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生活(一)<br> 时代背景 ,艰苦的环境<br><br> 1975年秋,我从合川师范学校中师毕业,<br><br>分配到国道212线边的一个乡村小学任教。 <br><br> 那时民办和耕读小学并存。民办小学是拿工资,低于公办教师。耕读小学则是公分加补贴。每年工分按全劳力评,每月补贴2元。当时的工分值是每个(十分)3--4毛,最低的是一毛多。我们中专生是每月29.5加1.5的粮差,一年转正后连粮差一共36.5元。民办和耕读教师要公社(乡政府)和大队(村委会)有关系的才能上。一般没沾亲带故的上不了。八十年代,耕读小学教师转成民师,后来全部转成公办。个别没转的教师退休后比公办教师的工资低,但是也比企业高。<br><br>我所在的大队有六个教学班,只有我是公办班。我的办公用费共五个班使用,不够的部分用学校的粪金补贴。实在不够就自己花钱买。六个班有两个三年级。乡领导为了照顾我,把原来在这里任教的一位男教师调离他家近的村小,我就接了这个班。当时家长们见我接任这个班,都非常高兴,觉得这下他们的孩子有救了,老师不会更换了。这个班的学生也告诉我,他们从入学从开始,不知换了多少位老师。那些老师都是当地的农民,都不负责人。骂学生的眼睛是长的冰口(冬天冻裂,皮肤开的口子。)那些老师上课不管学生,上午十点钟到学校,下午放学后去挣工分。那些民办老师也是这样,学校领导对他们也没有办法,因为他们都是有关系才教上书的。<br><br>学校在一个半山坡上,下面是院子和大队办公室。学校四周是小路,上课时农民可在窗外看见老师和学生。村民可以随意在操场上喊自己的学生出去做事,教学很受干扰。学校没有办公室,教师批改作业在教室,办公在家里。<br><br>我和一位女民师住在院子里。她是大队妇女主任的儿媳,也是我初中的同年级同学。她有两个男孩,爱人在外地工作。她挣的工分可以供她家三个人的口粮钱。她公公是在地区工作的国家干部。她和婆母家的弟弟妹妹们相处很好,我是她们中间的润滑剂。我和他婆母家的人相处也很好,我们的友好关系一直保持至今。<br><br>我和这位女同事相处也很好,上学放学我们都一起。因为我和她是邻居。我出门必须从他家经过,我的住房和她家实际是一家,我在他们的中间。我门前左边是她婆母的床和过道,她婆母的床和我是一墙之隔。同事的卧室在我的右边,也是一墙之隔。她有什么不懂的,在床上可和我对话。冬天太冷的时候,我就和她母子三人睡一张床取暖。遇上我不回家的星期天,我们约起一道去大肚河边洗衣服。有时她不去,我就帮她洗几件。我有时要回家,就让她帮我洗衣服。<br><br>我虽然吃喝拉撒在那一间屋子,但是和同事家的人处的很好,总是感到像一家人那么温馨。我经常把饭菜端到她家桌子上吃。她的幺儿子经常吃我的饭。我不够就吃她家的饭。<br><br>我放了学就为生活忙碌——挑水、洗衣、做饭、做煤球、打扫个人卫生。我一般烧煤球,请人从街上挑回来,用筛子筛出细的做煤球,粗的就直接放到煤炉里烧。没有引火柴,就买玉米芯发火。炉子发好后可以边煮饭边打扫屋子,做点家务。吃完晚饭后就批改作业和写教案。有时看书遇上自己喜欢的文字,就把它抄写下来。<br><br>我们吃水靠自己挑。不天旱吃水就在院子旁边的田边水井挑。遇上天旱和下雨,吃水就困难了,路远不说,还很泥泞,不小心就会摔倒。摔到旱地还好,若是水田里,就得换掉全身身衣服。我那时的水缸也只能装一挑水。看见天气不好,放了学就赶快挑水。有时忙不过来,就在同事家要点水暂时用。看见她家的水缸没满,就多挑一挑倒在她家的缸里。因为挑水路滑,我曾经摔倒过几次。后来我结婚后老伴挑水也被摔倒过。<br><br>我们那是吃粮要计划,按国家干部标准多两斤。每月29斤还要搭配一半的粗粮。后来搭配百分之四十。粗粮有面粉,玉米粉。我喜欢玉米粉,早上吃玉米糊方便,快。面粉自己拿去加工,很麻烦。后来有干面条供应,我就买面条。最麻烦的是冬天搭配红薯,五斤红薯换一斤粗粮。红薯要在所在的生产队去称,拿上队里开的票去粮站交钱。我对周围环境不熟,同事就在放学后,背上背篓,带我一起去她所在的队里去抹红薯,待到收称后背回来。<br><br>那时的油、盐、米、煤油,都是凭票,按月供应。若无计划,一个月得烧高价煤。幸好我有一个好友,她当知青的队里烧天然气,把煤票给我买。农民亲友见我没有发火柴,就送给我一些玉米芯。我又把学校旁边的洋槐树枝丫砍成短节晒干来发火。同事有熟人在商店,我就叫她帮我买煤油烧煤油炉。当时的煤油虽要计划,农民没钱,煤油只做照明用,买不完。我后来和商店的人熟了,每月可以多买一点煤油。<br><br>虽然那时环境艰苦,住房不足六平米,吃喝拉撒睡在一间屋子,但是我的心情却很乐观,轻松,没有当知青那时的压抑感。<div><br></div><div>我的教学生活——(二)<br> (二)简陋的师资配套<br><br>我所在的村小有五个班,一、年级一个班,两个三年级,一个四年级和五年级。我接的是三年级(第五册)学生有三十多个。那时学生少,后来多到一个班至少是45人。五六十一个班。学校有五个教师,三男二女。每个班的课程一个老师上完。不能胜任的就调课,互相交换。音乐课就全校上大课,我一个人用嘴教,没有伴奏。偶尔民办老师有事把学生托给我,我就让他们和我的学生一起上活动课或唱歌课。后来负责老师让我两个班合上,我就按他们的年龄段来教歌。为学校的主题活动做准备。学校的教室是土墙,桌子板凳是石头做的。公办校的是木料的。但是不规则,长的像卖猪肉的案桌,两米左右,短的八、九十厘米。凳子也是参差不齐。长桌子一方坐五六个学生,短的坐三个学生。一间教室只有十来张桌子。教室采光差,没有讲台,地板是泥土。遇上下雨天光线不好,我就把煤油灯带到教室上课。后来学生也带煤油灯和蜡烛来上课。学校的操场也是土坝子。五个老师中一个高中生,两个初中生,一个小学生,只有我一个是中师生。老师的文化知识也参差不齐,教学能力都不是那么强。那位高中文化教师不会写生活中的应用文,初中文化教师不会汉语拼音。那位小学生文化的老师不会做小学数学的分数计算。我这位中师生教师不会画图。<br><br> 后来为了普及初中教育,学校新修了公办初中教室,卧室和办公室。操场换成了三合土。教初中的老师全是从小学教师里面抽调。完小校长让我教初中数学,征求我的意见。我坦诚地告诉校长,自己只学了一年的数学,对几何一窍不通,我拒绝了。后来新分来的一位只读了两年初中上师范的女教员来教数学。新修的教师卧室很小,只有五六平米,我不愿去住,新来的老师也不愿意,和我住在一起。我们只一间床。她爱人来了我就到邻居和妇女主任睡。<br><br> 一年后这位女老师因关系去了城里的一所小学教书。初中数学教员换了一位当过兵的男教员。这位男教员很好学。做不起的数学题就在办公室讨论。讨论没有答案他就去问完小教数学的老师,直到他懂了才回来教学生。学生家长对这位男教员的意见很大,但是男教员好学,刻苦,学校又找不出其他理科教员,只好听之任之。这位男教员家在本大队,农村又有家务活,自留地,自己文化基础差,教起感到吃力,很来就调去完小当事务,做后勤工作了。<br><br> 那时的村小教师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部是包班教学,初中班分文理科,两个老师上一个班。我的美术课就和其他老师换。后来我就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开始,边教边学,看见学生画得那么难看,自己有了比学生画得好的信心,逐渐能用粉笔画一些风景图案。美术课就不和别人交换上了。民师老师他们不会上的,就把学生喊到我的教室来,一起上大课。