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揭阳丁日昌故居

无旧

<p class="ql-block">丁日昌旧居(丁氏光禄公祠)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元鼎路,占地面积6100平方米,是清代洋务运动代表性人物丁日昌所建。丁日昌祖籍丰顺,历任苏松太道、江苏巡抚、福建巡抚和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晚年寓居揭阳榕城,为纪念其父“光禄公”,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兴建这座大型祠堂。</p><p class="ql-block">丁日昌旧居是清代洋务派实干家丁日昌在全国唯一的旧居,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实用大方,木雕精美且极具地方特色,保持了潮汕地区传统的建筑结构、材料和工艺特点,梁架、屋脊的彩绘和泥塑采用了一些西方建筑图案,其中西合璧的处理手法,开创了潮汕地区引用西方营造法式的先河,在潮汕地区建筑史上极具代表意义和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丁日昌旧居辟有丁日昌纪念馆内。他许多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相当影响的奏折、文章,都是在旧居撰写的,并留下部分实物,具有极高的价值。展览馆展出丁日昌生平、丁日昌评议和丁日昌世系后裔三个部分,展出实物,资料,图片1000多件,全面介绍丁日昌的生平、思想、政绩,以及爱国爱乡,改革创新的精神,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p><p class="ql-block">2013年5月,丁日昌旧居(丁氏光禄公祠)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丁氏光禄公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3年3月5日公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广东省人民政府 2013年9月10日立</p> <p class="ql-block">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丁日昌旧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揭阳市人民政府立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八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丁氏光禄公祠简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丁氏光禄公祠又称丁日昌旧居,位于揭阳市榕城区元鼎路,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100平方米,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是一个集祭祀、起居、藏书、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丁日昌(1823~1882)历任苏松太道、江苏巡抚、福建巡抚和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洋务派人物之一,他许多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相当影响的奏折、文章,都是在旧居撰写的,并留下部分实物。丁日昌任福建巡抚期间,直接推动了台湾岛内的电力、铁路建设,对台湾近代工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丁氏光禄公祠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实用大方。建筑物自南起依次为照壁、麒麟埕、月眉池、阳埕、东斋、西斋、正座三进大厅和两侧各二直巷,共有大小房间99间,地下室1间,为典型的潮汕地区祠堂风格,称百鸟朝凰。建筑群保持了潮汕地区传统的建筑结构、材料和工艺特点,尤其是木雕精美且极具地方特色,是潮汕地区古建筑群的佼佼者,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在梁架、垂脊的彩绘和灰塑采用了不少西方建筑图案,其中西合璧的处理手法,开创了潮汕地区引进西方营造法式的先河,在潮汕地区建筑史上极具代表意义和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保护范围:东至北滘路,西至西外巷后墙外滴水处,南至照壁,北至后墙外滴水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向外延伸20米。</p> <p class="ql-block">从东侧进门参观……</p> <p class="ql-block">“大阳埕”</p> <p class="ql-block">阳埕上的丁日昌纪念馆和丁氏光禄公祠简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丁日昌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揭阳市丁日昌纪念馆属社会历史类博物馆,设于丁氏光禄公祠(丁日昌旧居、丁府)内。丁氏光禄公祠是清代洋务派实干家丁日昌在全国唯一保存的旧居、重要的涉台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格局为富有特色的“百鸟朝凰”,2013年3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8年5月,经揭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丁府辟为“丁日昌纪念馆”和“揭阳市民俗博物馆”。经过筹建,丁日昌纪念馆于1999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纪念馆展出分为三大部分:丁日昌生平、丁日昌评价和丁日昌世系后裔。馆内共布置十个展厅,分十六小部分,共展出实物、资料、图片一千多件,较为全面地介绍丁日昌先生的生平、思想、政绩、著述以及世人对他的研究和评价。展览宗旨在于宣传丁日昌先生爱国爱乡、改革创新的精神,并进一步推动丁日昌学术研究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目前,我馆通过调拨、移交、购买、社会人士和团体捐赠等渠道征集藏品,拥有各类藏品5078件。其中较有特色的藏品有:鲸骨两节(传为慈禧太后赐予丁日昌之物);藏书箱一个(原为丁日昌持静斋藏书用品,箱面有篆文“静斋丁氏藏书”字样);石碑两块(碑文内容为丁日昌所撰写《榕江试舍题记》。