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览齐鲁风光/魏建军

魏建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饱览齐鲁风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魏建军</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15日,我们从河南安阳市乘坐长途汽车,经山东聊城市,到达“泉城”济南,观赏久负盛名的趵突泉,也开启了我们在齐鲁大地的旅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济南:泉城赏泉</span></p><p class="ql-block"> 到达济南汽车总站,刚走出来,就看见旁边一渠清水,清澈见底。一个特大城市,流淌着如此清纯的河水,令人羡慕,这是济南给我的第一美好印象。</p><p class="ql-block"> 旅友们常说:九寨归来不看水。的确,九寨沟的水五彩斑斓,是一幅童话般的美景,我去过九寨沟两次,每次都被那神奇的水色陶醉;我也去看过敦煌的月牙泉,茫茫沙漠中呈现一池清水,显得格外神秘。然而,这次我们要看的济南趵突泉,却是别样的泉、水景观。 </p><p class="ql-block"> 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繁华地段,南倚千佛山,北靠大明湖景区,是以泉水为主题的特色园林。趵突泉,其记载可上溯至商代,清朝时被乾隆皇帝赐名“天下第一泉”,还多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有代表性的则是著名作家老舍笔下的《趵突泉》。</p><p class="ql-block"> 趵突泉泉眼位于趵突泉公园内的泺源堂前,两侧有观澜亭、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台,整个泉池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深2.2米,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有三个出水口,涌水量每天约7万立方米,喷水现象非常壮观。景区内还有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皇华泉、杜康泉、白龙泉等三十多个名泉,整个构成了趵突泉泉群。除了泉群以外,还有纪念李攀龙的沧园、历代书法家书写的观澜亭碑廊、保存历代名人咏泉碑刻的泺源堂、李清照纪念堂和李苦禅纪念堂等人文景点。</p><p class="ql-block"> 趵突泉就像一口大锅煮沸的水,日日夜夜沸腾着、翻滚着,它的壮观类似当今的音乐喷泉,但却无外力助喷,纯粹是自然地喷涌,神奇吧!其实,这种从地下喷涌的冒水泉,我也见过不少,我的家乡就有这种冒冒泉,只是都很微小,没有趵突泉这么壮观,难怪它被称为“天下第一泉”,成为国家5A级名胜,名符其实啊!</p> <p class="ql-block">  看完趵突泉美景,向北行走约一公里左右,到了五龙潭公园。一进入公园大门,迎面就是五条长龙排在一起吐水,是五龙潭公园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五龙潭又名净池、乌龙潭、龙居泉,古时曾是大明湖的一部分。相传昔日五龙潭颇有灵性,每逢大旱,在潭边祈雨必灵。元朝初年,在潭边建庙,内塑五方龙神,此后便称五龙潭。五龙潭还是隋唐名将秦琼的府邸,里面有秦琼的塑像。传说秦琼的宅第在一次豪雨之后下陷,形成了五龙潭,据说以前潭边还立有“秦琼故居”的碑石。</p><p class="ql-block"> “龙潭观鱼”是五龙潭的一大看点,清澈见底的湖水中,各种色调的鱼儿游来游去,游客们目光被那些体态硕大、色彩鲜艳的鱼群吸引着,不时发出赞叹之声。</p> <p class="ql-block">  在五龙潭再向北约一公里处,就是济南大明湖景区了。</p><p class="ql-block"> 大明湖是由济南众多泉水汇流而成,景色优美秀丽,湖水水色澄碧,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称“历水陂”,唐时又称莲子湖。北宋文学家曾巩称“西湖”、“北湖”。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大明湖历史悠久,纪念古人政绩、行踪的建筑以及自然景观很多,诸如历下亭、铁公祠、小沧浪、北极阁、汇波楼、南丰祠、遐园、稼轩祠等,引得历代文人前来凭吊、吟咏。</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大明湖畔,向南举目眺望,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千佛山便映入眼帘,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景色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大明湖边眺望千佛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泰安:登岱揽胜</span></p><p class="ql-block"> 4月17日中午,我们从济南来到泰安市。下午,前往岱庙游览。</p><p class="ql-block"> 岱庙位于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秦汉,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泰山是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因此历朝历代文人雅士亦喜好来此游历,并留下许多诗文佳作。</p><p class="ql-block"> 泰山神在五岳山神中职权最大,明朝以前称之为东岳大帝。“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民间传说泰山神即黄飞虎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奉太上元始天尊敕命,封屡树战功的武将黄飞虎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命他总管天地人间的吉凶祸福。