特别是作文课,高我一个年级的老师常常把她的学生喊到我的教室来听我上课。<br><br> 那时的师资力量配套虽然差,但是我后来的学生还考起了师范和中专,出去工作吃了商品粮。(当时的非农业人口供应粮。)他们有的几十年后还记得我当年对他们的教育。<br><br> 后来初中班搬到完校去了,初中班教室就成了负责教师的教室。学校就多了一间教室,那间教室农民用来放玉米梗。<br><br> 那时的肉要计划,学校老师们经常去买羊肉,鱼一类农村自产的,不要计划的肉来聚餐。去买肉的老师很早就到集市去买好回来上课。放学后就在学校下面同事的家煮。同事的家人不参与,只是她的小儿子和我们一起吃。吃了照成本摊钱,都是AA制。那时聚餐没固定在哪家,基本上每个民师家中都去过。次数最多的还是在学校下面的小院子同事家,也是我住的隔壁。<br><br> 夏天桃子李子成熟的季节,学生中午要睡午觉,老师留一人值周,巡逻,发现有卖水果的人在附近卖,就把他们喊来用我们画鸡爪的钱来买水果。买起大家老师在一起吃,边吃边聊,其乐融融。<br><br>(画鸡爪就是一种游戏,有几人参与就画几条线,把线的末端用圆圈连起来,把写好金额的纸团放在圆圈里。一个人拿一个纸团,看上面写的金额是多少就出多少钱。因为工资低,最高的也不上一元钱。做纸团的人最后拿纸团)<br><br></div> 我的教学生活(三)<br> 我的第一届学生<br><br> 我的第一届学生是从小学三年级(第五册)接的。我比他们最大的学生大十岁,比最小的也只大十二三岁。因为这个班是公办班,老师换得勤,学生难以适应,学习成绩不理想。另一个三年级是民办班,老师是固定的,生源要稳定些。那个班的学生也只有三十多个。<br><br> 我很喜欢这些孩子们,他们淳朴可爱,说话稚嫩的童音听起很舒服。除了教学,下课后我就和他们一起玩,聊天。听他们讲家长里短的笑话。他们也给我提一些建议:说我讲课语速太快,教唱歌的时候,教棍拍打桌子的声音太响,影响他们听力。我对他们的问题总是耐心解答,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br><br> 孩子们生活在农村,除了听广播,根本听不到普通话。为了推广普通话教学,我主张学生课堂内外都讲普通话。我以身作则,教学从汉语拼音入手,课堂上一句普通话,一句翻译。孩子们很快就接受了。大约一个月时间,孩子们就会用普通话和我交流了。<br><br> 一次学校校长、主任来视察工作,一位学生在下课的时候用普通话向我提问,我用普通话回答。校长奇怪地问我:“杨老师,你那位学生是外地来的吗?”我说:“不是!”“那她怎么说普通话?”“我要求学生用普通话交流”。在后来的教师普通话考核中,我的学生(她们中师毕业后和我在一个乡镇教学。)和我占全校最高等级的三分之一。为此校长在教师会上表扬了我坚持普通话教学产生的效果。<br><br> 为了活跃课堂教学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我常常带学生观察家乡四季景物的变化,开展一些实质性的少儿活动,使学生能歌善舞。我还利用课堂资源让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让他们自己添加简单的动作从中体会古诗的意境。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br><br> 每次学校的集会和大型主题队会,都是我这班学生打主力。我利用课后和放学的时间为他们排练,要求人人参加。教他们打竹板,朗诵,自编哑剧……成绩特差的把一首古诗分成三个学生表演,不放弃一人,这样特差生也有兴趣参与。<br><br> 第六册的时候,那个民办班也合在了一起,学生的基础更是参差不齐。特别是汉语拼音,他们连声韵母都认不完。我又单独无偿给这些学生补课,刻印油印小册子发给他们。刻苦的学生很快就赶上来了,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整体赶不上公办那个班。<br><br> 我的第一届学生只读了五年小学就毕业了。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升上初中。那时初中没普及,有的小学班考不上一个初中生。我这个班庆幸没放白炮。这些考上初中的学生都走出了家门,考上了更高一级的学校。那些没考上初中的学生在家务农,改革开放后挣的钱比我多,也有没外出打工的,他们的孩子都比我的女儿大。<br><br> 几十年后遇上他们唠家常,更是别有一番情趣。<div><br></div><div>我的教学生活(四)<br> 学习汇报课<br><br> 刚走上工作岗位,要学习的很多,要和同行交流的也很多。我虚心向老教师们学习,但是也常常和他们发生争执,也常常以争得面红耳赤告终。<br><br> 学校领导见我好学、好问,县里下达到区里的两个名额的学习指标,校长就想到让我去学习。指定我学数学,另一位老教师学语文。<br><br>本来是为期一周、分开学习语、数的时间,不知为何改为三天,语数学习合在一起。<br><br>虽然只有三天的学习时间,但是我很认真做记录,回校后认真整理,收获还颇多。特别是数学方面的现代集合思想的渗透,数的集合、子集、交集……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教学全国拨乱反正后第一批统编小学新教材打下了基础。<br><br>暑假进行全区教师集中学习(培训)。校长让我和那位老教师汇报学习情况。那位老教师讲语文,我讲数学。那位老教师是五十年代的师范生,她讲语文是胸有成竹,而我则是一个愣头青。<br><br>当时也是要求用普通话讲课,讲语文还行,数学的语言和字母说起来特别别扭。那些来听课的老师来自全区六个乡镇,全部在一个大教室里,估计有一百多人。这里面也有我的启蒙老师。当时的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br><br>晚饭后散步,我的启蒙老师给我打气,告诉我自己是怎么学的,如实汇报就是。<br><br>我经过自己的回忆和看自己的笔记,写了一个提纲,估计半小时就可完成。谁知却讲了一个多小时。<br><br>刚开始汇报的时候,心里还有点慌,不过几分钟的时间,老师们反映良好,教室里鸦雀无声,他们都认真地做笔记。我一边讲一边板书,作图,把自己的理解和学习的东西融为一体。并且告诉老师们,现代数学思想是渗透,不是教学,只要老师们理解就行。我把数的集合部分用椭圆形表示出来,先画两个相交的椭圆、再用线条标出子集和交集部分,最后指着图告诉老师们哪是数的集合,哪是子集,哪是交集。用对应框作图表示数的概率。<br><br>我的汇报课居然让老师们欣然接受,不像原来政治学习那样,领导上面开大会,下面教师开小会。那些老师们如饥似渴的学习热情和好问让我很感动,我认为自己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br><br>汇报后,我的启蒙老师告诉我,主持会议的两位领导(管数学教学的校长和主任)都认为我有胆有识,讲得不错,有发展前途。<br><br>我通过那次全区汇报课,对领导的突然袭击听课和同行的教研课就没有畏惧心理了。<br></div><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我的教学生活(五)</p><p class="ql-block"> 领导突然袭击听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当、当,上课铃响了,我拿着语文课本快步走进教室,发现两位学校领导已经坐在教室靠墙的最后一排。