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 力 福 州

逸德揽胜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魅 力 福 州 · 七 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三山古越盘龙地,榕树街沿艺筑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左鼓右旗川海纳,海峽相望祖宗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三坊七巷人文秀,双塔两湖闽水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魅力福州山水美,环优住畅赛神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词原创,平水一先韵,作于榕城癸卯年6月。资料、图片大部分来源网络,网图侵刪。</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福 州 标 志 三 山 一 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三山拱秀 、两塔相望 、 闽江横贯。</b></p><p class="ql-block">  福州城内三山鼎峙,白塔与乌塔两塔耸立,闽江横贯市区,构成了“三山两塔一条江”的秀丽画卷,形成了山水相依,湖光山色,滨江滨海的城市特色。 </p><p class="ql-block"> 初到福州,你或许听过福州人用“三山两塔一条江”来介绍这座城市。而代表福州城市的三山、两塔、一条江,正分布在“八一七”中轴线一带。一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一条历史文化中轴线“八一七”,从北至南,贯穿城市,也连接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p><p class="ql-block">  “八一七”中轴线,沿着以福州解放日命名的八一七路,从北端的屏山,经冶城遗址、明清建筑群三坊七巷,再到闽江两岸的上下杭、烟台山历史风貌街区,全长近7公里。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这座城市,不妨沿着这条城市中轴线漫步,探寻它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 </p><p class="ql-block"> 位于“八一七”中轴线正北端的屏山,是福州“三山”中最大的一座山,因山似屏风,故称屏山。越王故都曾建在山麓,又名越王山。如今,这里成为福州人闲暇好去处。  </p><p class="ql-block"> 屏山下的华林寺,是大型抬梁式建筑代表,也是唐宋时期木构建造技术发展的见证。屏山上的镇海楼,曾是福州古城的最高楼,登楼望远,可将城区风光尽收眼底。登山累了,可以从屏山西出口到对面的福州源脉温泉,体验园林户外温泉的泡汤之趣。</p><p class="ql-block">  沿“八一七”中轴线往南,至南门兜,于山与乌山分布在中轴线两侧,与屏山形成一个“品”字结构。作为福州地标的两塔,乌塔与白塔分别在两座山上相望。每当夜幕降临,双塔点灯,一黄一白的两座塔在夜幕下格外惹眼。 </p><p class="ql-block">   沿着乌山拾阶而上,郁郁葱葱的林木间,掩映着摩崖石刻,是书法艺术,亦是文人雅趣。于山也有摩崖石刻,这里的摩崖石刻甚至还有史料价值,最具代表的是明代督舶太监尚春的诗刻,记载着福州对外贸易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漫步于山,纪念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戚公祠、严复读书处“法雨堂”……处处充满浓厚的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山古越盘龙地,</b></p><p class="ql-block"> 福州别名“三山”,城内于山、乌石山、屏山三山鼎立,白塔、乌塔两塔以峙,闽江横贯城区,构成“三山两塔一条江”的独特城市格局。 </p><p class="ql-block"> 福州人杰地灵,远古就是闽越国的首都(冶城)可谓盘龙之地。</p><p class="ql-block"> 福州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当地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02年,福州成为了闽越国首都冶城的所在地,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此开始。从晋朝的八姓入闽到晚唐的王潮、王审知兄弟开闽,福州在中原汉人移民潮的长期推动下逐渐繁荣起来,福州民系也逐渐形成。“福州”之名始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五代十国时期,福州成为了闽国的都城。到了宋代,福州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黄金时期,位列宋朝六大城市之一,也是宋朝科举文教的重地、儒学重镇,而福州的别称“榕城”就来源于宋代福州城内遍植榕树的景象。1276年南宋灭亡前夕,福州一度成为南宋行都所在地。明代,福州的海外贸易复苏,福州作为重要海港,迎来了琉球和日本的商人和使者、早期的天主教传教士,也曾经历严重的倭患,1645年又成为了南明隆武政权的首都。