍难分,惜惜而别。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十九日晚上,我们新兵登上一列南行的列车,第二天到达太原。从没走出过大山的我,眼前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顿觉眼花潦乱,梦幻一般。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来到太原集训总队,我被分到二中队三班。全班11人,山阴应县邻县老乡,同音俗语倒也亲切。班长是大同人,大个子,人很精干要强。战友们都很积极向上,好人好事,争先恐后,用現在的话说,滿满的正能量。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兵入伍不佩枪,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攀绳登梯翻楼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支水枪千斤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抢险救灾是消防。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集训队位于太原市新建南路,紧邻山大医学院。南面是郊区菜农,西边是一条排污水沟,对外称“201”基地。刚到部队又赶上过正月元宵节,总队组织我们与山大医学院师生搞联欢,各中队拉歌,参演节目,这次活动成就了战友张绪山得名“李双双”,传遍全大队,趣谈到如今。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入伍不长时间,便赶上“文革”。一次总队按排召开批判“吳晗、邓拓、廖沫沙”大会,中队选我上会发言,从来没有过的第一次,上台后两腿两手颤抖,口干心跳,一口气念完,没敢看台下一眼。出丑还是出彩,当时在我的认知中成了悬疑。现在来看,出丑是一种修炼,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有一定道理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都说新兵最怕紧集集合。平时班里组织练简易快速打背包,晚上提心吊胆。突然有一天晩上紧急集合,我在慌乱中打背包出发,跑步行军,水上过桥,躲避敌机,全体卧倒。跑了很长时间,几经折腾,我的背包已潵架,后来干脆是抱着背包跑回驻地。一付狼败相,挨批遭骂,出了一次洋相,让我至今难忘。倒给我留下深刻的感悟,便径偏正途,没有出路,邪门走歪道,后患无穷。脚踏实地,志在千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集训队三个中队三百兵,半年相识相处,安排紧凑,活动丰富。上午业务训练,下午军事,大家很辛苦也很卖力气。这期间大队组织了一次技术比武活动,我参加了“打水带”,“二节梯”两项,起早贪黑,勤学苦练,有付出有收获,成绩还算不错。几次社会活动既长见识,又增乐趣。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概括,名符其实。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娃娃脸, 新兵蛋,准时睡,快吃饭。有号令,动不慢,做好事,抢着干。整内务,要规范,出军营,须结伴。那时一群单纯的小士兵,能吃苦,严要求,无私无畏,奉献着青春,期待着未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至六月下旬,多数战友分配至全省各地市,一部分去学驾驶员,我们剩下的大约30多人,等待着,猜测着,焦虑着,心中没底,急不可耐。那年那月那形势,一切都在变数中,人生的改变也在不经意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屡次要求分配,终在九月间我们其中12人被分配至临猗县,成立县级消防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集训队半年光阴,一路风尘,一段难忘的记忆。有刚到时的新鲜,有军营生话的眷恋,也有离别的伤感与泪花。集训队留下了我们年青人的足跡,记录着战友间的深情厚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太原坐火车整整一夜,第二天早上到达运城,再乘汽车到临猗。虽舟车劳顿,新奇的目光代替了乏困。接我们的是县公安局的一个股长,个子不高,人很热情。一切都是那么仓促,临时找住处,临时找床辅,我们就被临时安排住在县公安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这样我们才意识到,我们被上边领导临时决定分下来,让县里突如其来没准备。接下来让我们出乎预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消防队,没有营房,没有消防车,设备全无,两手空空。每天跟着公安局的人上街抓小偷,巡街执勤。很长时间后,我们被安排在城西土产公司腾出的一个院子内,半年后配备了消防车,一直至我退役。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建队艰苦,条件简陋,战友间团结互助,创造条件,正常训练,执勤出警,很好的完成了任务。由于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艰难之時见真情,战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临猗县位于山西西南部,西濒黄河,是山西产粮产棉大县,小麦佔全省八分之一,绵花居三甲。临猗还是一个全国著名的文化大县,历史上出过六位宰相,现代有傅作义、姬鹏飞等。“临猗县文化馆”几个字由郭沫若书写。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土地肥沃,水源丰富,老百姓的生活较为殷实。这就形成棉花轧花厰和农村打麦场的麦草堆成了消防队的重点,实践证明,每年10多起火灾大多数出在这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的一次临晋公社轧花厂着火,我们整整一天一夜连续灭火战斗,几名战友轮翻深入火场,大火扑灭后,我们连站的力气都没有了,找一块空地,就地而坐。那场火灾损失残重,也让我们经受了一次考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农村救火最难的是麦草堆,象小山一样的麦草堆,一旦着火,仅以水枪喷水很难扑灭。必须组织村民一层层剥离运走,每遇这类火灾,必是一场疲劳战,有一次我的一名战友曾晕倒在现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根据当地情况,以及几年的经验,我们贯彻以防为主,把防火宣传作为重点。每年麦收前我都参加下乡宣传,这也使我经受了锻练,增強了工作能力。这种特殊军旅生涯,是我人生旅途的学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九年底,临猗消防队大多数战友复员,留下我和其它两名战友七0年带新兵。这一年,我请探亲假回乡结婚成家。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峨嵋峻岭涑水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见证临猗战友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纪已半再回首,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似我古稀复青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七0年,从临近县招来一批新兵,我和战友郭贵先各带一个班,按照课目,认真组织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员回乡的战友来信,得知多数安排了工作。影响我想复员的念头与日俱增。这一年年底我回县里打听到,复员军人继读安置,赶回部队办理复员回乡,七一年二月复员,三月就业于大同铁路分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年的军旅生涯,让我一个走出大山的村娃,领略了外面的世界,经历了人生磨炼,无愧一段青春年华,上了一次人生大学,可爱,可敬,弥足珍贵。就业铁路工作三十七年,略有成就,根植于农村,铸基在部队,感谢党和国家,感谢父母,也感谢自已。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