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册(9)烟标册页100.集藏横标400枚,分类为地名山水风光专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烟标收藏有学问</b></p><p class="ql-block">       烟标,现在许多人已经知道,可在以前这个名词还没有出现。80年代初期,人们还管它叫烟盒子、烟壳子,或叠成三角形叫"撇撇"、叠成锁状叫"分子"等等,历来没有一个规范的名称。</p><p class="ql-block">       烟标这一名词的出现,是这一收藏品升温发展的必然。它的意义不仅是将烟盒子、撇撇、分子等通俗叫法规范化,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烟标的收集、欣赏、宣传、研究和更规范地开展藏品交流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收藏界地位</b></p><p class="ql-block">        烟标是世界四大平面印刷品收藏之一,全世界都有烟标收集者。对于他们来说,烟标的设计、印刷、制作水平和风格才是主要的,一个珍奇烟标的价值在他们心目中的价值远远高过香烟本身。</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社会形成条件</b></p><p class="ql-block">       烟标的设计往往还利用一些现实的社会条件,正确的选择造成的行为号召力是很大的,这时,勾动似心思的是充满乡土自豪感的各种地名牌号,受人喜爱欢迎的人物商标,而不再仅仅是烟的吃味和价格。中国的书法是精深的艺术,在一切有文字的地方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烟标是它大显身手之处,烟草厂商有力量征求最著名的书法家和最佳的作品,使更多的烟标美轮美奂,也唤起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欣赏之情。</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命名由来</b></p><p class="ql-block">       1985年元旦,全国第一个烟标收藏协会在六朝古都--南京市成立,著名烟标收藏家余晋麟先生(已故)深情地谈到,烟盒子在我国大地上出现了近百年,它的爱好者也收集了70年左右,一直沿用的是通俗的叫法。收集它的人越来越多,通俗叫法也越来越不适应形式发展的要求,该给烟盒子正名了,以利于收藏和交流活动的规范化。他认为,烟盒子等通俗叫法只能说明卷烟的包装形式,而忽视了其商标标识的作用,应该称为"烟标",这样就能准确地反映出包装形式和商标标识的同意属性,也为其以后登上收藏大雅之堂作好准备。余晋麟先生的提法得到了全国烟标界收藏爱好者一致的同意,并从此影响带动起一批又一批的收藏爱好者。</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用途</b></p><p class="ql-block">       早期的烟标,只标烟名、包装支数、生产厂家。图案及富有时代特征的用语,有些则更简单,随着香烟品种的发展,它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印刷的质量、图案也越来越精美。现代的烟标,一般标明烟的名称、注册商标、生产厂家、焦油含量、支数、条码、警句、烟的长度、品型并配以优美的图案和文字说明。某些专用品还印有纪念性的文字,如武汉卷烟厂红金龙精品烟,庆香港回归绝版限量发售纪念标,有的烟标上还印有印刷厂家,印刷时间,规格尺寸等。</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收藏价值</b></p><p class="ql-block">       烟标虽小但有价值,因为它记载了一个烟的历史。香烟是个舶来品,一百多年前从海外传过来,并逐渐被人们接受。一开始中国人进口香烟,没有自己的工厂,后来有了自己的民族品牌。1880年,奥匈帝国的卷烟商为了扩大商品影响,在卷烟制品上别出心裁地贴上一个标志,即"尼尔牌"--世界上最早的烟标诞生,而后被世界各国卷烟厂商所效仿。1902年,天津北洋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龙球"牌商标,是我国最早的卷烟商标。</p><p class="ql-block">       香烟虽然品种是外来的,但民族品牌是自己的,而烟标则记载了这个品种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作为商品包装,烟标是一种包装艺术。它的设计,像邮票一样,是工艺美术的一部分。目前,烟标是世界四大平面印刷品收藏之一,全世界都有烟标收集者。一个珍奇烟标的价值往往远高于香烟本身。</p><p class="ql-block">       烟标百年,在其不断扩展和深化实用价值的同时,也深刻反映出其时代特色。</p><p class="ql-block">       清末至民国时期的烟标多为外商及封建、官僚或民族资本家所生产,图案标新立异,雅俗并承。这类标因年代已久远,存世量少,所以价格也相对较高,一般需在1000元至5万元左右。</p><p class="ql-block">       建国初期的烟标(厂名字样)有国营、地方国营、公私合营之分,品种繁多,纸质欠佳,一般应在20元至100元之间。在这一时期还有一类"抗美援朝"标,因产品多为赠与在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所以流传在国内的极为稀少,因此很难得,拍卖价一般都在上万元。</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烟标是收藏界人士格外看重的一个专题,这个专题由于红色满天,语录至上,八个样板,时代性强,所以非常热门,其价格也颇高,一般都在600元至3万元左右。如单枚烟标"铁梅"5年前价格为200、300元左右,现在最低也要1000元以上。</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之后,烟标更加灿烂也更加泛滥。除国营、集体厂之外,个体厂家也纷纷上马,一时精品与次品同生,鱼目与珠玑共存,"三无"标【没有注册商标、焦油含量、烟型型号(也叫做口味,如:烤烟型、混合型、外香型、雪茄型等等)、"吸烟有害健康"警句及条形码的烟标】更是混迹于世。目前这类烟标的价位较低,应在5元以下。</p><p class="ql-block">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生产的烟标,这类烟标由于环境原因,<b style="font-size: 20px;">存世量极为有限,难觅难寻,可遇而不可求</b>,有胆有识的收藏家见到这种烟标一般是不会轻易放过的。</p><p class="ql-block">       总之,<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烟标的价值应从稀有度、史料价值、艺术性及知识性4个方面来认定</b>,同时考虑是否收藏此枚烟标。</p><p class="ql-block">                        (文字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