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60年纪念展——背影

溪哥

进了美术馆,依我的惯例,就开始了创作。<div>当然,九成心思在看展、看作品,只一成留给“创作”——现场用手机拍些打动了我的影像。</div> 大型室内艺术展,必是一个元气饱满、灵气奔窜的气场。<div>如果你无所感应,不被刺激,绝无冲动,那你又何必好艺术这一口儿呢?</div> 而且,我喜欢全神贯注的人。<div>如果T专注的对象是……美,那就更容易吸引来我的目光。</div> 为尊重肖像权,我只选择了一些人物背影,偶有二三张侧影,发出来与诸君分享。 一张作品再美,也是静态的、逝时的,而有了现在观展者的加入,它们就成了鲜活的、共时的新作——我的新作。 关于《父亲》,我连续放出四张。观看者有众观有独对,有趋身有屈体。现场的灯光折射,我无论如何躲不开,不过本也无所谓。<div>每次看这幅画我都会有新感受。这一次我注意到,本当精心刻画的双眼,被画家做了暗处理。</div><div>画龙当点睛,这睛他不点了。</div><div>这是一个多么大胆而聪明的决定。<br></div><div>我们对父亲无从表达的挚爱,还需他人来点么?</div> <div>原作,我大概记得是一片辽阔草原,此时正好有一对女子走来,在画中部站定,观看,拍照。</div><div>机会转瞬即逝,我顺手把她们拍入了画面,仿佛成了画中人。</div><div>为什么不可以呢,假设她们不是被我拍入,而是由画家画在了草原中?</div><div>我有意选择这一张,作为终篇。过去或是未来,局外或是局内,渴望或是放下,进入或是淡出……<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