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为落实王亚伟高中历史学科工作站关于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要求,为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有效提升学科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和教学专业水平,2023年6月10日晚,第三小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采取线上活动的方式,由闫晶晶老师和李琪琪老师以纲要下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为题进行了同题异构,同组教师进行听课、评课。</p> <p class="ql-block"> 闫晶晶老师根据学术专著《棉花帝国》所提供的灵感,以棉花的在全球的流动发展为切入口,新颖独特,体现殖民扩张、压迫、剥削、抗争的探索,小切口梳理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探讨殖民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最后结合练习题,落实本课所学。</p> <p class="ql-block"> 李琪琪老师则以大单元教学出发,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研读与分析,将第六单元教学内容立意定位为——资本主义与亚非拉的历史互动——全球扩张与沉沦探索。在处理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这一部分知识时,以学生自习探索为主,师生合作分析殖民体系的影响,最后升华到世界格局、人类命运、地区发展、多元影响,结合马克思的观点,上升到现代化的多元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p> <p class="ql-block"> 研无教,则无以立足;教无研,则无以长远。在两位老师分享完备课思路后,第三小组教师一同进行了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中肯点评,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高霞老师认为,闫老师的设计通过小切口,从棉花历史中窥探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立意新颖,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梳理和课本材料的应用。但是在展示过程中史料应用较多,在以后教学中还是要精选精用史料,提高教学效率。李琪琪老师的设计从大单元观出发,注重研读课标,重整教材内容,从世界文明多样性出发,一以贯之讲述到资本主义的扩张,授课过程注重分析引导,立意教高。</p><p class="ql-block"> 冀晓丽老师在肯定了两位老师对本课的设计后,分享了自己最近的读书心得:中国古代史天下观共同体,中华文化的特性——文化多元共存而不排他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 最后靳老师指出,两位老师的设计均主题明确,闫老师以棉花为载体,<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棉花体现大的历史发展线索,通</span>过棉花种植的拓展,分析得出殖民扩张的动力。李老师的亮点在价值升华,并以此提醒老师们要根据教材变化,在平时授课和命题时,要时刻关注时政。</p> <p class="ql-block"> 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了教师们的教学思路,增强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实效性,也为老师们搭建了相互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达到了研学共进,提质增效的目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