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情--重庆27中初中生活记

发哥

<p class="ql-block">人生的第一个本命年是在重庆度过的。12岁,对于一个人来讲还是童年,我就在南泉风景区的重庆市27中学开始了初中生活。</p><p class="ql-block">当时的交通情况下,到此地读书的基本上是住读。学生编成三连,一个连八个班,每个班五十人。一连是附近的居民和村民的子女;二连和三连是重庆建设厂的子弟;我所在的班级是二连五排。</p><p class="ql-block">宿舍是一所很大的庄园,木质结构。两扇大门内,左边是上下两层楼的男生宿舍,住男同学;右边是上下两层楼的女生宿舍,住女同学。我住的屋子靠左边进大门边上,高高的围墙上开的唯一窗户就在我住的屋子;屋子里住了班里的大多数男同学;站在窗前看去,大门前十余米宽平台前有20余个台阶,台阶下是一个很大的操场,环形跑道内有五个蓝球场,一个足球场;再远一点的围墙外是一簇簇的竹子,之间就是清清的沙溪河;右边是学生食堂兼礼堂;左边是两幢四层楼的教学楼和办公楼;教学楼旁边有一棵很大的榕树和教师宿舍,之间的一条小路通向南泉风景区;庄园后是白鹤林,据说曾经是一坡树林,常有白鹤飞来林中而得名,大跃进后变成了坡地,白鹤林已经有名无实。</p><p class="ql-block">学校周五下午可以回家。学校离家有20多公里,出学校到南温泉要走几里的山路才有汽车到李家沱,长江过轮渡后再坐汽车到杨家坪,或过轮渡后沿成渝铁路走路回家。儿时家里困难,父母担心我回家路上的安全,总是给我钱要我坐车回家;为了省钱,有时我全程走三个多小时的小路回家,过轮渡时到车渡混上去节约一角钱的船票费。周未不回家时,到南温泉的游泳池学会了游泳;或者自己洗衣服、被子,然后自己缝被子。</p><p class="ql-block">学校的伙食是集体食堂,开学时将8个同学编为一组;每组一个同学当组长保管一张领伙食的牌子;每天吃饭时,8个同学围在一张桌子,组长将一个洗脸盆大的盆子蒸的饭用一块竹块划成8块,将竹块插在一块饭上,将盆子旋转后,竹块在谁的面前就将哪块饭发给谁,依次取饭,菜由组长掌勺分配;半学期后,学校为了克服分食中的大欺小现象,开始蒸罐罐饭,给每个同学发就餐票;为改善伙食,学校经常给同学煮葱花小面。学校到南泉不通汽车,学校食堂的大米、煤都是学生每周一次劳动课,由学生小小的肩挑回学校的。</p><p class="ql-block">我所在的宿舍有近20个同学。每天同学们听到哨声后必须按时起床,然后到操场上按班级站好队后做广播体操。学校的体育老师是一位中年男老师,精力特别充沛,每天都是他带操。学校规定,早晨起床时听到军号声就要打被包,同学们都有一副打被包的绳子和背带,听到军号声立即起床,穿好衣服和鞋子后,动作非常快的按三压二的打法将被包打好,迅速背上被包到操场集合,全校住读的同学从起床到背上被包到操场上集合只需要五分多钟;为检验打被包的质量,我们还要背上被包在操场跑几圈,被包跑散了的同学大有人在。</p><p class="ql-block">我记忆里终生难忘的是学校搞了一次抓特务的军事演习。记得哪年深秋的一个凌晨,急促的哨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立即起床穿上衣服,拿起手电后匆促到操场集合,一阵风吹来使人感到几分寒意;体育老师站在台阶上,告诉同学们不要开手电,并宣布接上级通知,美蒋特务今日凌晨降落在南泉山上,要求我们沿南泉山东边搜索抓特务,立即出发;对此,同学们深信不疑。班主任带我们走了几里山路,来到一个路口,把同学们分成两批,女同学守路口,盘查过路行人,男同学搜查半山腰的一个100多米长的防空洞。走到洞口要搜索山洞了,谁都怕走到前面,我麻起胆子走在前面,胆颤心惊的走出山洞,没有发现敌情,回到路口,东方露出了鱼肚白;而此时的女同学们战绩十分显著,她们将十余名挑着担子赶早到南泉街上卖菜的老乡逐一盘查,堵在路口不让走;在哪个年代说抓特务,又看同学们一付严肃认真的样子,老乡们非常配合。当太阳跃出了地平线,山上传来了军号声,通知军事演习结束;在回学校的路上,同学们紧蹦的弦放松了,又冷、又怕、又饿,十分疲惫的样子。事后,回想起来还有几分后怕,美蒋特务是全副武装,同学们是手无寸铁,真的相遇了,要抓住特务其代价也是可想而知的。</p><p class="ql-block">还有一次也是在半夜,学校吹军号把我们从睡梦中惊醒,全校学生穿戴整齐在操场集合,除了体育老师外,在操场的台子上,还有学校的领导、老师,一台红灯牌收音机放在台上,在静寂的夜里,收音机传来的声音特别响亮;学校领导激动地站在台上说:“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又取得了文化大革命的最新成果,我们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大家请听卫星从太空中传回的《东方红》!”