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时光 <p class="ql-block"> 红沙岭位于晋豫两省交界处的山西阳城横河镇劝头村,距县城40公里,距晋城市75公里,主峰海拔1314米,被称作(一生一世)必到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红沙岭是太行山罕见的丹霞地貌区,植被覆盖稀少。红色岩层风化后变成红沙。不同颜色的岩层分布在沉积过程中,形成披彩带和系腰带的地貌景观。这里群山起伏,红沙遍地,如燃烧的火焰,特别是雨后,颜色更加鲜艳,举目远眺,整座山红绿相映,煞是奇特,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红沙岭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在很早很早以前,天界王母娘娘的七仙女思尘下凡,来到仙境般的析城山中,爱上了憨厚淳朴的山里娃,她们日出而耕,日落而息,过着平淡而甜蜜的生活,不巧被王母娘娘发现,立即发令水神、火神下界缉拿七仙女回天界,七仙女留恋人间,誓死不从。</p><p class="ql-block"> 为了使七仙女断绝尘缘,急糙的火神在她居住的山边喷出火焰以促使她回心转意,然而刚毅的七仙女誓死如归,熊熊的火焰烧着了山林、烤红岩石,大火燃烧了七七四十九天,一旁的水神袖手旁观,视目无堵。望着那熊熊燃烧的山林,七仙女心急如焚,为了保护百姓不遭生灵涂炭,为了保护析城山的珍奇树木,她用平生所学奋力扑救,七七四十九天后大火终于扑灭了,而美丽善良的七仙女也累倒了。</p><p class="ql-block"> 一年后,在她倒下的地方长出了一颗红如漆的大灵芝,慢慢地这灵芝在析城山繁衍生息,成为现在的名优特产。被大火燃烧后的岩石从此就变成了红红的红沙岭。</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传说加上漫山遍野的火红景象,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成为山西一处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红砂岭周边被山峰围绕,山的最高峰被称为十八罗汉峰,是由大小约十来个矗立的山峰组成的峰林,因魁梧的身姿屹立在天地间形同罗汉而成名。 </p><p class="ql-block"> 每个笔直的峰柱上林木丛生,并排呈南北走向,中间裸露的白色岩石绵延不断,犹如一道天然的高山屏障环绕着红砂岭,呈现出一副别具一格的风景线,特别美观!</p> <p class="ql-block"> 红沙岭展示的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红沙峡谷岩石的复杂层面,是由亿万年前就开始沉积的巨大岩层组成。这里曾经的地貌是一片海洋,沙丘不断地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天长日久,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了砂岩,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p> <p class="ql-block"> 随着漫长的风蚀,水蚀,峡谷里砂岩的层次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平滑的,雕塑感的砂岩和岩石上流畅的纹路创造了一种令人目眩的三维立体效果。</p> <p class="ql-block"> 光线通过岩石缝隙射入谷中,红沙岩石梦幻般的色彩、优美的线条、精细的纹理,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美妙!</p><p class="ql-block"> 红砂岭观赏完毕,农家休息一晚,第二天,打卡析城山圣王坪景区!</p> <p class="ql-block"> 析城山,是中华历史名山,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西南部30公里处,方圆20平方公里,在250万年前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峰海拔1889.5米,山顶宽缓广阔,总面积12701亩,史载商汤曾祷雨于此,故又称圣王坪。峰四面如城,中间凹陷如盆,有东、西、南、北门分析,故曰析城。</p> <p class="ql-block"> 据中国最早的地理名著《禹贡》记载:导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可见析城山之名甚古,几乎就是伴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而来。</p><p class="ql-block"> 析城山地表为8.516平方公里亚高山草甸,地下有数量众多的溶洞景观和地下河水,是中国华北地区保存最好、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封闭式岩溶洼地,属非常珍贵、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p> <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今本书纪年疏证》中记述:商汤“二十四年,大旱,王祷于桑林,雨。”桑林在哪里?清《山西通志》说:“桑林水,导源析城之东麓。”阳城县古称濩泽,相传析城山即是当年汤王祈雨处。千百年来,晋豫间官祀民祷,香火不绝。</p><p class="ql-block"> 析城山,做为中华历史名山,也是商汤祈雨处。