清末,福州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随着1844年福州开埠,以及之后洋务运动时期福建船政学堂等机构在此设立,福州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东南沿海文化教育的一大中心,也是基督教传教的重要地点。1933年到1934年福建事变时期,福州又成为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首都。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福州城。改革开放以后,福州经济发展迅速,同时福州也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华人海外移民最大的移出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于 山 - </b>福州三山之一</p><p class="ql-block"> 又称九日山,位于福州城区中心,整座山形状如巨鳌,于是有六鳌胜迹:揽鳌亭、倚鳌轩、应鳌石、接鳌门、步鳌坡、耸鳌峰。汉代有临川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修仙,故又名九仙山。现在山上还有相关的古迹,有24景,如九仙洞、九仙观、炼丹井等。于山又称"九日山",据说是汉武帝时闽越王无诸曾于九月九日在这里宴会而得名。“文化大革命”时期曾改名红岩山,于山名胜古迹甚多,主要景点有平远台与戚公祠、九仙观与天君殿、大士殿、报恩定光多宝塔(即白塔)等。山上还有自宋代以来摩崖石刻100多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乌 山 - </b>福州三山之二</p><p class="ql-block"> 从唐朝至今,一直是榕城闻名的风景胜地,三山之中以乌山风景最佳,被称为三山之首。乌山名胜自东往西大致可分为乌石塔、古庙群、道山亭、石林园、石壁观音、凌霄台等。唐朝李阳冰、曾巩、宋朝赵汝愚、朱熹、李纲、蔡襄、元朝萨都剌及明朝叶向高等都留下字迹。乌山素有36奇观之称,从山东南麓拾级登山至天香台,又向西折至“冲天台”。相传唐刺史崔干游山,所携青田白鹤在此地冲天飞逸,后人建“放鹤亭”。亭子后崖石上镌有“古放鹤亭”4字,台侧亦有程师孟篆书“冲天台”,道劲有力。冲天台畔有两方夹峙的巨崖,崖顶凌空飞越一天然条岩,称天台桥。此桥险绝,据说只有“肯舍身”的人,才能登得上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屏 山 - </b>福州三山之三</p><p class="ql-block"> 又名平山,俗称样楼山。其山加屏,拱卫州城,因而得名福州屏山海拔62米,福州屏山面积50公顷。福州屏山又名平山,俗称样楼山。据史书载:汉代闽越王无诸曾于前麓建“冶城”,故又称“越山”、“越王山”。至今市内屏山之麓华大路一带,遗留下越王时期的古迹甚多。山之北面亦名“龙腰山”。后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筑南北“夹城”,将屏山南段围入城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镇 海 楼</b></p><p class="ql-block"> 古名样楼,坐落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山顶上,原是福州城内正北的标志。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驸马都尉王恭负责砌筑福州府城。建城时,先在屏山顶修建一座重檐歇山顶的双层城楼,高约20米,作为各城门楼建造的样本,称为样楼。样楼是当时福州最高的建筑物。当年登样楼可以远瞰闽江口乃至东海,所以又名镇海楼。楼前广场有七口石缸,排列如北斗七星,称七星缸。镇海楼历史上屡经毁建,最近一次重修后于2009年1月23日正式向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榕树街沿艺筑连。 </b></p><p class="ql-block"> 福州简称榕,沿街的榕树与现代化的艺术建筑相连、共存,形成特有的美丽风景,有容乃大,福寿兼榕。 </p><p class="ql-block"> 福州栽植榕树历史最早,公元904年,王审之为闽王时就开始栽植,至今有1000多年栽培史。《太平寰宇记》说榕树“其大十围,凌冬不凋,郡中独盛,故号榕城”。宋时,福州太守张伯玉大力倡导植榕,数年后满城榕荫。如今,福州有榕树16万株,古榕千株,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如伞的榕荫覆盖全城。榕树就是福州的城市形象、绿色名片,是国家森林城市福州的一大特色。 </p><p class="ql-block"> 说榕树独木能成林,就是说榕树这些树的植物大多都有气生根,它的气生根从树干上垂下来以后,只要接触地,它就能生成和树干一样大小的这么一个杆状的一个根,所以榕树占地面积越变越大,变化独木能成林的之说就这么来的。也许正是因为榕树那强大的生命力,所以福州人才那么喜爱它。古榕树在福州是一大景观,以树龄长、历史久、数量多而著称。福州古榕的自然起源与栽培历史居全国之首,至少已有1253年以上的历史。如果说“古树是城市的象征”的话,那么作为象征福州的古榕树,可谓多得不胜枚举。 </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护老榕树,在城市建设、道路建设的改造中,尽量避开老榕树,有的分叉、改道,保护道中的老榕树,现代化道路和艺术建筑的楼房与古老的榕树共存、融合是福州的一大景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左鼓右旗川海纳,</b></p><p class="ql-block"> 福州坐拥有左边的鼓山,右边的旗山,都是风景名胜,群山环绕,千山竟秀,层山叠翠,穿城而过的闽江、乌江蜿蜒奔向东海,有福之州,山容海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鼓 山</b></p><p class="ql-block">是福建省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它位于福州的东部,闽江的北岸, 与南岸的旗山隔江相峙,是福建省著名风景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鼓山风景区由十几个群峰组成,分为鼓山、鼓岭、鳝溪、磨溪,凤池白云洞及南洋安安溪六大景区,名胜古迹约有 260 多处,总面积达 49.7平方公里。最高峰屴崱峰海拔 998 米,相传峰顶有一巨石,形状像鼓,每当风雨交加之时,其石簸荡,犹如鼓声传出,鼓山因此而得名。1600 多年前,晋朝郭璞的《迁城记》中就有“左鼓右旗,全闽二绝”的说法。景区以古刹涌泉寺为中心,东有回龙阁、灵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数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罗汉台、香炉峰等50多景;北有大顶峰、白云洞等45景。这些景点主要由花岗岩经长期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千姿百态,构成蟠桃林、刘海钓蟾、玉笋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旗 山</b></p><p class="ql-block"> 福建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戴云山脉向东延伸的丘陵地带,脉延福州闽侯县的南屿、上街两乡镇。山势逶迤似翠旗招展,故名。与福州鼓山东西对峙,有“左鼓右旗,全闽二绝”的佳誉。山势延绵数里,山峰海拔高达775米。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溪以南、大樟溪以北、福州大学城以东,上街镇和南屿镇所辖地域内,东经119°,北纬25°-26°,总面积3586.9公顷。2000年12月,福建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海峡相望祖宗缘。</b></p><p class="ql-block"> 海峡两岸的距离很近,跨越海峡的历史却很悠长。在大陆诸多沿海省份中,福建与台湾的渊源最为紧密,历史上台湾曾是福建的管辖区。福州的平潭岛距台湾新竹仅72海里,是大陆跟台湾相距最短的省份,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自有史籍记载以来,台湾的开拓、发展和疆域的完整统一,始终是与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和英勇捍卫分不开的。台湾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台湾民间有“无福不成衙”一说,被誉为“台湾近代化第一人”的沈葆桢也正是来自福州……在台北城南有一条街道叫“福州街”,是部分公家机关办公地,创刊于1948年10月的“国语日报”也是在这条街上。两岸城市街道命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体现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同路同根,同宗同祖的亲缘关系,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坊七巷人文秀, </b></p><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市中心南后街的东西两侧。此地一直是福州达官显贵、文士名流的聚居地。“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冰心等诸多对中国近现代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均曾居住于此,是重要的闽都文化发祥地。</p><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远溯自晋朝,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其占地40.2公顷,整体由十条东西走向的小街巷共同构成“棋盘状”街区的支脉体系,南后街西边三条称作“三坊”,东边七条称作“七巷”,是中国东南地区现存较大的古民居街区,被誉为古代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坊巷内院落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宅院外设有围墙,宅院内以多进院落沿纵深轴线布置,为中轴线对称布局,具有强烈的福州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因战乱等多方面原因,“三坊七巷”遭受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多次开展保护修葺活动。2005年,福州市政府再一次对“三坊七巷”开展保护工作,大量古建筑和古树名木才得以保留,三坊七巷也因此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之后,景区内又陆续引进非遗技艺,开展特色民俗活动。