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起江南古镇,人们首先想起的是周庄、乌镇、同里、南浔。虽然这些知名的江南古镇风景秀丽,小桥流水人家,水墨丹青如画,游人熙攘如织。但商业开发痕迹很重,后期建设的仿古建筑在给古镇增加繁华,热闹,整洁的同时,似乎还是缺少了原来江南水乡的自然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芦墟古镇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下辖的一个镇,这里是江浙沪交界,北靠太浦河,南至南栅港,隔芦墟塘与浙江省相望,西濒汾湖,东达槐字港。</p> <p class="ql-block"> 芦墟建于唐景龙二年(708),在芦墟南建有泗洲寺,香火颇盛,居民南移,芦墟逐渐繁荣起来。宋元明三代,在此设汾湖巡检司署,芦墟由村落发展为小镇,清康熙年间居民至千家,货物并集,始称镇,至乾隆年间,“民日增,贸易益盛”。被誉为“鱼米之乡”。</p> <p class="ql-block"> 在河流两岸尚遗有不少古建筑,尤其是跨街楼很多。其中沈氏跨街楼、许氏跨街楼及西栅的怀德堂就是代表性建筑,特别是大门前临河的跨街楼尤具特色。跨街楼是我国南方多雨地区的一种特殊建筑。以前,芦墟镇区的商家民宅大多面向市河建造,大门临街,街面到河边的驳岸上也建造楼房,且上层与正屋相连,形成宽窄不一的街路。河边的店铺是为当地居民而存在,没有任何旅游纪念品,只有居民需要的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 芦墟古镇至今仍较好地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小河自北向南,在其北口躺卧着一座拱形小石桥,名叫观音桥,原名泰生桥,始建年代无考,现存之桥重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镇南的登云桥,重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span></p> <p class="ql-block"> 现古镇居民仍在镇里生活,房屋虽然老旧,却充满了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古镇的南端尚有一座城隍庙,现在是庙门紧闭,无法进入。这座庙的大部分都被日本入侵时所烧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