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一棵树——记“三心牌”老师

黄咏华

<p class="ql-block">  “咏华,你什么时候回孝感?周末这两天我要来孝感帮女儿接送小外孙表演节目。你来了就电话联系,我们相约聚聚。”这是四十多年前的启蒙老师发来的信息,我们也快四十年不曾联系。但在信息高速路时代,奇迹或许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生。上个周六,拙作《我的启蒙老师》被澴川文学社发布,几经辗转,就被他看到了。当天,我们就通上了电话,还相约有机会见面聊聊。于是就有了这接下来的故事。我很兴奋,告诉他我已经回孝感了。他便定于明天下午在航天花园见面。</p><p class="ql-block"> 下午在树林稀稀疏疏的公园里聊天,那不是“烤墨鱼”的节奏吗?干嘛不在家里?这老头子可真有意思!应该是个可爱的老头儿吧?四十多年,沧海桑田,曾经天真、稚气的小姑娘如今已是青丝染白发的大婶呢。我再转念一想,就嘴角上扬,会心地笑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我收到他拍照发过来的便条:“咏华,相聚时不必操心带任何礼品之类的。我们的师生情是建立在心灵深处的,虽几十年没联系,但彼此都时常在回忆,在想念。你只需要带几张照片,写几句留言,让我在寂寞时看看、想想、笑笑即可。(准备上孝感了,想起了这些。)”隔着时空,我甚至能感受到,他嫌生涩的手指打字缓慢,便匆匆用笔写下,再一身轻松地骑车奔赴。果然不出我所料!岁月老去的是容颜,但一个人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是不会被磨灭的——师者仁心!公园相聚,不就是怕我花钱带礼品上门吗?我把猜想告诉他,他回复:“哈哈,你这个鬼,还真猜透了,我说的正是此意。精神贵于物质,物质是做给别人看的,精神是灵魂,哪能相比?以后到农村我家吃喝玩乐,钓鱼打牌……什么都行,就当是自己的娘家,欢聚一堂,何乐而不为?”</p> <p class="ql-block">  我打电话告诉二姐我们的奇遇,她直埋怨我没有提前说,要不,她可以调休从武汉赶回。四十余年,人世沉浮,为何我们还会把他深深惦记?那是因为他一直以一棵树的形象挺立心头,撒下的每片绿荫都是爱的音符!</p><p class="ql-block"> 在那所乡村小学里,他一直把守五年级毕业班,他送走二姐,又来教我。那时候,母亲病逝,父亲在外地工作,我们姐妹是放养的“野丫头”,也是他课堂上的活跃分子。他特别关照我俩,用温暖的话语鼓励我们,讲故事我们听,指导我们写作,送些纸笔之类的给我们……他撑起一片绿荫,让我们惬意,也给我们的童年涂上了一抹亮丽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可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追不回来了!父亲是一只雄鹰,母亲的早逝却折断了他的双翅,他只能把给我们规划好的人生改写——二姐读完初一就要回家务农了!明老师听说后,写了一封信,还放进五元钱,让我带给二姐,鼓励她完成学业……“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这样的老师,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又怎能让人轻易忘怀?</p><p class="ql-block"> “咏华,天气预报说下午四点之后有雨,我想现在就出发,你看呢?”下午一点多钟,思绪被他拉回现实。此时,阳光普照。我提议在学院里聚聚,那里树多阴凉,在北门口碰头。他欣然应允。可北门根本就没有开放,再约碰头点。我暗笑:搞得像地下党接头似的。终于,我看到了一个身影,那就是他!我迎上去:“明老师!”岁月神偷,曾经芳华正茂的青年才俊,如今满脸沟壑纵横,头顶一片荒原,四周零星缀着灰发。但那眼神依然澄澈,步伐依然矫健,神态依然安详。嗯,一位慈祥、可爱的老头儿。他说骑车去学院,我很自然地就坐在他身后,在他耳边叽里呱啦起来——仿佛,我还是那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他还是那个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教鞭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学院临湖的一片树林里坐了下来。他挨着长凳的一端,目光下垂,有些拘谨,刻意保持与我的距离。是怕引起他人不良的猜测吧?毕竟,不给他人制造任何麻烦是他一贯的线条。</p><p class="ql-block"> 我们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他问了二姐的现状,还在为她可惜。他说当初他听到我的孩子夭折的消息,如五雷轰顶,整个人都呆了,好长时间都睡不好,天天担心我。我相信,因为即便现在,他也神情戚然,胸口似乎还被扯疼了一下。我问他为什么总是为他人着想,他掏出一个小小的红皮笔记本给我看,说他一路走来,也有好人相助。那小本本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他三四十年前的所思所想,他称之为“激情燃烧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1976年,他初中毕业,归队务农。机缘巧合,他有幸结识了一位叫“翠云”的大姐,这个红本本也是她送的。