我心里明白了,他们是来听我上课的。这两位男性领导,一位是校长,一位是主任。他们在五十年代当过领导,由于文革的原因,又当了教员,七十年代复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我像往常一样上课。不做欢迎仪式,就当他们不存在一样。简单明了的导入古诗课题后,我就开始范读,学生边听就边找出生字词。教师板书生字词的时候诱导学生理解词义。在识字教学中加强识记。那时的教具都靠教师自己做。低段和高段的教具不一样,低段字块多,字母和汉字都是教师自己用毛笔写。高段的模型多,教师做不了的就请木工师傅做。做这些教具一般都在课外时间。学生年级上升了,教师就用板书代替了字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把生字词写得大大的,让每个方向的学生在座位上都能看到。在识字教学中利用开火车,试读,找小老师的方法让学生识记。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试读。教师指导用普通话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抑扬顿挫。在书上记好阅读符号。在阅读的基础上又指导学生背诵。学生不会背的,就让他们看板书提示背。学生接受很快,大多数学生会背诵了,我就让他们凭自己的理解做古诗表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表演形式多样,有朗诵的,有只做动作的,也有一人朗诵,其余三两个做动作。学生争着在黑板前表演,课堂气氛很活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就让学生抄写生字词。(那时教师没有手表,值周教师看办公室的小闹钟打铃。课堂教学安排的时间全凭教师自己估计。有的值周教师为了便于掌握时间,就把小闹钟放在自己的讲桌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堂课结束后,两位领导和我交流,告诉我他们旁边的那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我告诉他们,那是位特差生。在其它教学方面,他们也没找出我教学中的破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的古诗教学我逐步完善,基本让学生自己编导,教师只做修改,放手让他们自学,然后诱导。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就越来越浓厚。遇上学校举行大型活动,我的孩子们就可以自己练习,独当一面登台表演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教学生活(六)</p><p class="ql-block"> 有趣的集体生日化妆舞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末,我又换了一所村小,这里环境比原来稍好,住房大了一些,厨房就在屋檐下搭了一个棚,后来我花钱盖了两三平米的瓦房。村领导最后把我用的钱给了我,说不应该老师自己出钱。(因为另一个老师有一间厨房,我在那里煮饭不方便,喜欢在卧室外搭那间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所村小单独一个院,大门对着一条大路,大路两边是冬水田。大路外有机耕路,可通到国道线上。学校的右边是农田,左边是一个大院子,后面是农民住房。我的卧室后面是当时的大队办公室和商店及合作医疗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所学校有两个公办班,四个民办班。教室两边距离太近,干扰大。不过教室里有讲台了。民办学生仍是石桌子、石板凳。办公费公民办分开用的。那位女教师家住城关,每星期走了就把东西寄到我这里。寒暑假我们就把东西寄到学校下面院子我的初中同学家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天上课,我发现孩子们的牙齿都掉得差不多了,看着他们那可爱的面庞,我问他们的年龄,他们都说今年满十岁了。我突发奇想,我何不给他们搞过集体生日舞会?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们,他们一个个兴高采烈。我们平常除了课堂外,下课就和他们排练节目,让他们简单写出自己理想。每个寿星都要准备自己的节目,我动手给他们做书签——每个寿星一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签纸用烟盒代替,图案由我给他们画,最后用钉子打洞把彩色毛线或丝线穿过。在上面写上祝福语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集体生日舞会开始前,我给孩子们化妆。那种化妆很简单,只打胭脂和口红,衣服穿校服。我给他们虽然化得不好,可是孩子们很高兴。我把舞会的仪程先写出来交给主持的男、女学生,让他们熟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活动是在下午第二节课下课后,学生上完厕所就举行的。开始前,我简单讲了几句,就由主持人登台。那时教室门口围了很多学生观看,他们都很羡慕这些过生日的学生幸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男生当主持腼腆, 女生主持得很好,她笑容面面,大方得体而又有条不紊。不好意思表演的同学,她就笑着去拉上台,鼓励他(她)表演。轮到她表演,她也不含糊,表演完了和同学们一起鼓掌。最感人的是我把书签送到小寿星手里,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谢谢杨老师!”这让我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送走了这个五年级班,他们六年级就到完小住校了。这位女学生到了完小深受班主任器重,‘六一’校庆当主持人非常受人欢迎。那些村小老师认为完小老师教得好,学生胆子大,其实他们哪知道这是我送去的学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送走这个五年级,我又接收一个三年级,这个班的人很少,只有十几个学生。孩子们见我去教他们很高兴,成天围着我转,要我也给他们举办集体生日舞会。我说:“你们放心,只要杨老师在教你们,我一定会为你们办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教育收费很乱,学校要收补课费,每学期三四十元,要求星期六必须上课。后来家长反映大了,就改名“周六活动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兑现给孩子们的承诺,我叫每个学生出一元钱,愿意多出的就多出。最多的也只出了两元。我叫班长把帐记好。买了东西回来向孩子们报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班的集体生日舞会举办了两次,孩子们的生日有的是上年,有的是下年。