音乐响彻云霄,我第一次听说人造卫星,感到很神奇!</p><p class="ql-block">学校的学习环境是很好,宽敞的教室装了日光灯,黑板是用当时非常少见的毛玻璃,桌椅做工很细。在学校里,我们是不用书包的,课本、文具、作业本都是放在桌面下面,在读时没听说哪个同学的书本、文具、本子被偷的情况。班上学习的氛围很浓,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不管是每一节课、或是晚自习,同学们是非常自觉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非常珍惜来不易的学习机会;我时常把节约下来的钱买一些课外读物,所以我的语文成绩就要好一些,写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肯定,有时作文还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宣读,此时是作为穷人家的孩子最得意的时候。</p><p class="ql-block">学校在哪年秋天组织学农,全校师生打起被包,步行了十余里地来到了学农的地方。我和另外两个同学分配到一农户家中住,房东给我们收拾了一间很干净的大床;女主人说男主人在一个矿上工作,家中还有一个老人和两个小孩。每天天刚亮,我们就起床了,担起水桶去挑水,但每次我们都只能挑半桶水;然后就是抢着扫地;女主人做好早饭后一再嘱咐多吃点。</p><p class="ql-block">出工了,我扛起锄头;给我安排的农活是挖红薯;我吃力地举起锄头,学着村民们的样子,对着红薯鼻子边挖下去,掀开土来;再挖下去,再掀开土来;红薯出来了,躬身拾起,撅掉泥巴,一个又大又圆的红薯;有时不小心,锄头挖在红薯上,一个红薯一分为二,村民告诉我这样的红薯就不好存放了,之后我锄头挖下去的位置就十分注意了,尽可锄头离红薯鼻子远点,就很少发生挖着红薯了。收工时,我还帮女主人背分得的红薯回家。</p><p class="ql-block">当夜幕降临后,我们几个同学和女主人一家围坐在油灯下,吃着可口的农家饭,听老人讲一些趣事,和女主人家的两个小孩促迷藏。突然,全村的鸡都打鸣了,女主人十分诧异,今天鸡怎么这么早就打鸣了呢?第二天出工时说起此事,原来是有几个同学晚上学《半夜鸡叫》,逗鸣了全村的鸡,把村民们乐得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一天出工的任务是点碗豆,给我分配的工作是往村民挖的每个窝子里扔三至五粒碗豆,我和同学们十分认真的干了起来,一边干活还一边背毛主席语录;一不小心,我将一个窝子多扔了几个碗豆,弯下腰拾起来的同时,我还一边背毛主席语录,要节约闹革命!旁边一个同学不知怎么回事,马上接了一句,乱说!后来,学农要结束了,在一块地里讨论两个同学加入红卫兵的事情,哪个同学就是因为乱接了一句话,同学纷纷批评他,同学和老师认可了我在学农中的表现,一致同意我加入红卫兵。</p><p class="ql-block">哪年的12月26日,学校庆祝毛主席诞辰晚会在大礼堂举行,晚会开始前是举行加入红卫兵宣誓仪式,我和几十位同学激动地走上主席台,面对毛主席的画像,举起右手宣誓,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卫兵。</p><p class="ql-block">学校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下午上了两节课后就是自由活动时间,我不爱好体育运动,在蓝球、足球场上很少见到我的身影;但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一是每月学校组织的露天电影,在操场上,每班按指定的地点排成两行,同学们下午自由活动时间就把自己的椅子搬到操场上按个人的高矮排好队,看电影时秩序井然,电影放完后每个同学又把椅子搬回教室去,从来没有发生争位子的情况。</p><p class="ql-block">二是有一次我们班上的男同学到庄园背后的白鹤林打泥巴仗。一天自由活动时间,我和班上大多数男同学分成两批到白鹤林打泥巴仗。五月的春风和煦吹来,坡地上的小麦绿油油的,麦苗迎风向我们招手,欢迎我们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勇士”。我被分到山上一批打阻击,埋伏在麦地里,拾了一大堆干泥巴,随时准备攻击敢于来犯之“敌”;看着来犯之“敌”搜索上山,进入伏击的范围之内,瞬间,“敌”我双方杀声阵阵,泥巴在漫天飞,“敌”我双方无人员受伤,但正在抽穗的麦苗却受伤不少。