在《禹贡》《汉书》《清史稿》《泽州府志》等多部古籍中均有记载,被称为山西最美的草原!</p> <p class="ql-block"> 形体各异的石头!像什么,凭君想象!</p> <p class="ql-block"> 娘娘池!</p><p class="ql-block"> 娘娘池:也叫汤王池。位于成汤古庙与成汤东庙之间,又称高山草甸的眼睛!</p><p class="ql-block"> 据说:这个毒龙窝原来不存水。窝底平坦,丛生着一层绿油油发光的青草,肉腩腩二指宽,炒菜很好吃,人们叫青光菜。窝的西南角有一眼天井,庙道挡两根横木,吊水吃。在成汤王祷雨有应:落了一场大雨,周围山坡的地面水奔流而入,泥土糊住天井,水越流越多,变成了一个天池。澄清的池水清沏荡漾,染来了鸟翔蹀飞。汤王陪娘娘常到池边游乐,洗脸、玩水、泳唱。自建庙以后,庙与池相映成趣,人们又改叫娘娘池。</p> <p class="ql-block"> 娘娘池实际上就是高山岩溶湖泊,湖水面积通常为三千平方米左右,水量鲜有变化,终年不涸,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高山岩溶湖。</p> <p class="ql-block"> 坪上草原,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绿色,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徜徉期间,仿佛到了仙境一般,令人心旷神怡,惬意无比!</p> <p class="ql-block"> 圣王坪上,盛开一种俏丽惊目、胭红粉白的野花。该花成簇状,每簇怒放数百朵,烂漫于绿草丛中,这此花便是狼毒花,又名胭粉花!</p><p class="ql-block"> 每年6月中旬,这个高山草甸,漫山遍野到处是盛开的胭粉花。周边县市的摄影爱好者和驴友都会慕名而来赏花、拍照,很是热闹!</p> <p class="ql-block"> 清代张域咏此花:"万斛胭粉种作田,灵花开放碧峰巅。人间未许窥颜色,时有香风落九天。"花性喜野淡,色虽艳而不含香,至今无人引植。山花不比牡丹贵,超脱尘风尤惹人。</p> <p class="ql-block"> 据说,狼毒花原本是一种生活在草原地区的植物,可以在非常贫瘠恶劣的环境中生长成活,后来成了沙漠地区的象征,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象征着英雄本色,激励人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这代表着它有一种顽强的精神以及坚韧的意志。</p><p class="ql-block"> 传说此花系汤王娘娘垂泪沾腮滴落花瓣而成,故而叫胭粉花。花期难永,慕其颜色者须当趁时而访,才得有缘相见。</p><p class="ql-block"> 来时花正开,看来俺系有缘人哦!</p> <p class="ql-block"> 析城山之美,在于远离喧嚣的世俗,特立独存的高原草甸,更在于象征顽强拼搏的狼毒花。析城山的境界,奇不仅在山水,更在能让人感悟人生处事原则:宜留余地以自处,且留余地以处人!</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 返程时 路过动感骑栖小镇——横河镇!不失时机,参观一番!</p><p class="ql-block"> 横河镇位于山西省阳城县西南边陲,晋豫两省结合处,该镇因溪源河横穿辖区,由东向西流入西河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作为阳城横河镇的标志性景点,横河古镇是必去之地。这里有保存完好的石桥、旧街道石块搭建的房屋等,完美地展示了山西小镇的古朴氛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横河镇人文厚重,历史悠久,素有“阳城南大门”之称,是晋豫两省三县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商贸交流中心。这里有愚公移山、女娲造人、大禹治水、商汤祷雨的美丽传说。在秦始皇时期就在这里设亭,故称盘亭,有人类居住已达3000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明清以来,盘亭古道就是连接冀州和豫州的交通要道,数百年来,不知多少马帮来来往往在此打尖住宿、交易流连。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条古道逐渐没落,越来越多的人忘却了这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和农林文旅康养产业的不断推进,阳城县横河镇依托境内的高山、峡谷、河道、草地、丹霞等特殊地貌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动感骑栖小镇建设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骑行广场、骑友接待中心、房车营地、帐篷营地、骑士酒吧、盘亭古街等!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动感骑栖小镇,受到了全国各地游客的广泛青睐,成为了绝佳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转瞬已到知天命的年纪,正所谓:生命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所以,不必和世事较真,怀一颗淡然之心,简单的活着,一路经历,一路品味,静静享受这美丽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