</p><p class="ql-block"> 岱庙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按照唐宋以来祠祀建筑中最高标准修建。岱庙南起旧泰城南门,北至南天门中轴线上。位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有:遥参亭大殿、岱庙坊、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中寝宫、厚载门。遥参亭供奉泰山奶奶,天贶殿为东岳大帝(泰山爷)的神宫,等级最高。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殿内墙壁上有宋代绘画巨幅《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描绘了泰山神出巡的浩荡壮观场面。正阳门古代是皇帝登泰山的专用通道,其他人不能出入。庙之东侧还有东御座,原为清代皇帝驻跸之所,正殿内按清宫设置陈列,有龙墩、龙椅、立柜、方桌等紫檀木家具及各种大理石花饰挂屏,配殿内陈列历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艺品。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地人心目中,泰山神被奉为“泰山爷”,碧霞元君被称为“泰山奶奶”,都是人们信赖的神灵,都愿意将心中的苦闷、烦恼及希望、诉求倾诉给他们,也就有了来泰山岱庙天贶殿“求爷爷”,到遥参亭大殿“告奶奶”之说。我们在登泰山时发现,当地百姓更加信奉“泰山奶奶”,除遥参亭外,整个泰山建有许多“泰山奶奶”的宫观,登泰山者多有参拜,而且每年举办的庙会也是规模宏大。</p><p class="ql-block"> 岱庙的汉柏唐槐,古树参天,与树木相互映衬的是众多的碑刻和岱庙碑林,珍贵的有驰名中外的秦刻石。《泰山秦刻石》镌刻秦始皇功德铭和秦二世诏书,为丞相李斯书写。他以简练秀雅的小篆代替了当时笔画繁赘的大篆,字迹刚劲挺拔。碑文共222字,后渐泯灭,明嘉靖年间还尚存29字,原立在岱顶玉女池旁,后经沧桑沉沦,几次失而复得,今唯剩10个残字,完整者七,堪称稀世之宝,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有汉代隶书风格的“张迁碑”、“衡方碑”,有晋代三大丰碑之一“孙夫人”碑,有形制特异的唐“双束碑”。《双束碑》立于唐高宗时期,为两块碑石并列,寓意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共同治理天下,故称“双束碑”、“鸳鸯碑”。还有后人隶书东汉张衡的《四愁诗》、曹植的《飞友篇》,有后人篆书陆机的《泰山吟》、谢灵运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书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祯年间陈昌言、左佩铉题篆的《汉柏图赞》、乾隆御制的《汉柏图》和当代众多名人留下的墨迹,成为我国继西安、曲阜之后的第三座碑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遥参亭及泰山老奶奶之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宋天贶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东岳泰山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泰山东岳庙“东御座”清朝皇帝龙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陈列着秦丞相李斯碑、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双束碑”等珍贵文物的历代碑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岱庙望泰山</span></p> <p class="ql-block">  4月18日一大早,我们来到泰安市郊区的天外村红门,这里是登泰山的入口之一,也是孔子当年登山处。</p><p class="ql-block"> 泰山为“五岳之首”,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其头颅幻化而成,因此中国人自古崇拜泰山。我们是从红门“一天门”沿着登山步道攀登泰山的,走过“第一山”、“登高必自”石碑和“孔子登临处”牌坊,经红门宫、关帝庙,一路沿石阶而上,到达“中天门”,再从中天门经过十八盘、升仙坊到达“南天门”,用时5个多小时,终于登上了岱顶。泰山顶峰有碧霞元君、送子娘娘、未了轩殿堂及天街,还有玉皇顶等景区。</p><p class="ql-block"> 步行登泰山比起乘车、坐缆车上山虽然辛苦,但和那些泰山挑夫、磕长头的虔诚信徒以及那些七十多岁的登山老人相比,我们登山更有力气了。更主要的是沿途领略了众多的景观,泰山交错重叠的山势,堆叠厚重的形体,辅以苍松、巨石和环绕的烟云,形成了肃穆与奇秀交织的雄壮景象。泰山是一座文化名山,在登山步道两侧的山崖石壁上,刻有众多文字,登山观景赏文字,犹如走进艺术殿堂,是一种独特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站在岱顶,举目四望,飘然仙境,风景无限好。唐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准确地概括了登泰山的观感,我们也享受着这种视角感受,感慨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泰山“一天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泰山“孔子登临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泰山“中天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仰望泰山十八盘登山步道及南天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泰山“迎客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泰山顶上的天街、孔庙、玉皇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泰山顶上俯瞰,一览众山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曲阜:圣城朝圣</span></p><p class="ql-block"> 4月19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古鲁国国都、孔子故乡曲阜市,怀着崇敬之心游览孔林、孔府、孔庙。