她鼓励他,送书他看,让他爱上了阅读和文学。他写到:“遇到翠云大姐,我犹如寒冬里的枯草,得到了春风的吹拂,吮吸甘露,重新萌芽破土。”务农的第四年,翠云鼓励他参加大队教师选拔考试,他去了,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然后,又在一帮人的助力下,他走进了校园,成了一名教师。他一一记下了他们的名字,有伙伴,有大队书记,有学校校长。人也同书一样——常读常新。他的这些人生经历是当时作为孩童的我所不知道的。我只知道,他学历虽不起眼,却是最受欢迎的老师;我只知道,他很神奇,说出一句话来也能惊天动地;我只知道,他是“动感地带”,我们会像小鸟一样围着他飞来飞去。我细细研读这小本本,找到了他的第二颗心: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的奋发之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上老师后,他写到:“以前,我得到了翠云贤姐的栽培,今天,我又在栽培学生。我一定要把你们的优秀品质学到手,做学生的导师,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何其幸运,我们遇到了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他还写到:“一只苍鹰落下来,栖息好久,又开始启程翱翔,它将落在幸福的彼岸,一个崭新的理想点……”那鹰不就是他的物化吗?</p> <p class="ql-block">  当然,他也有迷茫的时候。有一页,我看到了这样的文字:</p><p class="ql-block">昨天,我彷徨了,沉沦了。</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又一次想起了拼搏。</p><p class="ql-block">谢谢你,咏华,</p><p class="ql-block">是你给了我拼搏的力量,</p><p class="ql-block">给了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p><p class="ql-block">我把“算了,往前混”撕得粉碎。</p><p class="ql-block">也谢谢你,红艳,</p><p class="ql-block">是你给我接上了“风筝线”</p><p class="ql-block"> 我很茫然。他解释说,我读师范时,托红艳带了一封信给他,我的信给了他勇气。他决定继续挑灯夜读,准备民师转正考试,为自己也为家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他总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p> <p class="ql-block">  他说,那时候又要种田又要教书,师母下田两个小孩又无人照看,他只能起五更睡半夜。好在他体质不错,种田没有他拿不下来的。日复一日的挑灯苦读,提高了他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他的课堂充满乐趣和生机。人生难两全,他做到了,力量的源泉就是这小本本,它记载了他的心声。是啊,二十多位民办老师来来去去,最终只有他和吴志平老师坚持下来,转为公办教师,没有勇气和毅力更本做不到!之后,他又通过进修,获得中师文凭,成为学校里的领头羊。他的从教史就是一部成长史,一部奋斗史啊!他用坚韧践行了他是学生心中的大树,也是家人可以依靠的大树!</p> <p class="ql-block">  后来,他的一双儿女都以知识作搭石,由农村走向了城市;如今,都以成家立业,生活美满幸福。他退休赋闲在家,垂垂钓,观观景,打打小牌就是快意人生,他喜欢乡村这种自由随性的生活。师娘在城里带小外孙,他只是偶尔过来帮帮忙,他说城里闷,会把人憋出病来。他很知足,说村里的同龄人,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种、劳作。他不在他们面前得瑟,吃穿也与他们无异……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平原上挺立的大树: 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此心安处是吾乡”——静心,是他送给我的第三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  这位淳朴的老者就是我启蒙的老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他有些瘦小的身躯却似高大的橡树挺立,树上挂着亮闪闪的三颗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奋进之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静心!去伪存真,在这个光怪陆离、纷纷扰扰的尘世,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情怀、责任和担当!</p> <p class="ql-block">1999年11月,外出学习时的明老师</p> <p class="ql-block">含笑弄儿孙(明老师、老伴和孙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