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幼·园本教研】—“共研 对话 共成长”实践安吉游戏阶段性总结教研活动

心静如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儿童在前 教师退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尊重儿童 倾听儿童</p><p class="ql-block">将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儿童, 让儿童在自主自由的真游戏中获得经验,形成想法,表达见解,完善规则不断挑战,从而激发幼儿自身最大的潜能发挥, 让游戏点亮儿童的生命, 这就是安吉游戏的教育理念!</p><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引导教师如何转变理念,理解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基本方式,如何将游戏的权利归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独立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教师对于“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这句话的认知更多停留在口号层面,一旦回归教育实践,依然是理念与行动脱节,过于看重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知识的积累,忽视幼儿自主游戏中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更新教师们“儿童在前,教师退后”,将游戏权利还给儿童的理念付诸于实践安吉游戏中,6月5日下午,组织主班组教师开展了“共研 对话 共成长”实践安吉游戏阶段性总结教研活动,旨在让老师们通过放手游戏后,发现孩子们能干什么的经验总结和梳理。及教师在倾听观察幼儿游戏时是如何支持和回应的?聚焦儿童视角的问题,教师的策略是什么?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大家自由分享、反思交流、研讨对话中提升老师们的研讨能力和专业水平。</p> <p class="ql-block">一<b style="font-size:20px;">、“教师放手后,发现孩子们能干什么”,结合实际工作,老师们都一一表达了自己的发现:</b></p><p class="ql-block"><b>王淑艳</b>:幼儿玩完区角后自己会分类整理完具,并能为玩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标记。</p><p class="ql-block"><b>董李娜</b>:教师放手后,看到了孩子们的游戏想法很多,能够玩出主题搭建游戏。</p><p class="ql-block"><b>谷芳芳</b>:教师放手后,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玩出有情景的角色游戏。马海明:教师放手后,幼儿能够自己管理自己,例如餐点后孩子们能有序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于琪玮</b>:放手后,发现孩子们是自由的,快乐的。</p><p class="ql-block"><b>宋庆艳:</b>放手后,发现孩子们会规划自己的事情,还能主动与同伴合作分享。</p><p class="ql-block"><b>袁宇宏:</b>放手后,孩子们的自我学习能力有了提升。</p><p class="ql-block"><b>刘宴茹:</b>放手后,发现孩子们会帮助老师管理班级。</p><p class="ql-block"><b>迟迪:</b>放手后,发现孩子们是有组织领导能力的。</p><p class="ql-block"><b>谢明昊:</b>放手后,孩子们会把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幼儿园室内外游戏中进行演绎。</p><p class="ql-block"><b>郝燕珊:</b>放手后,发现孩子们喜欢玩冒险游戏,游戏行为更加大胆。</p> <p class="ql-block"> 通过教师放手,她们看到了孩子真游戏,看到了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由自主、愉悦创造都如此鲜明的体现着、演绎者。真切的感到了幼儿是自己游戏的主人,每一个幼儿都真正享受到了真游戏,幼儿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玩什么,与谁玩,怎么玩,用什么东西玩。通通可以自己做主,自己决定,自己安排,看到了他们在游戏中自我学习,自我构建,互动互助,充分的体验发展、创造的乐趣。教师毫无控制游戏的欲望和行为,而是积极的支持、鼓励、与幼儿默契愉快的配合。</p> <p class="ql-block">二<b style="font-size:20px;">、在倾听与观察幼儿游戏中教师是如何支持和回应幼儿的</b>?</p><p class="ql-block"><b>王淑艳</b>:观察幼儿游戏中的问题时我没有直接去告诉幼儿怎样解决,而是用语言启发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的原因,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p><p class="ql-block"><b>宋庆艳</b>:为幼儿创设足够的空间和游戏时间。</p><p class="ql-block"><b>刘宴茹:</b>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投放数量充足的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轻松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充满自由和安全感。</p><p class="ql-block"><b>陈向玲:</b>尊重幼儿的想法。给幼儿鼓励,赞扬。郭金蕊:给予回应和鼓励:引导幼儿合作和交流:建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建构任务赵玉玲: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和材料。在幼儿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引导与帮助。</p><p class="ql-block"><b>王 倩:</b>及时肯定幼儿想法,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根据幼儿游戏进程,提供认知、材料、环境等支持。高学玲: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丰富的游戏环境,以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出发点投放材料。面向全体幼儿,个别与全体观察相结合。</p><p class="ql-block"><b>张红娟:</b>在倾听与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细心的观察游戏中每一位幼儿的动作神态,分析幼儿行为的意义,了解其真实想法。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发生矛盾分歧无法进行时,给予幼儿充分的帮助,耐心帮助幼儿分析问题,协助其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b>刘晓珲:</b>真正的游戏是由孩子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孩子拥有了真正的游戏,老师会更轻松;我们要做的是要相信孩子。