</p><p class="ql-block"> 曲阜的“三孔”景区,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有显著的地位,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p><p class="ql-block"> 孔林,又称至圣林,地处曲阜市城北1.5公里处,占地3804亩,有坟冢10万余座,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后世历代都有修建,汉代设祠坛建神门,宋代刻制石仪,元代立碑、作周垣、建重门,明代重建享殿墓门、添建洙水桥坊和万古长春坊。孔林内古柏、橡木参天,坟冢墓碑林立,被称为“天下第一林”。</p><p class="ql-block"> 走进孔林景区,路的两侧是千年古柏,一侧72棵,代表孔子有72位弟子,另一侧73棵,代表孔子的寿命是73岁。“孔林”其实叫“至圣林”。导游讲解道:孔林之所以叫“林”而不叫“陵”,这和中国的丧葬制度有关系。古代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百姓曰“死”,所以中国的墓分三种:皇帝墓叫“陵”,圣人墓叫“林”,文圣是孔林,武圣叫关林,老百姓的一般叫做“墓”或“坟”。</p><p class="ql-block"> 孔子墓在孔林中部,前有一条洙水静静地流淌着,走过“洙水桥”牌坊门,有两根柱子叫“望柱”,谐音“望族”,表明孔氏一族是名门望族,还有两对动物石雕像,一对叫文豹,相传当年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是给孔子当翻译的,晚上孔子读书时它在旁边点灯;另一对叫甪端,相传当年是给孔子拉车的,晚上给孔子守夜。孔子墓前的享殿门口还站立着一对守墓的石人像,名字叫瓮仲,是秦朝时期的武将,非常勇猛,在陵墓当中一般是一文一武。享殿内摆放供桌,正墙上悬挂孔子画像,对联: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享殿前还有一个“子贡手植楷”的亭子,是当年子贡亲手所种的一棵黄连树,名叫楷树,清康熙年间被雷火所击,仅存树干,后人为了纪念,在上面加盖了一个亭子。</p><p class="ql-block"> 走过享殿,看到的第一座大墓为沂国述圣公墓,是孔子唯一的孙子孔伋之墓。孔伋,字子思,在儒家思想发展史上,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孔家三代出了两个圣人,他被称为“述圣”。“亚圣”孟子深受其理论学说的影响,为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后排右边为泗水侯墓,是孔子的儿子孔鲤之墓。孔子生下儿子后,鲁昭公派人送了两条大鲤鱼作为贺礼,孔子非常开心,就给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取名为孔鲤,字伯鱼。孔鲤一生守家奉母,亲聆其父在庭诗礼之训,先孔子而亡。左边是子贡庐墓处碑,子贡,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死后,群弟子守墓三年而去,唯子贡哀思未尽,独自又守三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通。正中的位置就是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的墓。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他是道统的象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灵密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推崇他,也曾经质疑过他,无论是什么样的感情,其实都影响不了他在中国人心目当中的分量,我们来在这里,就是要礼敬孔子先师。</p><p class="ql-block"> 孔林的墓葬格局,孔子、孔鲤父子的墓在后排,孙子孔伋的墓在前面,三座墓共同构成一个“品”字形,这叫“偕子抱孙”。这种墓葬格局是:携子抱孙,世代出功勋;子在父怀,富贵永远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曲阜高铁站前高大的孔子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孔林洙水桥</span></p> <p class="ql-block">  4月20日,我们来到孔府。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的东侧,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地方。孔子死后,子孙后代世代居庙旁守庙看管孔子遗物。汉元帝封孔子十三代孙孔霸为“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赐金二百斤,宅一区”,这是封建帝王赐孔子后裔府第的最早记载。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 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宋徽宗时封为世袭“衍圣公”,孔府也就称“衍圣公府”。现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两代的建筑,包括厅、堂、楼、轩等共九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国贵族门户之家,有号称“天下第一人家”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孔府建筑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前厅为官衙,是衍圣公处理公务的场所。