上年出生的一起举办一次,下年出生的举办一次。因为过去已经举办过,那时没收费,只是老师送小礼物。后来的两次有经验了,就买了蛋糕和糖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的活动前期准备我就发动大家动手了。我培养的班干部们很得力。做书签在课堂活动课就教了他们。发动他们找烟盒,中午上课前动手做。写画工作都交给他们做。只是节目练习和内容要老师审定。有时老师没时间主持,班干部们都能带着同学练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对这个班的学生干部更加放开。我把舞会的仪程交给他们,中间的串词让她们自己写,为了鼓励她们的自信,我尽力保持原话,只稍作修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有名正言顺的活动时间,我就把舞会安排在赶集天的星期六或星期日,那样乘车方便。我带上班干部去镇上买糖果和蛋糕,不够的钱由我出。留在学校的孩子们自己化妆和练节目。有的孩子母亲会化妆的让他母亲给他化好到学校。我买蛋糕和学生一起,她们看着我付款,他们记账。文娱委员看见钱不够,她还主动多出了一块钱。老师垫付的资金也给同学们讲得清清楚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次集体生日舞会请了家长。因为大多数是留守儿童,来的也是爷爷和奶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的主持人更灵活,她认识同学的家长,直接将家长的军,请同学的监护人发言。弄得个别家长不好意思。我也还没想到她们也将我的军,让我为他们唱一首红歌。我为他们唱了我读小学老师教的《踏着烈士的脚印前进》这首歌。唱完后她们又煽动同学让我唱。我又接着唱《谁不说自己家乡好》这首歌。孩子们很有礼貌,不管我唱得多差,他们还是送我欢快的掌声!活动除了歌舞,还有寿星们讲话,送小礼物,老师的祝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节目完了后吃糖和蛋糕,我让他们把糖和瓜子带回家,留给家中的长辈吃。有个学生的母亲帮着分蛋糕,孩子们的意见很大,说那位母亲又偏心,说她的孩子出钱最少,吃的蛋糕最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班的第二次集体生日舞会的时候,学校再三强调不准另外向学生收费,我就请示学校书记,他回答说:“可以!你取之于民,用之于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学期又从重庆转来一位学生,这位学生的外祖父是位有文化的人。他退休后从煤炭学院领取工资,对我的工作很支持。他认为我给学生补课、教学尽职,交那点活动费不算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班的第二次,就是我在职时的第三次集体生日舞会,也是最成功的一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总结上一次的经验,针对农村家长自私的特点,强行规定每人出两元钱。新来的学生叫左帅,他外公是老革命,姓萧。他们老夫妻都是七十多的人了,为了改变外孙的不良习惯,离开大都市,经亲戚推荐到我班就读。那位小男孩很乖,长得也帅。可能是换了环境,他表现很好,变化很大。他外公外婆认为是我教得好,特别感谢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次集体舞会萧老师独自捐资十元,我就多买了一个蛋糕和一些糖果。因为我没计划好,超资两元。文娱委员把情况一公布,萧老师就主动拿出两元给我说:“杨老师,这钱不能你垫,我出!”虽然只有两元钱,但是萧老师对我的尊重,让我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的集体生日化妆舞会很成功。先是学生家长萧老师讲了话。他讲了自己七十年的见闻,说这是他一次参加这样的集体生日化妆舞会,也是他第一次遇上我这样的老师。然后是孩子们表演节目和送生日贺卡,这些贺卡都是集体做的。最后是吃糖果、糖果蛋糕和瓜子都没吃完。我把剩下的分给孩子们带回家,把剩下的蛋糕给了左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集体生日舞会在我所教学的地方是独一无二的,我送的礼物也是独一无二的!</p> 我的教学生活(七)<br>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br><br>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教师们最头痛的问题。不同年级的作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对作文教学最大的体会就是基础要好,要多为学生提供写作环境和素材。<br><br> (一)低段作文教学<br><br>低段作文教学是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只要求学生叙述一件简单的事情,只写几句话,几十个字就行了。文字和写作方法不强求。<br><br>我在进行低段作文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讲述他想写什么。在造句的基础上添加内容。只要求写几句完整的话,能说清楚意思就行了。<br><br>作文教学不是单一的,平常的字词句教学也得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理解一字多义和一词多义。课外活动也注意启发学生多做观察,积累生活的素材。<br><br>低段注重先说后写,不要求写提纲。对看图写话要求也低,只要大致把图上的内容写出来就行。在写前教师板书一些格式,引导学生像填空那样做。例:(谁)在(地方)(干什么)?<br><br>先(谁)(怎么做),然后 (又怎么做)最后(又怎么做)<br><br>我(有什么看法)。学生写不起的字,可以用汉语拼音代替。<br><br> (二 )中段作文教学<br><br>低段有了好的基础,中段的作文过度就不难。在低端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开始细致的描述,进行片断,场面练习,对某件事或人,只进行片段的描写。<br><br>如写人物外貌: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教师指导学生的观察顺寻,然后板书:,头,面部,衣着,重点是面部。并且学生写的时候观察不是同一个人,告诉他们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br><br>教师在学生写的时候看教师板书的一些与作文有关的词语,让学生学会选择应用。对学生有创意的词句,除了在批改中表扬外,在评讲时也给与鼓励。<br><br>中断作文教学就不允许用汉语拼音代替汉字了,强调学生查字典,选择正确的汉字。<br><br>对教师批改后圈的错别字,要求学生自己改正。<br><br> 教师在中年级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就要求学生有目的的抄写好词佳句,让他们在写作文时,尽量运用学过的词和句子。