该碑原八块,今存二块);宫灯一盏(为当年丁府悬挂之物)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馆一贯注重对文保单位的保护和管理,做好馆的安全工作。设置安全保卫部门,配备电子设备,制定巡逻制度;注重对藏品的保护,配备防盗监控系统、灭火器械等,并定期对文物进行防虫、防尘处理,灭杀白蚁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馆以来,运行状况良好。先后接待了一大批海内外游客,大力宣扬丁日昌先生爱国思想和业绩贡献,弘扬潮汕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本馆社会知名度,同时成为敦睦海内外乡情的重要纽带。我馆在建设揭阳文化强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时代征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丁氏光禄公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丁氏光禄公祠(丁日昌旧居)位于揭阳市榕城区元鼎路,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初年,是一个集祭祀、起居、藏书、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建筑组群,占地面积610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以三进大厅光禄公祠为中轴线,左右对称,东西各二直巷,共有大小房间99间,地下室一间,为典型的潮汕地区祠堂风格,称“百鸟朝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丁氏光禄公祠(丁日昌旧居)是清代洋务派实干家丁日昌在全国唯一保存的旧居,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实用大方,木雕精美且极具地方特色,保持了潮汕地区传统的建筑结构、材料和工艺特点,梁架、屋脊的彩绘和泥塑采用了一些西方建筑图案,其中西合璧的处理手法,开创了潮汕地区引进西方营造法式的先河,在潮汕地区建筑史上极具代表意义和研究价值。旧居主人丁日昌(1823~1882),历任苏松太道、江苏巡抚、福建巡抚和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洋务派人物之一。其任福建巡抚期间,直接推动了台湾岛内的电力、铁路建设,对台湾近代工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他许多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相当影响的奏折、文章,都是在旧居撰写的,并留下部分实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丁日昌旧居是重要的涉台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11月18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丁氏光禄公祠由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丁氏光禄公祠”门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丁日昌旧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丁日昌旧居(也称丁氏光禄公祠)位于揭阳市榕城区元鼎路,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初年,是一个集祭祀、起居、藏书、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建筑组群,占地面积610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以三进大厅光禄公祠为中轴线,左右对称,东西各二直巷,共有大小房间99间,地下室一间,为典型的潮汕地区祠堂风格,称“百鸟朝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丁日昌旧居是清代洋务派实干家丁日昌在全国唯一保存的旧居,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实用大方,木雕精美且极具地方特色,保持了潮汕地区传统的建筑结构、材料和工艺特点,梁架、屋脊的彩绘和泥塑采用了一些西方建筑图案,其中西合璧的处理手法,开创了潮汕地区引进西方营造法式的先河,在潮汕地区建筑史上极具代表意义和研究价值。2008年11月丁日昌旧居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丁氏光禄公祠(丁日昌旧居)由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丁日昌简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又作雨生),广东丰顺人。曾任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兼督台学政,加总督衔会办南洋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未到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丁日昌年轻时即到揭阳学习、生活,晚年定居揭阳榕城,病逝于揭阳榕城。光绪年间,建百兰山馆作为藏书起居之处,筑絜园作为会客地方,建丁氏光禄公祠作为家族居住地。居揭期间,撰写了许多对中国政治、军事、文化产生相当影响的奏折、文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丁日昌是中国近代富有改革精神的政治家、洋务运动的实干家。毕其一生在致力实业、励精图治,关注国防、强国御海,整顿吏治、除弊兴利,重视教育、擢用人才,关心华侨、保护侨胞等方面,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均有所建树,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三进大厅”</p> <p class="ql-block">梁架上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火巷</p> <p class="ql-block">丁日昌先生铜像</p> <p class="ql-block">丁日昌先生当年办公用的椅桌</p> <p class="ql-block">鲸骨(传为慈禧太后赐予丁日昌之物)</p> <p class="ql-block">麒麟埕与阳埕之间的“月眉池”,据说过去可通船只到榕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