衍圣公为正一品官阶,列为文臣之首,享有较大的特权。前厅另设知印、掌书、典籍、司乐、管勾和百户厅等六厅办事机构,为孔府服务。中居即内宅和后花园,是衍圣公及其眷属活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之后,我们又来到孔庙。孔庙,又名“至圣庙”,最初是孔子的故居。孔子死后第二年(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寿堂”,房屋三间,陈列孔子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因以为庙,岁时奉祀”,即每年按时祭祀。</p><p class="ql-block"> 尽管当时孔子已是相当知名的学术大师,但儒家还只是一个学派,孔子的地位不高,所以最初的孔庙也仅仅是孔子的故居。汉代以后,孔子及儒学地位逐渐提高,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在其故居也历经两千余年的历代重修扩充,特别是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使得曲阜孔庙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泰安岱庙并称为全国四大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孔庙前为神道,两侧栽植桧柏,创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和谒庙者崇敬的情绪。庙的主体沿一条南北中轴线展开,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共有九进院落,前有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御碑亭,从大圣门起,建筑分成三路:中路为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及两庑,分别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贤的场所;东路为崇圣门、诗礼堂、故井、鲁壁、崇圣祠、家庙等,多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路为启圣门、金丝堂、启圣王殿、寝殿等建筑,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大成门”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孔庙杏坛黄瓦朱栏,雕梁画栋,彩绘精美华丽,坛前置有精雕石刻香炉,坛侧几株杏树,花红杏黄,枝繁叶茂。</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两侧为四配,东位西向的是复圣颜回和述圣孔伋,西位东向的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四配后面为十二哲,东位西向的是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西位东向的是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殿门外正中是清雍正皇帝题书的“生民未有”匾额,殿内正中是康熙皇帝题书的“万世师表”和光绪皇帝题书的“斯文在兹”匾额,南面悬挂着乾隆皇帝题书的“时中立极”等匾额。</p><p class="ql-block"> “寝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专祠。殿内神龛木雕游龙戏凤,精美异常,龛内有木牌“至圣先师夫人神位”。孔子死后,亓官氏即同孔子一起被祭祀。</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独尊法术,罢黜百家,因此焚毁典籍、坑杀儒生。孔子后人为了保护藏书,就在孔庙内孔宅故井旁新建了一堵黄瓦脊顶红墙,高3米、长15米,外形如同迎壁,将书籍藏于墙内夹层。墙根正中矗立一块石碑,镌刻两个红色隶体大字“鲁壁”。“鲁壁藏书”的典故一直为历代文人所称颂。</p><p class="ql-block"> 曲阜“三孔”景区与市区之间宽阔笔直的街道上,整齐排列着千年古柏,说明这里古代就是宽大街道。如今,在古柏大道上几十辆供游人乘坐的仿古花式马车,穿行在行人与汽车之间,马蹄声哒哒哒地传来,游人坐在马车上旅游观光,犹如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的感觉,是曲阜“历史文化名城”的又一道景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孔子教学之地“杏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孔庙大成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孔子夫人亓官氏神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青岛:崂山观海</span></p><p class="ql-block"> 4月21日,从曲阜乘坐高铁,经临沂、日照,抵达海滨城市青岛旅游。</p><p class="ql-block"> 青岛,地处胶东半岛,濒临黄海,背靠崂山,被誉为“东方瑞士”。</p><p class="ql-block"> 22日一大清早,我们乘坐约40公里地铁到达大河东崂山景区入口处,登崂山。</p><p class="ql-block"> 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的黄海之滨,是一座道教名山。它拔海而立,气势雄伟,岚光变幻,云气离合,是闻名遐迩的海上仙山。主峰“巨峰”海拔1132.7米,是中国大陆18000公里海岸线上第一高峰,享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其核心游览区主要包括流清、巨峰、太清、华严、仰口、九水、华楼等景点,有问道太清、巨峰览胜、太平拜寿、华严祈福、九水画廊等精品游览路线。