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芳百花洲——锦绣中华(六)

神言

<p class="ql-block">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花之心人应有之。这几年,循着季节流转的脚步,四月赏牡丹,五月探月季、六月寻马兰,金秋品菊花。为了看花,足迹飘忽黄河两岸、中原戈壁,乐此不疲,可谓花痴!😄百花洲,仅凭名字就可勾起爱花之人的无限遐想,其<span style="font-size: 18px;">坐落于鄂豫交界处的南阳邓州市,乃北宋名相范仲淹主持修建,现为当地百姓休闲游玩的景观公园,</span>园内亭台水榭、曲径通幽,奇峰怪石、碧水清光,花红柳绿、燕舞莺啼,是一处清新优美的南方园林式公园。</p><p class="ql-block"> 更妙的是,这里同时修建了花洲书院!<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春夏之交的时候,鲜花盛开在周边波光粼粼的小岛上娇艳欲滴,蜂鸣嗡嗡,鸟语婉转、蛙声阵阵。若雨后初晴的早上,一个人独自漫步在百花洲上,徜徉在百花丛中,与花私语、对水呢喃,静静的感受万物灵气,倾听天地之声!思考人生、辩证社会,经研文武之道,探寻富民强国之策,难得的一个讲经研学的好去处!</span></p> <p class="ql-block">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多为著名学者创建或主持。书院设山长,主管教学,<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生员(学生)名额不确定。书</span>院有官办和私立之分,官办书院由地方官礼聘山长,私办书院自聘山长,须呈报官署备案。书院以自由研习为主,聚众讲授为辅,山长或名师讲经、讲文、讲诗无定期。清朝时期,因改革教育制度,书院或停废或改为学堂。</p><p class="ql-block"> 范仲淹做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官声清廉,其政声留芳史册,更因其出任邓州知州时勤政爱民而深受民众爱戴,任职三年多离开邓州,当地百姓为其立生祠,中国历史上获此殊荣的官员实在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而范仲淹最为出名的应当是其在邓州任内于花洲书院写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p> <p class="ql-block">  沿着绿树缠绕的长廊走向书院,要进到书院,须先沿台阶翻过百花洲公园的围墙,围墙上镶嵌着长方形的黑色花岗岩,上面镌刻着康熙帝手书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金色大字,沿两侧台阶越过墙体,另一面对应位置上镌刻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前者突显了范仲淹做为一代杰出政治家的天下胸怀,后者诠释了作者舍我其谁、责任担当的家国情怀!这两段话正是《岳阳楼记》的精髓,也是巜岳阳楼记》能够传承千年的根本原因!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仁人志士秉承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p> <p class="ql-block">  《岳阳楼记》是高中时期语文课本中的古文之一,三百多字的文章可以讲背的滚瓜烂熟,但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忘了其大多内容。四十多年后来到其诞生地仿佛神灵附体,窥一斑而知全貌的诵读而出,不待一点卡壳!更为重要的是文章蕴含的精神对一生中的工作、生活的激励是不可或缺的!时至今日,每每诵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仍让人精神振奋、豪气干云!教育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在此联想到近几年每每暴出的教材中更换内容,把民族的优秀内容用国外的代替,更有一些错误甚至反动(不知该用什么词!)的内容出现在教材中!真不知这样的教材是如何通过审查的,教育部门就是使用这样的教材来给学生上课的?!这种怪像当休矣!教育才是更应该旗帜鲜明的讲“政治”,需要责任和担当啊!</p> <p class="ql-block">  走进书院,游览了讲堂、春风堂、藏书楼、范文正公祠等清代建筑物,又拜谒了新建的大成殿,最后又回到了春风堂。面对着襄阳米芾题写的春风堂的匾额,感慨万千!南阳本来就是人杰地灵,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出生于此,因东汉都城洛阳称北都,因而以南阳为南都。李白在其《南都行》中赞美了南阳的地理风貌,提到的范蠡、百里奚、诸葛亮三位都是历代名相,政声显赫,可见南阳人才济济。而范仲淹建立的花洲书院,更是承前启后的推动了南阳的文化发展,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此地也得以人才辈出,我们熟知的当代作家姚雪垠生于斯、长于斯,凌解放(笔名二月河,代表作《康熙大帝》等三部曲)也曾就读于此(高中校址即是花洲书院),使人不由的感叹有仙气相助😄😄😄!而这“仙气”不正是花洲书院对邓州以至南阳教育的影响吗!</p> <p class="ql-block">  有趣的是,岳阳楼记描写的是湖南岳阳的景色,而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的花洲书院在邓州市,二者远隔千里,范仲淹平生并未到过岳阳,他仅是应好友滕子京之邀,对着几张描绘岳阳楼的画作一蹴而就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真是神来之笔、传世之作!</p><p class="ql-block"> 范仲淹之于花洲书院、于邓州,如同杜甫之于杜甫草堂、于成都,一个文化名人带火了一处文化景观,宣传了一座城市,也成就了流芳千古的文坛佳话,泽被后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