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更好落实劳动教育新课标精神,聚焦劳动能力培养,建设特色劳动项目,2023年6月8日,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和霞山区教师发展中心联合开展“中小学劳动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主题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参与的是番禺区和霞山区的劳动教育的教师。 第一场专题是广州市番禺区的李佩珊老师为我们作《小学劳动能力培养和评价的实践》专题讲座。李老师结合劳动教育新课程标准,主要从新课标劳动教育的育人理念、小学生劳动能力培养的策略、如何开展劳动教育评价等方面做出精彩的剖析。 李老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夯实学校劳动课程建设与评价,为我们介绍了劳动周系列活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李老师认为要开发系列的劳动课程应结合年段的特点:如低年段结合劳动与体育的元素;中年段劳动项目可以适当加入劳动技能的接力赛(穿衣服、拔萝卜等);高年级劳动项目设计穿针引线和水果创意设计比赛等。李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丰富的劳动课程,并且还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劳动项目对应系列活动的评价标准,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线上的老师醍醐灌顶,认为本专题为我们区小学的劳动教师指明教学的方向。 第二场专题是由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第四中学的香碧颜为我们带来《新课标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必修课实践策略》专题讲座。香老师立足课程标准,整体规划课程目标,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任务群为我们阐述了七至九年级的课程推荐劳动项目,进一步从实施规划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实施方式可以多样性、课程安排呈现机动性。香老师还强调制定选题的原则要符合:地域性、主体性、可行性等原则,强化劳动项目实施的有效性。劳动项目是落实劳动课程内容及其教育价值,体现课程实践性特征,推动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重要实施载体。 第三场专题是由广州市番禺区的刘东明老师为我们带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专题讲座。刘老师就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这一问题向老师们答疑解惑,老师提到要依托校园小田开展多学科教学实践研究,结合学校学科特点,在学科课程的内容、活动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实现“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线上研修,我们明确了开展劳动项目主题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知晓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不断地学习与探索,进一步将劳动教育真正的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