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

JH

<p class="ql-block">幼儿教育,是每个年轻家长面临的一道难题。家长要倾听儿童,相伴孩子。</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幼儿教育,是一项“工程”,是高楼大厦的“根基”…规划不好,基础不好,即便高楼耸立,终究也会海市蜃楼。</p> <p class="ql-block">盼孩子出人头地,是每个家长的不懈追求。可多数家长往往忽略了一个自身严于律己的作用。</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期望孩子成为父母的骄傲,不能光从孩子身上下功夫,还要注意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平稳、低刺激的家庭氛围才是。</p> <p class="ql-block">江湖传言:幼小衔接是为人父母的第一份挑战,的确如此。</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视为掌上明珠、未来的希望,多数家长都会在孩子入园之前不惜重金给孩子报各类名堂的补习班儿,到了该入园时又想尽千方百计托关系、出赞助选择好点儿的幼儿园,入园后又开始关注孩子在班里的排名、受老师的关注程度等。</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对于目前就读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没有任何作业,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不是捧着一大堆零食,就是对着电视看他喜爱的动画片。可等上了小学后,就开始有了作业,不能随心所欲地支配课后时间了,这个关键衔接点一旦脱轨,就很难纠正过来。</p><p class="ql-block">有教育专家曾说:“幼小衔接的本质,是学习习惯从零到一的养成。”所以这第一站,是作为各位家长必须打好的。</p> <p class="ql-block">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厢情愿让孩子有一鸣惊人的未来,毫不吝啬舍得花钱四处“寻医问药”,希望能够找到让孩子一放学回家就乖乖写作业的秘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可往往忽略了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曾经无意中刷到过清华学子邓子贤老师分享的一个观点:学霸和学渣的最大区别在于,学霸孩子回家后,家长往往会给他创造一个低欲望、低刺激的环境,即:学霸回家后,等着他的从来不是零食或电子产品,而是一个可以让他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平和环境;而学渣回家后的环境则恰恰相反。</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看来,孩子放学回家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才是决定他是学霸还是学渣的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不禁想起表弟儿子鹏鹏的情况:鹏鹏成绩平平就不说了,关键是一点儿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上课走神,写作业磨蹭,遇到做不出来的题目就退缩、发脾气……表弟啥招儿都使了,可效果不佳。闲聊之时没少抱怨鹏鹏这些坏毛病。可如今想来,我却理解鹏鹏为何会成为一个不折不扣“厌学”的内因所在。</p> <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次去表弟家,刚好赶上鹏鹏放学回来。一进门,茶几上已经摆满了鹏鹏喜欢的各种零食:奥利奥、糖果、薯片、酸奶、巧克力……“她妈还没把饭做好,怕孩子饿着了,先给孩子打点打点。”表弟如是说。</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不止是零食,电视机也早早地被打开了,而手机也在沙发上一目了然的放着。“孩子上了一天学,看看电视、玩玩手机放松一下也好。”弟妹边低头做饭,边跟我聊天。</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吃饭时间到了,表弟再三催促孩子吃饭,可孩子跟没听见似的,依然赖在沙发上玩手机,三催四请他才极不情愿地坐在书桌前,吃饭之前零食已吃饱了,再好的饭菜对他来说已没了胃口!坐在写字桌旁还没写几个字,又开始研究起铅笔、橡皮擦…表弟只能一个劲儿地摇头叹气。</p> <p class="ql-block">其实鹏鹏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孩子放学回家后,等着他们的,不是满桌的零食,就是电视节目或手机游戏,有的是爷爷奶奶宠,有的是爸爸妈妈宠,宠法各不相同,对孩子的影响是相同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原本是不想饿着累着孩子,可家长却在无意中创造了一个高刺激、高欲望的环境。这也是孩子回家后迟迟不愿写作业的真正元凶。</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首先,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消磨脑力,让大脑变得迟钝。有脑科研究表明,人们在使用电子产品时,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也就是说,如果孩子一放学回家就不停玩手机、看电视,脑力就会被消磨掉不少。等到该写作业时,他就很容易无精打采,迟迟无法进入学习状态。</p> <p class="ql-block">同事小李就抱怨过,孩子已经三岁多了,早不穿尿不湿了,可爷爷奶奶一让他看平板电脑,他就会有尿裤子的现象发生,可见,儿童看电脑时的专注力该有多集中,日常的撒尿尿都不知道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其次,过多的零食会让孩子丧失延迟满足能力。</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美国心理学家沃特尔·米歇尔曾做过一个延迟满足实验:在这个实验里,他发现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日后更容易在学业和工作中取得成功,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一个结果。而轻而易举便能得到零食,则会让孩子渐渐丧失延迟满足的能力。延伸到学习上, 这些孩子也会对学习失去耐心。他们自然也无法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去换取一份好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邻居王工的女儿珊珊与表弟的儿子鹏鹏的情况则恰好相反。</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珊珊也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姑娘,不仅成绩优异,还是班长兼学习委员。</p><p class="ql-block">用邻居王工的话说:“女儿的学习,我是从来都没有操过心。”</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为了“偷师学艺”,我特意在晚饭时去了趟邻居家。才去一次,我便知道了“秘诀”。</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那天我进门时,珊珊正坐在小课桌旁专心地看书,饿的时候便拿起一盒酸奶喝。而在炒菜的嫂子,也会趁着空余时间,和孩子交流下在学校的情况。</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晚饭后,珊珊就乖乖进房间写作业了。我在客厅跟王工聊天时,他还特别示意我要小声些讲话。整个晚上,我都没看见他们两口子掏出过手机看,她们家的电视也没被打开过。