有些句子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还可以怎么变化。如: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朵朵白云可以换成“柳絮般”“莲花般”的白云。你自己观察生活中的白云像什么样子,就写什么样子的词。“蓝蓝”也可以换成“淡蓝,浅蓝”。先不强求,只是告诉,以后慢慢要求学生试着写。<br><br> 中断的片段和场面写好了,再让学生学习布局谋篇,为过渡高段打下基础。<br><br> (三)高段作文教学<br><br>高段作文教学要求更进一步,文字的增多,修辞的运用要适当,词语搭配要正确,中心要明确,要有真情实感,文字至少五百以上……这就是高段作文的难处。平常根据教材,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习一些语法、修辞技巧,在作文教学中就提示学生可用某些修辞方法和课本中的一些语句。让学生对摘抄好词佳句产生兴趣,增加学生词的积累。<br><br> 高段作文在写作前,叫学生带上纸笔,随着老师一起去校外观察四季景物,让他们先说说,教师用手势诱导。让学生边观察边记自己看到哪些景物。观察后回到教室,教师就开始要求他们写提纲。他们不会写,老师先要示范。<br><br> 一个上课用心听讲的学生,按照老师的提纲和老师的讲述,他们就会写出自己观察后的合符要求的记叙文。<br><br> 写事的作文教学事前也得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指导他们观察集体活动场面,做事情的经过,让他们亲自实践,做和写结合。有了生活素材,学生在写的时候就不会无事可写,无话可写。在学生会写完整的记叙文基础上诱导学生抒情,议论,情景结合,情景交融,这就是高段的要求。要到到这些要求,就要学生灵活用所学的修辞方法,增加文章的感染力。高段的家庭作业就要求每天记日记,哪怕是流水账,也要让他们练笔。教师对日记要检查,利用朝读课,学生背课文的时间批改,改不完的下课继续。一般不欠账。发现学生不足的地方,教师让学生看老师批改。对他们观察,写得好的及时表扬。基础训练中的大作文(平常的日记,片段叫小作文),很多时间是晚上和星期天批改。<br><br> 对于接半途的学生的作文教学,那得查漏补缺,针对某个缺项进行练习。如对作文不会开头结尾的。我就专门从事这方面的训练。自己刻印蜡纸成册,每个学生一本,针对存在的问题,利用语文课和自习课进行单项练习。这样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不会开不起笔。<br><br> 小学作为教学和语文教学联系紧密,不是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处处要渗透写作知识。看、说、读、写是不可分割为一体的,他们互相渗透而又互相联系。<br><br> 我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的学生作文教学,照上面方法进行,效果还是不错。学生进了初中,初中教师都觉得省力,都觉得这些学生接受快。<div><br></div><div>我的教学生活(八)<br> 灵活多样的劳动<br><br>每学期开学,学生的课本和作业本,都是老师带回学校。原来所在的村小老师男劳力强,他们用箩筐挑。我后来的学校女老师多,学生的课本和作业本老师没办法背回去。完小规定时间要弄走完,不然会影响完小的学生上课。<br><br>为了学生能及时得到书本,我们就在教师集中后的第二天通知学生学生和老师一起去背。后来的教辅资料太多,就发动全校师生去背。遇上下雨天,也得一样去背。去是下坡,回来是上坡。师生们一个个手拉手,像结链子一样,不让任何一个人摔到倒。农村孩子走烂路很行,比老师走得快。我们边走边看,喊着学生走慢点。到了平坦的石板路,学生们就像赛跑一样跑回学校玩。老师则走到最后,不让最后一个学生掉队。<br><br>后来学生越来越小,(大的到完小住校了。)家长们意见大了,他们愿意出钱,不让学生去,我们就先收五毛,后收一元钱的车费,喊一个三轮去拉。全部教师去清数,跟着三轮一起回来。拉回来又清数各班的。有时时间晚了,第二天中午分发。有时上午开完会,教师在镇上随便吃点东西充饥,喊一个三轮就把书带回学校。<br><br>领书要排队,先从边缘的地方开头,我们国道线的在中间,完小最后。边缘的学校老师更辛苦!他们为了开会,天不亮要起床做饭,吃了饭约起同事打着火把走路。(大雾天电筒照不到路。)他们也是学生背。后来用马驮。<br><br>我们收的钱没用完的存在我这里,学校领导偶尔下来吃饭,就用这钱办招待。不够的大家老师平摊。<br><br>我们学校的房子是瓦房,每年要漏雨,要喊人添瓦。那些瓦都是老师带着学生来回走十几里路背回来的。这需要一个下午的时间,上午老师抓紧时间上课,叫学生下午带背篓。老师在给学生放砖瓦的时候就要注意学生的体力,让学生量力而行。有的学生争表现,要多背,老师就做劝说工作。砖窑在公路边,老师为了学生的安全,不背砖瓦,来回照顾学生走公路边。看见有的学生背不起了,老师就帮他们背一段路,或者给他拿一些出来,放在力气大的学生背篓里。<br><br>后来学校修建教师住房,每个教师大约二十多平米的房子,两间一厨。那些修房子的老板得到钱,就不管剩下的泥土了。我们发动学生,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除了学前班,全校性劳动。<br><br>高年级的学生用箢篼挑,中年级的端,一年级的用手拿,教师用锄头挖。为了学生的安全,教师还得巡视,不能让学生受伤。我还叫学生注意观察,写劳动场面。<br><br>学校的操场打理出来了,学生们的活动范围大了。数学课丈量的地方多了,真是一举几得。<br><br>学校围墙外面有一条路,泥土堆起很高,下雨天路很滑,学生上学不方便。我带领本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路填平,让孩子们和过路人好走路。<br><br>秋天,教室外面的野菊花开了,我带领孩子们在课间和中午采摘。我把野菊花晒干,第二年夏天给孩子们泡水喝。我每次口渴想喝水的时候,走到装水的大搪瓷钵边,看到的都是底朝天。我笑着说:“真是你们采你们喝啊!”学生对我也是莞尔一笑。我只有再加一点白开水在钵里,再倒水出来喝,这哪里还有野菊花的味道啊!<br><br>后来孩子们离开学校去完小住校了,他们放归宿假都要回学校来玩,玩到我们放学,和他们的童年伙伴一起离开。<br></div> <p class="ql-block">我的教学生活(九)</p><p class="ql-block"> 课堂内外结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创造了写作环境,学生进行作文就不难。遇上写事记活动的作文题目,学生就可把扫墓和野炊写下来。如果遇上写景的作文,教师就带领学生进行四季家乡景物的观察。交给他们的观察方法,先教师指导,然后分组观察,最后让他们能独立操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师有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记忆,课堂上学的知识马上让学生进行实践。