当“敌”我双方的战斗还未结束,我突然发现山下一群村民跑向白鹤林,一边高喊:“别打了!”我擦了一把额上的汗水,大喊一声:“不好!”心想还是快跑吧,别让村民抓了现行。我灵机一动,立即跳出麦地,翻过白鹤林后,抄一条小路赶回了宿舍。为了消灭“罪证”,我擦了一把脸上的汗;马上拿起洗脚盆,提上鞋子去洗掉上面的泥巴;盆里的水还没有放满,我就被出卖了;一个共同参加战斗的同学带着工宣队员当面指认了我;工宣队员拿走了我的学生证;闯祸了,心里不知该怎么办?&nbsp;&nbsp;</p><p class="ql-block">晚饭后,夕阳西下的时候,班上参加了打泥巴仗的同学来到了离学校不远的村上小蚕房;没有人接待我们,只好在蚕房前席地而坐。蚕房边上有很多桑树,桑叶在夕阳下格外萃绿,樱红的桑葚点缀在层叠的萃绿中;麦苗在晚风中摇晃&nbsp;,其间的水田育出的秧苗已有寸余;不远处在一簇一簇萃竹掩映下是村民的房屋,种植的瓜类作物爬在屋面上开出的一朵朵花儿格外醒目,缕缕炊烟随风飘荡,不时还传来阵阵鸡鸣狗叫。我已沉醉在诗一般的田园风光中,同学们与一个村民的对话打断了我的遐想。老村民嘴里含着叶子烟杆,吐了一大口烟子说:“你们这些娃娃啊,真是不懂事!哪麦子正在抽穗,你们这么一闹知道要少收多少粮食吗?”同学们急了,纷纷说我们赔偿;我心我心想手里还有几斤粮票,都拿出来赔了吧;老村民又说:“哪怎么行呢?我看就不要赔了,只要你们派两个同学值班,不要再有同学到地里去糟蹋粮食就行了!”然后慢腾腾的走了。</p><p class="ql-block">黄昏时,我们还坐在蚕房前,眼前的景致已经模糊了,不知是谁唱起了《不忘阶级苦》,在想心事的同学都唱了起来,还有几分童音的歌声在田野里久久回荡。</p><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队长和工宣队来了,打开蚕房的小门,和同学们围坐在一个瓦数不高的灯光下,一个村干部给同学们读《陈赞伍的忆苦思甜报告》,旧社会地主压迫农民的血泪控诉让同学们受到了一次阶级教育,有的同学眼中还噙满了眼泪;尔后,队长和工宣队都讲了话,教育我们不忘记阶级苦,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爱惜粮食。回到庄园时,生活老师已带着几个同学在查夜了,我们低着头,心事重重地鱼贯而入;查夜的同学惊讶地问:“他们干啥子哟?”</p><p class="ql-block">此事,我以为就打上句号了。可是,第二天早上,早操做完后,体育老师把队伍集合在一起后,非常生气的宣布:“昨天二连五排打了泥巴仗的站到台子上来!”我脑子嗡的一下,低着头和其他同学一道走上了台子,全校同学投来的目光我不敢看,恨不得地上有个地缝钻进去,体育老师在台子上对我们的批评我一句也没记住。</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不久,我父亲突然有天来到学校,告诉我一家人要到四川省的雅安生活了,很快办理完转学手续后,我就匆匆离开了学校。而难忘的二十七中生活在我的记忆里一直难以忘怀,特别是忘不了哪庄园,后来听人说曾经流行的电视剧《傻儿师长》的很多场景就是在庄园拍的。半个世纪以来,我回过学校两次,寻找当年的印象。第一次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和同学老温到重庆开会,抽时间回学校看了一下;学校在放暑假期间,已改为重庆女子职业中学,记忆中高高的教学楼没哪么雄伟了,操场上杂草丛生,多少令我有些失望。第二次是本世纪初,我开车回到了母校,已变成了重庆某电脑学校,当年出学校的小路变成公路;当我站在庄园的台阶上举目望去,当年的学校面目全非,操场变小了,青青的竹子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教学楼,左边的食堂兼礼堂也被一幢很现代的建筑取代了,右边的教学楼也装饰一新;当年我住的庄园依然如故,但哪高高的围墙在旁边高大建筑的衬托下给我的感觉矮了很多,在两扇大门口,我看到了一个文物保护的石碑;跨进两扇久违的大门,院子里很清静;天井里撒满了和煦的阳光,几个大盆景里的花木郁郁葱葱,两棵枝繁叶茂的桂花树散发出桂花香;我兴致勃勃的来到当年我住的屋子,屋子已经作为办公室。我在院子里漫步,目光所及之处,脑海里努力回忆当时的情景,对夫人说:“36年了,时间过得真快!”</p><p class="ql-block">时光清浅,岁月流转,52年了,梦里,记忆里你已不似初见!却永远铭记在难以忘却的记忆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