</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登崂山,选择了攀登巨峰,一览山海奇观。崂山形成于亿年前的白垩纪,经过漫长岁月的沧桑巨变,在大自然的雕凿中,形成了雄伟、壮观、奇特、秀丽的地貌形态,花岗岩山峰、石崮在水蚀风化作用下,象形石发育丰富,千姿百态,无奇不有,被人们誉为“天然雕塑公园”。走在登山步道上,远远近近的怪石层出不穷,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相机不停地拍照。越往上攀登,景色越美。登上峰顶,大风中举目四望,山下的大海,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海中隐约飘浮的小岛,构成了绝美的画面,让人浮想联翩。“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就是我们在崂山顶峰观看到的胜境。</p><p class="ql-block"> 从崂山下来,我们又来到流清河海滩,这里是崂山的山脚。从海边看崂山,更是一番景象,海水翻滚着白浪,亲吻着金黄色的沙滩;崂山群峰攒簇,静静地享受着海浪的抚摸;蓝天下祥云朵朵,山腰处茶园片片,好美一幅山海风光油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青岛市区眺望崂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崂山巨峰顶上远眺大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海上名山第一”石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青岛崂山种茶园</span></p> <p class="ql-block">  23日,我们乘坐地铁穿过海底遂道,来到黄岛金沙滩游玩。金沙滩位于胶州湾西海岸的黄岛,亦称“凤凰岛”。海滩呈月牙形东西伸展,因为水清滩平,沙细如粉,色泽如金,风光旖旎,所以称“金沙滩”,被誉为“亚洲第一滩”。</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金沙滩上,看如金的沙滩铺向海里,赏如银的海浪不倦地亲吻沙滩,听大海涛声演奏的交响乐,让人陶醉在这仙境一般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青岛黄岛金沙滩及奥帆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  游完黄岛金沙滩,再乘坐公交车穿越海底遂道返回,来到青岛火车站附近的栈桥景区。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现在是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区 。</p><p class="ql-block"> 青岛栈桥全长440米,宽8米,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建有民族形式的两层八角楼,名“回澜阁”,游人伫立阁旁,欣赏层层巨浪涌来,看海鸥飞翔。桥北沿岸为“栈桥公园”,园内花木扶疏,青松碧草。漫步岸边,观赏海天景色,浪漫无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栈桥周围海鸥飞翔</span></p> <p class="ql-block">  最后,经过海军博物馆、鲁迅公园等处,来到青岛的标志性景点——五四广场。</p><p class="ql-block"> 青岛是“五四运动”的缘起地,青岛五四广场因“五四运动”而得名。广场雕塑“五月的风”,为青岛市地标建筑之一,其以单纯简练的造型元素排列组合成旋转腾空的“风”,顶部装置有火炬头,通体火红,寓意青岛与“五四运动”的渊源。“五四运动”是点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种”,雕塑“五月的风”昭示着中国人民永不低头、捍卫主权的坚定信念,以及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威海:凝望炮台</span></p><p class="ql-block"> 4月24日,我们从青岛乘坐城际列车来到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市旅游。</p><p class="ql-block"> 威海,别名威海卫,意为威震海疆。威海是中国大陆距离日本、韩国最近的城市,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的发源地、甲午海战的发生地,甲午战争后被列强侵占并回归祖国的“七子”之一。</p><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从威海码头乘船到达刘公岛。该岛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汉代刘公刘母的美丽传说,又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还有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其北部海蚀崖直立陡峭,南部平缓绵延,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刘公岛自1985年由封闭的军事禁区对外开放以来,游客们才能有幸登岛游览,主要景点有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刘公岛博览园、刘公岛鲸馆、旗顶山炮台、东泓炮台、铁码头等。我们在岛上观看了甲午战争博物馆、北洋水师定远舰、东泓炮台及兵营展示馆和海圣殿。 </p><p class="ql-block"> 据景区导览牌介绍,东泓炮台位于刘公岛最东端,由北洋海军聘任的德国洋员、要塞工程师汉纳根设计,于1890年建成。炮台上有十几门各种口径的德国克虏伯大炮,1894年甲午战争威海战役中,重创日本战舰多艘,炮台设施遭到南岸日军炮火的严重毁坏,中国战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中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给日本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今天,当我们踏上刘公岛的东泓炮台,透过历史的长镜头,穿越百年前的战争硝烟,当年战斗的景象仍令我们掩卷深思。