如辨别方向,我让学生排队站在操场上,边背课文边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每个队依次叙述,然后分组,找一个学生做裁判,分别叙述。裁判可以每个学生担任一次。课堂时间不够,他们下了讲课也可进行。这样他们既进行了活动,又增强了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位辨认方向,告诉他们记住一点:太阳出来的方向是东,与东相对是西。观察树叶的稠密,也可以辨别方向。只要你细心观察,生活中有很多观察方法,不止一种。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认识某种植物,教师先告诉学生那些地方有,让学生从路边或他熟悉的地方采回,师生在一起共同辨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习丈量土地,教师准备长绳,每一米用线打个结,指导学生丈量校外的土地,操场:校内的操场、教室,后花园……然后让学生把数据记下,在作业本上进行面积和周长的计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进行数学体积教学,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泥块。做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体积有哪些是我们数学课所学过的。能够说出这些体积的长宽高以及他们的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师不仅注重课堂内外的结合,还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社会活动——为盲人抬水,检柴,打扫卫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校下面那位盲人素质不高,经常向我的学生要东西,还在我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经常走到教室外面高喊:“杨老师,喊几个学生给我抬水。我没有水吃了!”我真是又气又恨,对他说:“你吼什么?过去我的学生没给你抬水,你自己挑得好好的,现在我在上课,你自己不能克服一下啊!”我说了他,他还不高兴。我的学生是高年级了,为了女学生的安全,我就只派几个男生去帮他做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又经常走访了解他们在家里的情况,对他们的校外活动了如指掌。我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表扬和暗示。在学生作文困难时,提示他们自己已经做过的什么事可以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这样掌握的知识不仅牢固,而且能举一反三,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里打下基础,这样的学生才不会死记硬背,才有灵活的头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教学生活(十)</p><p class="ql-block"> “六一”文娱汇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小学教育逐步走入正轨,民办教师也多数转成了公办,最后全部转完。学校的德育工作也步入正轨。每年的“六一”节由村小的集会变成了全镇所有学生的集会。后来为了安全,又选代表,每个班去几个学生,每个村小必须出一个节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来我女儿在我这个班,我就让她和班上的同学一起跳舞参加演出。后来学生少了,全校抽调出来,让我指导表演。不管我们村上怎么努力,名次都在末尾。后来我就另辟蹊跷,搞小歌剧和哑剧题材。我看学校的魏老师喜欢唱歌、书法,突然发生灵感对魏老师说:“我们把《王二小》改编成小歌剧,行不?”魏老师喜欢写,他雷厉风行,马上编写。他写好后给我看,让我提出建议,他修改。魏老师不住校,每天骑单车回家。他只在学校吃中餐,自己烧煤油炉煮面条吃。他的时间比较充裕,没事就拉二胡,唱歌、写毛笔字。魏老师爱画画,并且画得很好。我们把王二小的剧本编出来后,我建议魏老师做道具,他画,我就和学生一起做,做日本兵的帽子,领章。学生们热情很高,道具做得很快。做好后在学校进行彩排,全校学生和周围群众反映良好。在镇完小汇报演出中,全镇二十几个节目只选九个的情况下,获得了三等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小歌剧是以《王二小》这首歌为主线,全校找一个女生独唱,中间加串词和表演。表演的人物有王二小、八路军、游击队、群众,日本官兵。人数众多,队伍庞大。我们尽量精简,也还是有二十几个。枪炮声都是孩子们自己买的玩具手枪,他们自己掌握,老师只告诉他们在什么时候使用。消息树用榕树的枝代替,专门有一个学生拿着,听见王二小喊“乡亲们,鬼子来了!”拿榕树的学生就把树枝放下,人退场演群众。紧接着表演群众转移,八路军游击队做好埋伏的准备。每个环节和串词,歌曲环环相扣,不拖拉,脱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魏老师很会化妆,演日本官兵角色的学生一个个还真像小日本人。孩子们的表演也很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表演结束,颁发奖品:我们的得奖是最后一名——第九名。台下观众、我们学校的师生都认为评委不公。我把奖品全部给了魏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魏老师调离,我不管了,新来一位姓黄的负责老师搞了一个舞蹈,请人来教学生的动作,歌曲放磁带,没有得到名次,得了一个参赛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老师只交了一年,又调离我校,新来一位负责教师姓陈。陈老师又让我来搞。我想到历年的舞蹈不管照着碟子学也好,自编舞蹈也好,都拿不到名次。我就根据孩子们在放学回家在路上逗留和直接回家做家务和学习的两种情况进行对比,用这两种现状编一个哑剧。学生人数不多,只有三个。这三个全是我班上的调皮男生。道具也很简单,他们的书包,一张条桌,一根凳子,一根围裙。围裙用我的枕头套,腰间捆一根绳子,枕头套挂在绳子中间,既方便又美观。大家一看就懂。平常练习指导让学生尽量发挥他们自己在路上逗留的真实活动——斗鸡、煽洋画、捉迷藏。直接回家的学生做家务——打扫猪圈,扫地、做家庭作业。直接回家的学生出门找鸡,发现逗留的学生还没回家,就问他们做完作业没有,引导他们做完作业按时回家。这些都用孩子们熟悉的动作表演,没有一句台词。孩子们的表演纯真真实,获得评委和孩子们的赞赏。这次为我校获得了一个唯一的二等奖。我把得来的奖品——肥皂,平均分给大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为了安全,完小不组织这种大型活动,我们就在村小自己为孩子们创造环境。让他们自己尽情表演,唱歌,讲故事,说相声都行。