2006年,三坊七巷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获得“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沈 葆 桢 故 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青瓦白墙,石板深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双塔两湖闽水穿。</b></p><p class="ql-block"> 双塔是白塔和黑塔,两湖是西湖和晋安湖(东湖),乌山东麓的“乌塔”与东面于山的"白塔"构成福州著名的"三山两塔"中的"两塔",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而西湖是福州的原有的名胜景点,晋安湖(东湖)则是近年来新挖掘的人工湖,其规格倍胜过西湖,生态建设、娱乐设施亦不亚于西湖。福州标志"三山两塔一水”所指的闽江水穿城而过,使这福州的景点湖光山色,江滨美景,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白 塔</b></p><p class="ql-block"> 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是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建造的,于唐天佑元年(904年)建造的。传说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所以取名定光塔。初建时塔内砌砖轴,外环木构楼阁,是一座高66.7米的七层砖心木塔。每层的斗栱、云楣、栋梁、栏杆都经过精雕细刻,塔壁和门扉还绘有佛像。明嘉靖十三年(1534 年),塔被雷火焚毁。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时,改为七层八角砖塔,高41米。嘉靖二十七年重建时,改为七层八角砖塔。因为外面涂上白灰层,故称白塔。山腰有一方形的万象亭,亭畔岩石盘立,重叠成趣。椅栏西望,乌山耸翠,古塔峭拔。南宋词人辛弃疾在 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时,重阳登九仙山,有《西江月》一词:“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能得几多愁,只有黄花依旧。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乌 塔</b></p><p class="ql-block"> 原名“崇妙保圣坚牢塔”。它的前身系唐贞元十五年所建“净光塔”。唐乾符六年被毁。闽永隆三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准备在旧址上重建九层宝塔,方到七层,王延曦被臣属所杀,工程遂告结束。塔为八角七层,每层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四层、五层、七层,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记和祈福题名碑等。耸立在福州市区乌山东麓,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东面于山的"白塔"构成福州著名的"三山两塔"中的"两塔",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乌塔所在的乌山也是福州著名的风景区,有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塔会馆、慈善堂、邓拓故居、林枝春故居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福 州 西 湖 公 园</b></p><p class="ql-block"> 福州西湖公园位于福州市区中心区域,至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有苏州园林的别样风格,兔耳岭怪石奇观,是福州市民休闲最佳去处。福州西湖为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严高所凿,在唐末就已经是游览胜地;五代时,福州西湖成为闽王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的御花园;到宋代更富盛景;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林则徐为湖岸砌石,重新修建;1914年辟为西湖公园。2016年4月28日至5月5日,榕台青年创(就)业成果展暨西湖文化庙会在西湖公园举行,分为六大展区。2021年1月29日,福州西湖公园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福州西湖公园,是福州一颗璀璨透亮的翡翠明珠。仙桥柳色、湖心春雨、荷亭唱晚,鼎鼎大名的八景掩映在满目苍翠中,古韵古香,令人心生向往。古时人们游西湖,由城西门过迎仙桥而至,仙桥卧碧波,景色迷人。烟雨朦胧时,西湖给人以幽雅适意的感觉;天朗气清时,更给人以心旷神怡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左 海 公 园</b></p><p class="ql-block"> 左海公园位于福州市鼓楼区西北侧,是福州市区面积最大的公园。东与西湖公园相邻,有道路连通,西依二环路,北临铜盘路,南靠象山,设有南大门、西大门和北大门。全园面积35.47公顷,其中水面18.14公顷。1990年由洪山镇农民集资4000多万元兴建。总体设计以“五洲风光”为主题。北大门设在铜盘路。内辟广场,正中有象征世界五大洲的雕塑。