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塔(塌)山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王 鹏</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家乡通渭县鸡川镇上店村的北面有一座山,当地人叫塔(塌)山。</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塔(塌)山原名为‘斗底山’(象倒置的斗子底)。曾经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平顶山。顶部南北约一里许,东西有约半里。上面有一城堡用于军事,战乱时可容纳数百上千人。相传明清以前山包下边原有一大片平阔土地叫阳坡川,有一村寨住着几十户人家,这就是传说中的寨子里,因为住的全是蔡姓之人所以又叫”蔡子里”。</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寨(蔡)子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寨子里三面环山,正面绕水,坐北向南,日照充足,土地宽广肥沃,物产丰富,是难得的宜居风水宝地。村子东南一里有一城堡(就是现在的铁柜堡),堡内街道整齐、楼阁庙宇林立,四方商贾云集,热闹非凡。这里就是寨子里人设集经商的码头。寨子里人无灾无害、平平安安,祖祖辈辈享受着富裕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当寨子里人沉浸在幸福自足的生活中时,有一天突然来了一老一少僧人。老僧人一条腿有很大一块伤口不断往外流血水,口里不断喊叫 “疼” ‘疼’(腾,谐音)。小僧人则一手拿枣,一手拿桃,口里不停地喊 ‘枣桃’‘枣桃’(早逃,谐音)。一直转了十多天寨子里人却不知就里,甚至觉得很可笑。后来这一对僧人突然不见了。忽一日,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天摇地动。接连几天,慌乱中的寨子里人不知咋了,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就在这时雄伟的斗底山突然崩塌了下来,泥浆裹着山石,以排山倒海之势,把寨子里埋在了下面。原来宽广的堡寨变成了红土坡。相传斗底山崩塌后的几天里,还能听到下面人声哭喊,骡马嘶鸣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雄伟的斗底山几乎是四分五裂。西面山包滑向洞子沟形成了颇箕湾,东北面滑向王家沟和北山沟,山城堡及整个突起的山顶整体向南滑向安逸河。‘斗底山’变成了马脊梁。现在我们无法用想象恢复斗底山原有规模和形状,但一些流传下来的名字可以使人联想。比如‘斗嘴’‘高嘴’‘斗坡下’ ‘斗岘下’ ‘斗底岔’‘牛角嘴’等。 </p><p class="ql-block"> 据原金城中学历史教师徐进元和原红古区人大主任王宏回忆,他们青年时记得城里头(铁柜堡)几大寺庙的铁钟上,铸刻的名字全部为蔡姓,只有无量祖师庙内钟上有两户崔家,再无其它姓。这从侧面说明寨子里的存在以及当时蔡(寨)子里人口旺盛生活富裕的真实性。</p><p class="ql-block"> 另据 《清朝光绪通渭县新志》记载,“嘉庆北山崩壅水南,决桥遂圯”。据此,斗底山山崩发生在清嘉庆年间,但嘉庆年近处没有大地震记载,只有嘉庆二十年(1815年)山西平陆发生大地震(相距太远)。所以山崩并不是地震造成的,具体原因无史料记载,只能猜测。</p><p class="ql-block"> 不管什么原因使山体崩塌,“斗底山”形已不存在,后来人们改称“塌山”。现在人们习惯又叫“塔山”,似乎是想遗忘斗底山山崩和菜子里那段悲惨的传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