</p><p class="ql-block"><b>高 静:</b>在幼儿游戏中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提供丰富的低结构材料,活动中尽量不打扰幼儿的游戏,只有在幼儿遇到困难或游戏进行不下去时进行介入。</p><p class="ql-block"><b>郝艳珊:</b>生活中幼儿是小话痨,教师是倾听者,针对幼儿要因材施教,注重自身的语言质量,对幼儿的回应要起到积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康芳芳:</b>第一是游戏主题的创造。一旦教师将游戏定义为美容店、快递公司时,也就框住了孩子。第二是游戏角色的创造。角色是可以创造的,并不是说娃娃家里就只能有爸爸妈妈,还可以有小猫小狗,甚至蚂蚁蝴蝶等。第三是游戏情节的创造。幼儿可以在游戏中综合运用自己的经验进行想象,创造很多富有童年趣味的游戏情节。第四是对材料的创造性使用,以及孩子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总之,我们要把角色游戏当成创造性游戏,而不是把它当成复制生活经验的游戏。我们强调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不是全天都在玩游戏,除了游戏活动之外,也有生活体验活动,以及学习活动。</p><p class="ql-block">董李娜: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不打扰,当幼儿有需求时,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给予意见指导和材料支持。</p><p class="ql-block"><b>陈晓芬:</b>幼儿在游戏的时候,我尽量做到支持者和观察者不去打扰幼儿,当幼儿遇到困难,游戏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我会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引导。让他们能够在轻松愉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通过大家分享的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支持策略和回应,最终老师们经过思考、交流和对话,总结归纳出如下:</p><p class="ql-block">1、游戏中幼儿遇到问题,教师不能直接告诉解决方法,而是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自己观察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在鼓励幼儿自己动脑思考,相处适应的解决办法;</p><p class="ql-block">2.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支持性的游戏环境;</p><p class="ql-block">3.以儿童视角,追随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投放事宜的游戏材料。</p><p class="ql-block">4.教师要注意介入的时机,不要轻易打扰幼儿专注游戏;</p><p class="ql-block">5.尊重幼儿,不能区别对待,教师要善于究其幼儿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以致用正确的指导解决办法来帮助幼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下一步工作推进:教师在解读幼儿游戏时存在那些问题及解决策略?老师们通过仔细思考结合实际工作,梳理问题和解决策略如下:</b></p><p class="ql-block"><b>马海明:</b>在“共研,对话,共成长”的教研活动中,让我知道只有不断加强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给予孩子适宜的解决问题的支持策略,在发现问题时,教师也应该善于向孩子学习,同时需要教师抓住随机教育的机会,善于观察与倾听,做到最大程度的放手,最小程度的介入。</p><p class="ql-block"><b>谢明昊:</b>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倾听幼儿,在不断增强自身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的情况下,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满足幼儿对环境、材料的需求。善于有一双发现幼儿美的眼睛,让幼儿做自己的小主人。</p><p class="ql-block"><b>郝燕珊:</b>教师在回应和支持幼儿时首先要尊重幼儿,不能区别对待,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一定要究其背后原因,做正确引导。如:李元熙是一个班级里公认的打架小能手,班级出现打架现象教师一定会不由分说的指责李元熙,久而久之李元熙对于老师的任何话语都不能接受,不予理睬,在一次我亲眼看见他打人之后我认真的和他沟通,才知道家庭的环境影响了他的行为举止。所以教师要理解孩子,不能忽视他们的自尊心。时刻明确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p><p class="ql-block"><b>宫珍珍:</b>教师在解读幼儿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我班王子潇,江晨琳和白耘鹤三位小朋友玩了一个半月的龙猫大战游戏他们把木棍来当做龙或猫,来进行大战,从最开始的一周我特别不理解,甚至中断了他们的游戏,想让他去别的区域玩,当停止他们的游戏,后果陷入了思考到底应不应该来介入他们的游戏,我思前想后决定不再提醒,静观其变,看看他们到底会怎么玩儿。果然在一星期后他们有了新创意,一星期之后呢,我发现他们有了别的想法,他们有水妖,火妖等很多很多的妖怪加入到战斗。</p><p class="ql-block">教师自身的问题。教师要不断分析自己的教育行为,思考师友关系,那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共研 对话 共成长”教研活动的开展,让老师们不仅在轻松、愉悦的研讨氛围中尽情表达着“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的自己所看、所想,还近距离的倾听了伙伴们“在倾听观察中如何支持和回应幼儿游戏”的所思所感,同时还反思了自身需要提升的能力及如何解决的策略。是一次聚焦儿童发展为核心的开放式园本教研,此次面对面的交流研讨中,让我在倾听老师们的对话中了解了老师们的需求,也看到了老师们的专业成长,在进入实践安吉游中通过共读《观察儿童 解读儿童》这本书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更好的解读幼儿游戏中关键经验的发展水平及支持游戏策略,鹰架幼儿在游戏中更好的发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遇 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是最美好的开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成 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是最幸福的愿景</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幼儿

游戏

教师

放手

儿童

孩子

倾听

自己

老师

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