另有体现日本庭院建筑特点的日本园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晋 安 湖 公 园</b></p><p class="ql-block"> 晋安湖公园位于福州市东城区核心区域,与晋安鹤林生态公园连成一片,总占地面积约930亩,其中水域面积约610亩。 </p><p class="ql-block"> 晋安湖主湖区位于东半边,湖面开阔,但周边以草地、绿树、步道为主,还有巨大的摩天轮。西部湖区面积较小,但包含一个狭长的如意岛,园林景观丰富,分布构造优美,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闽 江 </b></p><p class="ql-block"> 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福州市内这一段的闽江就有多座大桥,方便两岸来往,从西至东分别有洪山大桥、金山大桥、尤溪洲大桥、三县洲大桥、解放大桥、闽江大桥、鳌峰洲大桥…等,其中解放大桥和三县洲大桥的景观最好。闽江流经福州的50多公里造就了许多景观,滨江滨海,美不胜收,主要的有金山寺、金刚腿、五虎门以及闻名于世的马尾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福 州 闽 江 中洲岛 解放大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闽 江 夜 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魅力福州山水美,</b></p><p class="ql-block"> 福州位于东南沿海闽江下游冲积平原,东临大海,是东南沿海的一座古老城市,也是中国古老的对外贸易港口。它曾经被称为中国东南部的大都市和财富之城。</p><p class="ql-block">  福州历经2200多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保存良好,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华林寺。华林寺建于一千多年前,是长江下游以南的最古老的木制寺庙。 福州还拥有四大碑之一的梁雅王德正碑,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此外,著名书法家李养兵所题刻的乌石山摩崖石刻,拥有1200年的历史;闽侯县潭石村依然保留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遗迹。</p><p class="ql-block">  于山、乌山、屏山三山耸立,风光迷人。鼓山曾经是五大丛林和十大神庙之一。 从马尾到闽江口一带,罗星塔、金刚腿、南北龟、五虎礁和皇帝井等景点错落有致。开元寺内的镀金铁佛像双腿盘坐,手掌叠放,其高5.3米,即使站在佛像的肩膀上,也无法触及佛像的头部。</p><p class="ql-block">   福州还保留了许多传统文化气息。闽剧、漆器、石雕、木雕、象牙雕刻和玉雕都具有独特的福州风味。福州是沿海开放城市,1986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p><p class="ql-block"> 福州是福建省城,地处东海之滨、闽江之畔,派江吻海、山水相依,三山鼎立、两塔对峙,左鼓右旗,滨江滨海,有山有水,风光秀丽。在这里,有灵山有秀水,有历史有文化,有传统有现代,有时尚更有活力。在这里,商务区、金融中心、高新区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建筑,四通八达的公铁、飞机、即建完成的地铁,交通方便快捷,蔚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习总书记曾经深情地说:“福州是有福之州,福州人是有福之人”。 </p><p class="ql-block"> 福州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有这么五个特点:一是八闽古都。2200多年的岁月,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侨台优势。它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三是开放前沿。它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四是生态之城,山清水秀。它是全国最绿和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五是有福之州,发展潜力巨大,魅力无穷。它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形成地和实践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环优住畅赛神仙。</b></p><p class="ql-block"> 环境优美,空气新鲜,衣食住行,方便齐全,居住舒畅,生活在这样的环境,犹如神仙般的快乐。福州是有福之州,这里的人也是有福之人。</p><p class="ql-block"> 福州品牌:闽都文化、温泉康养、清新生态、滨江滨海。</p> <p class="ql-block"><b>福州的生态环境优良,</b>是座山青水秀城美的现代化国际版宜居城市。这里的空气清新,水系发达、水质优良,有森林公园、动物园,森林覆盖率58.41%,城市公园166个(包括福州市辖区县),城区绿化覆盖率43%,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71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有63种。</p> <p class="ql-block"><b>这里的榕树遍布,四季常青。