东泓炮台,成为人们牢记国耻,以史为鉴的鲜活历史教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蓬莱:步入仙境</span></p><p class="ql-block"> 4月25日,我们从威海乘坐汽车来到烟台市蓬莱市旅游。</p><p class="ql-block"> 蓬莱古称登州,位于烟台市北部,北临黄海、渤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蓬莱阁和蓬莱水城、戚继光故里、三仙山、海洋极地世界、八仙过海口等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 蓬莱自古就被誉为“人间仙境”。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p><p class="ql-block"> 蓬莱最富有仙气的地方,当属蓬莱阁了。蓬莱阁坐落在蓬莱城北面海边的丹崖峭壁之上,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全国四大名楼。始建于北宋时期,与弥陀寺、龙王宫、天后宫、三清殿、吕祖殿组成古建筑群。每当云雾绕缭之际,远望蓬莱阁如临高空,恍若神仙宫阙。游人登上高阁,如身处云端,茫茫大海上隐约缥缈的小岛,让人有一种超尘出世之感,可谓高阁凌空,人间仙境。</p><p class="ql-block"> 蓬莱作为神山的名字早在秦始皇之前就流传开了。秦始皇曾三次巡游山东沿海并开展海上寻仙活动,他东巡的目的是为寻找神山,求长生不老药的。相传,秦始皇在蓬莱站在海边,只见大海一望无际,不见神山的踪影。他忽然在波浪中发现一片红色,便问身边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说是仙岛。始皇又问:“仙岛叫什么名字?”方士仓促之间,无法应答。突然见水中海草随波飘动,灵机一动,用草名答道:“那叫蓬莱”,蓬莱从此得名。汉武帝有八次海上巡幸活动,历时二十三年,几乎每次都到达蓬莱,汉武帝望神山不遇,求仙未果,便筑一座小城命名为“蓬莱”。</p><p class="ql-block"> 蓬莱阁丹崖山下就是蓬莱水城,古称登州港,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是到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航海出发地,隋唐时期成了中国四大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古代军港。秦始皇在蓬莱曾两次派徐福入海求仙,徐福东渡成为中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司马懿在这里渡海伐辽东;北宋在这里建立了水军基地——刀鱼寨,防御契丹;明朝在这里建造了备倭城,亦称水城,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就曾率水师在此城备战抗倭。水城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港,如今仍有火炮向游人展示。</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蓬莱水城游览了“蓬莱古船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内陈列在水城小海相继出土的4艘元明时期的沉海古船,既有战船,也有货船,还有两条古代韩国商船。还陈列随古船一起出土的铁锚、缆绳、炮弹、残铁剑、货币、陶瓷器等大量文物,很多文物上都攀附着厚厚的海洋生物,这些文物对研究中国古代航海史、造船史、军事史以及登州古港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定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蓬莱阁至长岛航线还是勃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以西是勃海,以东是黄海。</p><p class="ql-block"> 传说中的八仙过海,也发生在蓬莱。蓬莱海边有“八仙过海”大型群雕,还有新建的“八仙过海”仿古建筑景观。特别是八仙桥周围海面上成千上万的海鸥飞翔,看着这些海天之间的精灵,让人流连忘返。“八仙过海”景区旁边是新建的“三仙山”景区,“三仙山”是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当年秦始皇、汉武帝东巡访仙寻药祈求长生不老的地方,是中国东方神话的源头。三仙山风景区是继圆明园、颐和园之后中国古典园林的又一个典范,被誉为“神话仙境,蓬莱再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蓬莱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秦始皇蓬莱求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秦始皇派遣徐福率童男童女渡海求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司马懿出兵登州港伐辽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沉没在蓬莱登州港附近的船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海底沉船上的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蓬莱“八仙过海”胜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八仙过海”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蓬莱“八仙过海”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蓬莱仙境“三仙山”景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