总的说来还是我这个教学班的节目多,花样多。每年的“六一”除了文娱表演,我就建议增加游园活动,让孩子们过得开心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村小每年都搞这样的活动,即使是我教学前班,文娱节目也是我这个班表演居多。学前班的表演很受家长们的欢迎,他们自己还给孩子们拍了照。我那时也用傻瓜相机给孩子们拍了照,让他们以后可以回忆自己幸福的童年。(那些照片我都拿到城里过了胶,我也只收成本费,路费我自己出。)</p> <p class="ql-block">我的教学生活(十一)</p><p class="ql-block"> 暑假家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0年后,随着农村儿童大量进城,学生生源越来越少。教师在暑假开学前都要进行走访,留学生在本地学校读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午的太阳当顶,我还得去挨家挨户的游说。在学生家的院坝凉爽的地方等家长。家长在家的,就邀我到家里吹电风扇,喝一杯凉茶。我不喜欢戴草帽和打伞,任凭太阳晒。老伴在家里等到十二点还没见我回家,就打电话催我回家吃饭。我的任务完成就回家。我脸晒得通红,汗如雨下的样子回到家里,老伴赶快叫我坐一下吃中饭。我胞弟在我这里玩,见了就说我:“姐姐,你怎么那么傻?别人早就回来了,你为什么要去那么久?”我只好说在学生家里耽误了。有时完成了任务已是一点多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去家访本班的学生还好,家长热情有礼貌。遇上不是本班的学生,家长不理老师,推说学生的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当不了孩子的家。农村很多家喂得有狗,多数家长能把狗招呼住,不让它叫。少数对教师不满意的家长,装着没看见,不见老师的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我每次走访,遇到的家长都很热情。他们都叫我进屋去坐。我说就在坝子谈。他们就热情地端来凳子让我坐,和我聊天。学生家长看见我在院坝,他们能放下手中农活的,都赶到院子听我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家长们拉家常,谈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因为学生少,我教书的时间久,认识的学生和家长多。)最后重点向他们介绍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向他们分析就近入学和住校的好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开学的时候,我们村小到完小的住校生最多,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相邻村小学生流失多,领导就以我们村为榜样,说我们走访工作做到了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玩心计的老师就在家乘凉,到了开学的时候向学校汇报,说是全部走访完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那些弄虚作假的老师听到学校领导的表扬,心里是否惭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教学生活(十二)</p><p class="ql-block"> 学前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三年级的学生就开始到完小住校了。部分村小教师调到了完小。村小的学生就更少了。我是老教师,领导把我调到边远的地方说不过去,去完小又占名额,就安排我教学前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有所不同:学前教育的教学任务没有那么重,但是学生太小,讲话不完整,思维简单,在教室里坐不住。很多上教学班的老师不愿意教学前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接受这个学前班前,这个班是代课教师。教师是负责老师家属。家长们意见很大,几乎要垮掉了。学校领导见此情况就安排我教学前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前班最大的孩子5岁,最小的不足三岁。有时年龄小的要解手,教师得提前让他们去。遇上解不开裤子,弄脏了衣服的学生,我还得给他们的家长打电话,帮他们换裤子,擦洗身上的赃物。那位学生不足三岁,他经常弄脏裤子,他不要同学扶他,自己提着脏裤子在厕所边哭着要杨老师。学生把情况一告诉我,我就赶快去把他的脏裤子脱了,倒水把他身上擦干净,用我的短衣服把他全身包住,打电话叫他奶奶拿衣服裤子来。我的手机号码都写在黑板上告诉家长,也让家长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告诉我。那位最小的幼儿是四世同堂,有佘太君罩着,任何人拿他没法。在家是太上皇。那位最小的幼儿他吐词不清,我经常给他纠正,他最听我的话。他爷爷奶奶拿他没办法的时候,经常是我出面调解。为了照顾这位幼儿,我就叫他奶奶把他的衣服和鞋子放在我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前班的学生年龄,思维,语言表达参差不齐,都是留守儿童多,爷爷奶奶又特别溺爱。有的孩子五岁还要家长陪读。代课老师教的时候家长在教室要陪读一个多月。最后还是负责老师用吓唬的办法,家长才离开教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接手后,不让家长陪读,只让他们在教室外面看。我首先就教学生用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他们不会讲的,我就教他们说简单的一句话:我叫***,家住**村。孩子们会说这一句话了,讲台下面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拍手鼓励。这样孩子们都争着上讲台介绍自己。我又因势利导,多问几个问题:问他家有几口人,有哪些人在家。在外面的什么地方?做的什么工作?有的学生不清楚的,知道的同学可以帮他回答。家长就趁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离开。即使有家长陪读的,他们最多也是三五天就适应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对没有陪读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有陪读的学生要勇敢,向那些独立性强的同学学习——不要家长陪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上小学生朝读,我就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叫他们做简单的操。