</b>百岁千载,根深叶茂,形态各异,气生根柱,深扎入地,昂然圪立,犹如“树瀑”,榕者容也,有容乃大,树冠若大伞,可容人类避暑遮风雨,榕荫赐福,不愧为市树,城市的象征:雍容大度,百折不挠,生机勃勃,福寿兼榕。</p><p class="ql-block">上图为:于山“寿岩榕”,这株榕树的树龄并没有史料记载,相传岩石上的“寿”字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一位名叫奎联的人在此大摆筵席为榕树祝寿时刻下的。由此猜测,树龄至少185岁以上。寿岩榕的树冠像擎天柱般向上伸展着,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落满地晶莹,甚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b>这里的闽都文化博大精深。</b>有多处遗保古厝,彰显历史人文的恒久历史,明清建筑风格。特别是古色古香的三坊七巷、汇聚闽都文化、浓缩中华精神、是近现代多位名人的历史文化记忆。</p> <p class="ql-block"><b>这里的民俗文化非遗项目独特、精彩:</b>寿山石雕、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软木画、闽派古琴、畲族服饰、闽剧、福州手工鱼丸、福州礼饼、古法传统糟鱼…等非遗项目,福州现存有市级项目215项(其中国家级16项,省级94项)。</p> <p class="ql-block"><b>这里是世界最重要的茉莉花茶产地。</b></p> <p class="ql-block"><b>这里有烟台山商业漫步一条街。</b>烟台山素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地处福州古城传统中轴线的南端,曾是福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汇聚了17国领事馆(办事处)、33家洋行、8座教堂、3家教会医院、11所教会学校,记录了福州开埠后的时代风尚。</p> <p class="ql-block"><b>这里有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b>馆址就在福州市马尾区,该馆依山而建,为五层建筑,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气势磅礴,颇具现代建筑风格。馆内有大量珍贵文物、图片和模型,由概览厅、教育厅、工业厅和海军根基厅等展厅组成。</p> <p class="ql-block"><b>这里的教育、医疗资源丰富。</b>除了分布适宜的幼儿园、中、小学,还有多所高等学府,多个三甲医院。</p> <p class="ql-block"><b>这里的温泉馆舍星罗其布,是温泉康养胜地。</b>福州是首批三大“中国温泉之都”城市之一,自古便有“福州温泉甲东南”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b>这里有健身体育馆,生态公园。</b>环湖、登山、环城相连的绿色福道、步道、栈道,空气清新,漫步绿道可观风景、花开鸟鸣,欣赏花草、茉莉花…,休闲养生,又可以锻炼身体。</p> <p class="ql-block"><b>这里的交通方便快捷。</b>长途有公铁、飞机,市区有公交、的士、地铁方便出行。</p> <p class="ql-block"><b>这里的现代化商务区、金融区、高新区等独特的艺术建筑,高楼林立,富丽堂皇,是理想的生活、购物天堂。</b></p> <p class="ql-block"><b>福州即将成为第六个“世界美食之都”。 </b></p><p class="ql-block"><b> </b>福州的山河湖海齐全,食材丰富,作为福建的省会,闽东闽南闽北闽西的特色菜以及莆仙菜在这里汇聚融合,丰富多彩,形成别具特色的吃的文化,大排档文化,夜市文化。</p><p class="ql-block"> 这里吃的丰富多彩,正餐有四大类:<b>1、宴会菜:</b>正统的闽菜洒楼,以福州特色的宫庭菜佛跳墙为拿手菜,鸡汤、汆海蚌、淡糟螺片…等大菜为代表,名店有聚春园、和谐苑、宣和苑、紫阳海鲜、富黎华…等。</p> <p class="ql-block"><b>2、海鲜楼:</b>以“人人江记”海鲜楼为代表,注重鲜的轻料理,用矿泉水做锅底,食材争鲜、丰富多样,随点即烹。还有进阶高端逼格版的“海鲜姿造”“雍和会”等。</p> <p class="ql-block"><b>3、八闽菜:</b>闽北菜以重口味的“建州宴”、“福子家”、“光泽辣味馆”、“故乡居”等为代表;闽西客家菜扎实真材实料:土猪汤、干蒸鸡、爆炒九门头、干拌牛肉等;闽东霞蒲海鲜(滩涂海鲜):以滩涂贝类小海鲜为特色,如笔架、碎螺、祿螺等,够味下酒,如“鱼傅”、“东海1号”;莆仙菜:莆仙卤面、白切羊肉、套肠、炝肉、滑蛏、炒岩蛎等为特色,有“兴仙饭店”、“印象木兰溪”为代表;闽南菜:潮汕、泉台的料理风格,如“南马唐”、“闽和南”,潮汕牛肉火锅如“一品鲜牛”等。</p> <p class="ql-block"><b>4、江湖菜:</b>民间福州菜、大排挡,以茘枝肉、糟肠、糟鳗、双脆、椒盐小管、猪皮酸辣汤为代表。</p> <p class="ql-block"><b>福州小吃:</b>1、鱼滑丸子类(福州鱼丸、肉燕、鱼滑、鱼皮),2、拌面扁肉类,3、捞化类,4、锅边类,5、粉干卤杂类,6、煎包类,7、牛肉类,8、炖罐类(民间佛跳墙)。</p> <p class="ql-block"><b>“七溜八溜不离福州”福州是有福之州,来福州都是有福之人!</b>福州的旅游人数是全省之最,能亲身体验闽都文化,感受有福之州古厝、温泉、海滨、山水的独特魅力。美丽的海滨城市,独特的山水风景,丰富的闽都文化,政府正在打造全景旅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