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谣

云朵

<p class="ql-block">  四月天,我去了厦门旅行,到过云水谣。</p> <p class="ql-block">  云水谣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南靖云水谣”原名长教,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一个景区,国家5A级。这里山川秀美、人文丰富。</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云水谣古镇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南靖县长教风景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贵楼、怀远楼、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千年古道。溪岸边,由13棵百年、千年老榕组成的榕树群蔚为壮观,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1933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是一棵目前我省已发现的最大的榕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听导游介绍:</p> <p class="ql-block">  这儿有八棵大榕树。</p><p class="ql-block"> 第一棵291岁。</p> <p class="ql-block"> 第二棵树已经371岁,当地人又称她动物树🌲 ,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觉得她像蛇🐍头;像牛🐮;像马🐴……你想她像什么,她就像什么……我感叹❗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她神奇无比,就像一位伟大的魔术师,让世界变幻莫测。</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拍摄过电视剧《野鸭子》、《沧海百年》让这片神奇的土地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 第三棵树322岁。</p><p class="ql-block"> 第四棵树372岁 </p><p class="ql-block"> 第五棵树621岁,《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取景。</p> <p class="ql-block">  第6棵树671岁,他和第5棵树根连着根,相互缠绕 ,就像一对恩爱的老夫妻👫互相搀扶着对方,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所以当地人也称他们“夫妻👫树🌲”。</p><p class="ql-block"> 我和朋友曾在此留影,感觉就像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7棵树325岁。</p> <p class="ql-block">  《爸爸👨🏻去哪儿了》就在这里拍摄取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8棵树324岁。</p> <p class="ql-block"> 2005年,由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云水谣》曾在此取景拍摄。</p> <p class="ql-block"> 在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为借《云水谣》之名树立名牌,将《云水谣》这部优秀的人文意蕴和道德情感充分展现在闽南古栈道上 让游客在观赏奇楼美景,领略古道悠悠、碧水清清的同时,感受闽台交流的深远渊源,当地政府将村中这条长10多公里,全部用鹅卵石铺成的“长教云水谣古栈道”命名为《云水谣》古镇。</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云水谣”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 云水谣有许多古老的土楼,最著名的要算和贵楼和怀远楼了。</p> <p class="ql-block"> 和贵楼又称山脚楼,建于清代雍正十年,由简次屏公建造的,占地1547平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楼。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和贵楼每层有28个房间,共有140个房间。楼正中开一个大门,东西南北四方各有楼梯上下,天井中心建三间一堂式学堂。楼中两口水井,相距十八米,井水水位均高出地面,左边那口井,清亮如镜,水质甜美,井中几条红鲤鱼翩翩游动,有如精灵,而右边那口井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完全不能饮用。</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她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才干。</p> <p class="ql-block">  云水谣里的“怀远楼”建于(1905——1909)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堪称传统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身在云水谣,我似乎就像在古代和现代穿越一样,无时无刻不被这风光秀丽的美景和天下奇观的古建筑所震撼,我陶醉、骄傲、自豪……也暗自思量,该怎样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