这些动作除了教材上的,我就自编,尽力简单,让孩子们学起有兴趣。课堂上教他们做手指操,筷子操,(每个学生拿一双筷子,我在筷子的顶端用彩色纸扎成蝴蝶花。)他们就跟着我一下一下的表演。幼儿们跟着我喊口令,双手跟着我舞动手里的筷子,那些动作虽然简单,但是真的很好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师有时要离开一会,就选几个学会了的幼儿领操,让他们教一会。老师的离开不能操过三分钟,很怕学生出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幼儿不要陪读这是个很难而又很普遍的问题。我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进行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学校的后花园,我让孩子们在那里做操,做游戏,多数孩子都不要家长了。极个别的让他和同学一起跳舞,做游戏,等到孩子发现家长走了,他自己经融入集体中了。对那些喜欢哭的孩子,我把他们搂在怀里,轻轻拍打,喊着他们的名字,表扬他们勇敢,是个乖儿童。放学的时候发一个自己手工剪的红五星或小花给他,表扬他勇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课堂上也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乐中学习,在笑声中受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实践证明:转移法是不要陪读的最好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前班课堂上不能像教学班那样,只能讲一会,歇一会,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多数时间是手把手的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课堂教学中,学前教育每天只能教一两个生字,先教字的同时教口头组词。学生掌握了十来个生字的时候再开始教他们写简单的词语、组简单的词。例如:大(大人,大山,大小、大石)教的时候事前用一块小黑板画好习字本的格式,另一面是学拼音四线格的格式。我先教拼音,后教汉字,在教的时候只能一笔画,一笔画的教,边教边巡视,不能起笔的,我得手把手地教。看到大家都写好了,才写第二画。在教写组词的时候,首先还要教孩子们的书写格式。这些教师都得一边示范,一边巡视。为了防止先写好的坐不住,就让他们当小老师,教已经写好的学生读教师板书好的字词。这样大家都有兴趣,教室就不会闹嚷嚷的,像赶集一样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生课堂作业完成了,没到下课时间,(我们和教学班一起上下课。)我就教学生唱歌跳舞大家乐,表演课本上的儿歌,让他们在讲台上表演。为了大家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先集体表演、然后就分组、个人表演。有时下雨天,我怕孩子们摔到,让他们上完厕所就回教室表演。这样学生既高兴,又巩固了所学知识,孩子们的安全又有了保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前班的表演吸引了教学班的学生,他们下了课都喜欢趴在窗台上看我们班上的表演。我也不赶他们,让他们一起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前班的教材也不是单一的,学科也比较多,也像教学班一样,语、数、常识、音、体、美、德育、手工劳动。不管学生多少,这些课程都是一个老师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数学虽然只交百以内的读写,二十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幼儿学起很难。首先要教他们数数,一个一个的数,先数一到二十,然后开始教写。教写的时候还要首先教坐和执笔的姿势,这些都是费时费力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幼儿的手工也是很难,材料他们找不准,一般都用美术课本子作纸张。教的时候要慢,要注意大多数。教师折一道痕,学生折一道痕,教师边示范边巡视。不会折的学生除了教师教,发动会的学生也教,师生共同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午十一点半,学前班放学了,我就把他们一个个的手拉手送过马路。边走边和他们一起唱歌。不过马路的学生,我就指定小组长带领孩子们回家。有家长来接的,我就把孩子交给家长带回。下午一点半钟,我就在国道线边接来上学的孩子。家长们看见我很负责任,他们都很感动。他们叫我下雨天就不要送接,他们给我把学生带过马路。有时学生有两天没来上课,我就打电话问家长是什么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次,苏丹下午放学没回家。这个小姑娘只有三岁,他爷爷一人在家忙农活,上学回家几乎都是一个人。那次她父母都回来了,打电话问我孩子在哪去了。我说早放学了,我送学生过马路,回学校没看见苏丹。那晚上我也帮他们到同学家去找,他们去镇上派出所报了案。那天晚上一夜都没睡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很早,我又到处去找。忙得早饭就没吃成。学校领导来问我是怎么回事,我把情况说了,校长让我把经过写出来。我写好后给校长看了,校长说可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快上课了,苏丹回来了,原来她是被一个陌生的老太太带回家中,准备让她去另一个地方。在上三轮车的时候,苏丹不去,那位老太太发现她是女孩,就没强迫她上车。苏丹就在外面陌生人家住了一夜。我的学生的外婆送了她的外孙上学前班,看见了苏丹在院子里,那位外婆就对苏丹说:“苏丹,你还在这里啊?杨老师到处找你,你还不到学校去?快点去!不要耽误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丹回到教室,全校师生如释重负,派出所那里就结案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我一直把苏丹带到我的身边,送完过马路的学生再送她,看着她慢慢走回家去。有时看见他爷爷在附近做农活,就把她交给他爷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教了三学期学前班,退休年龄到了,校长留我继续教学前班。我借口老伴要办病退,我们要回湖北老家,婉言谢绝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想我这三十三年的教学生活,虽不光芒四射,但是我也觉得无怨无悔。因为在我退休后的日子里,偶尔有学生还记得我这小学老师,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我这不起眼的乡村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