</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说,只有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低欲望、低刺激的环境。</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6到12岁,自控力是最弱的,也最难抵制各类诱惑。</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为何幼儿园的老师不让孩子入园时带玩具和食品呢?因为孩子一旦带了玩具和食品入园,即便是装在各自包包里不拿出来,孩子也会一直惦记着那点儿吃的和玩儿的,就会分散精力,老师讲课时他就不会全神贯注。</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因此,在幼儿成长这个关键阶段儿,家长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少诱惑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孩子放学回家后,零食、游戏、电视节目等诱惑越少,孩子就越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孩子早上起不起得来,取决于晚上家长是否让其按时按点睡了。一般情况下孩子睡眠时间要比大人长些,要让孩子养成22:00左右准时睡觉的好习惯,家长就不要灯火通明的在忙着什么,只有陪孩子早入梦乡,孩子才会在第二天早上自然醒来,而不至于看到第二天匆匆忙忙送娃上学的身影。</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有个很特别的分类叫“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环境因素,比如噪音、空气、光电等。</p><p class="ql-block">其中有个研究结果是这样的:安宁、静谧等低刺激的环境,更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关爱孩子、呵护孩子的成长不是投入越大,效果就越好。投入要量力而行,要有度,适可而止。盲目、跟风投入都是不可取的,因人而异才是。家里的画本、书、玩具恰到好处就行,堆积如山未必就好,会给孩子无形的视觉负担和厌倦,孩子面对大堆的书籍不知道看哪本儿好。玩具也是如此,买些有代表性的就行,不可面面俱到。</p> <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里是安静的,客厅里是敞亮的,家里布局是温馨的,没有电视、手机等光电影响,那么孩子的内心就会很平和。心境平和时,孩子的思路也就会很清晰,更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另外,家庭环境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之关键,俗话说环境造就人!家庭成员中任何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孩子。家庭成员有矛盾时最好回避一下孩子,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大吵大闹,父母的不理智吵架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朦上一层难以释怀的阴影伴随其成长。</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孩子学了一天回到家,总得放松一下吧?饿了总得吃点什么补充体力吧?那么该怎么吃呢?又该通过什么方式真正放松身心呢?</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这里不妨总结几点儿分享给大家供参考:</p><p class="ql-block">①不让孩子接触到有刺激性的零食</p><p class="ql-block">如果家长担心孩子饿了,可以为他们准备一些水果或奶制品等不易刺激味觉的食物,首选当然是主食。尽量少吃辣条、薯片、糖果等刺激性较大的零食。饮食上要以清淡、简单、营养为主。</p><p class="ql-block">②尽量少接触电子产品</p><p class="ql-block">放学后,家长不要让孩子通过刷短视频或看电视的方式来放松。因为看电视或刷视频,其实都需要耗费大量注意力,等到该学习时,脑子就累了。</p><p class="ql-block">此外,家长也尽可能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看电视。都说“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那么家长自己也需尽力做好自己。</p><p class="ql-block">③要引导孩子输出</p><p class="ql-block">孩子回家后,家长可以通过闲聊的方式,询问孩子当日学了点儿什么。也可以假装不懂,让孩子给自己讲解一些知识点,引导孩子输出,可以让孩子慢慢进入到学习的状态。</p><p class="ql-block">有的家长的确是我们育儿学习的榜样:曾遇到过一对母子,孩子背着书包与妈妈走在路上,妈妈问:“今天都学了些什么呀?老师的课能听懂吗?可以给妈妈讲讲吗?”孩子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顺带把所学内容也复习了一遍。而不是一接到孩子,第一时间就给孩子往嘴里塞进去一个糖块、冰激凌等什么的零食!</p><p class="ql-block">④要锻炼孩子的专注力</p><p class="ql-block">低年级的孩子回到家后,也许一开始无法养成马上写作业的习惯。这时,家长可以着重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如陪孩子玩玩儿积木、画画、拼拼图什么的。通过这类活动,让孩子的注意力慢慢集中起来,为接下来的作业时间做好准备。</p><p class="ql-block">⑤陪伴孩子运动</p><p class="ql-block">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起的、由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康乃尔大学主导的“人类脑计划”曾在研究中发现:坚持运动可以明显增加大脑神经纤维、树突、突触的数量,促进大脑的发育,提高记忆力。事实证明,爱运动的孩子学习态度一般都很积极乐观!</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因此,孩子回家后若觉得累了,家长可以陪着散散步、打打球等。</p><p class="ql-block">运动对于身体而言是高刺激活动,但对于脑子而言,是低刺激的。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解压,还能让孩子重新获得能量,提升学习效率。“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孩子是学渣还是学霸,不是取决于孩子自身的智力,而是取决于父母为孩子营造的环境质量。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可父母却有负责与不负责之别。</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愿我们的家长都能给孩子营造一个平和的家庭环境,迎接我们归家的孩子。</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愿每位家长都能称职;祝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成为父母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幼儿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每个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性格不同,父母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p>

孩子

家长

零食

学习

鹏鹏

放学

回家

表弟

作业

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