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命题智慧点评

闲庭信步

<p class="ql-block">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智慧点评</p><p class="ql-block">1.全国甲卷</p><p class="ql-block">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p><p class="ql-block">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p><p class="ql-block">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p><p class="ql-block"> 点评:一个复句,道出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和“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两个现实情况。前面的“人们”范围是绝大多数人,后面的“有人”范围是少部分人。因此,我们可以从“技术发展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掌控时间”立意,把“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作为反面论证。但这是个转折复句,一般转折复句重点强调后半句。因此,也会有学生从“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来立意。这又有两个方向:一是顺着一般性思维否定批评“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二是肯定赞扬“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只要自圆其说,文笔出彩,都是好文。话题是“时间”,并且同“技术发展”关联,算是有一定的时代色彩,而且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写。</p><p class="ql-block"> 命题智慧:95分</p><p class="ql-block">2.全国乙卷</p><p class="ql-block">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p><p class="ql-block">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p><p class="ql-block">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p><p class="ql-block">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p><p class="ql-block">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p><p class="ql-block"> 点评:这是一个好命题。第一则材料充满中华传统思想的智慧与光芒¬--------破坏阻挠别人,于人有害,于已无益。反过来,帮助成全别人,于人有益,于已无害,或许也于已有益。如果单纯这样立意,就是谈论个人修养问题,但它可以上升到合作关系、生意关系,甚至当下的国际竞争,视角可小可大。如果有考生从中国文化的优秀与缺陷出发,批评当前恶劣的国际霸权,道出我们国家如何扬长避短地应对国际挑战等,则更加难得,</p><p class="ql-block"> 第二则材料给人的思维角度也比较多:可以从博取众长、发挥集体智慧与力量、谦逊合群、个性与宽容、领袖品质与群众基础、共同富裕等角度来立意,也可以联系到当前的国际风云和在国霰权,谈论中国的内政外交,表达鲜明立场。两则材料,有殊途同归之妙。不过,如果用记叙文来表达,除非故事特别真切感人。</p><p class="ql-block"> 另外,“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没有规定是据其中一则材料写还是据两则材料一并写,学生有自主权。但略有不足的是,学生会有所疑虑:我如果只据其中一则材料写,会不会不完整?</p><p class="ql-block"> 命题智慧:98分。</p><p class="ql-block">3.新课标I卷</p><p class="ql-block">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p><p class="ql-block">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p><p class="ql-block">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p><p class="ql-block"> 点评:考生简述一个或几个“好故事”,让这些故事去说明故事可以“启迪智慧”“改变命运”“展现民族形象”或其它,这未尝不可,但没有好的文笔,文章可能比较呆板无趣。如果就其中某个方面来展开议论,文章可能会更有深度些,但话题本身新意不太够,要出彩也有难度。如果用记叙的笔法写一个故事,来诠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道理,则要看功底几何,优劣互见。</p><p class="ql-block"> 命题智慧:85分。</p><p class="ql-block">4.新课标II卷</p><p class="ql-block">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p><p class="ql-block">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p><p class="ql-block">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p><p class="ql-block"> 点评:没看到“语言文字运用II”,不知其对审题有没有更多帮助。如果帮助不大,只是强行截出一个短句,让作文题与前面试题强行关联起来,这种关联意义其实并不大。其实,青少年并不是“有时”希望“安静一下不被打扰”,而是相当希望“安静一下不被打扰”。所以,这个话题对他们来说,不会没话写。但是,由于过于贴近他们的生活,想写得超脱一点,写得有高度一点,就不太容易。从高考选拔的角度来说,这样出题也算不错了。我有一种固执己见:高考敢写记叙文的孩子不是比较差就是特别好。这个题也一样,不是平铺直叙,就是异彩纷呈。</p><p class="ql-block"> 命题智慧:90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北京卷</p><p class="ql-block"> 微写作(10分)</p><p class="ql-block">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p><p class="ql-block"> (1)近年来,微信公众号成为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班级准备创建自己的公众号,但对是否需要创建,同学们意见不一。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p><p class="ql-block"> (2)文学社社刊拟开设“花开纸上”读书专栏。请你从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选一个与花卉有关的场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写一段短评。要求:写出作品名,符合作品内容;条理清晰,语言简洁。</p><p class="ql-block"> (3)请以“心跳得那么快”为开头,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题目自拟。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作文(50分)</p><p class="ql-block">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p><p class="ql-block"> (1)“续航”一词,原指连续航行,今天在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等。</p><p class="ql-block">请以“续航”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p><p class="ql-block">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p><p class="ql-block"> (2)舞台上,戏曲演员有登场亮相的瞬间。生活中也有许多亮相时刻:国旗下的讲话,研学成果的汇报,新产品的发布……每一次亮相,都受到众人关注;每一次亮相,也会有一段故事。</p><p class="ql-block">请以“亮相”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p><p class="ql-block">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p><p class="ql-block"> 点评:微写作要求写小议论、小短评、小抒情(小诗),三选一,涉及的生活是微信公众号、读书专栏和生活抒情,我以为这个题的制作还是下了一番真功夫的。大作文第一题明确写议论文,明确命题为《续航》,而且明确提示是今天的“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等“新的含义”。这样也好,就等着拼写作技巧和文字功底了。大作文第二题明确写记叙文,明确命题为《亮相》,并提示生活中“每一次亮相,也会有一段故事”。学生只要去找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亮相时刻,把前后故事写下来就可以了。比什么呢?当然比叙事技巧和文笔张力了。</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微写作三选一,还是大作文二选一,学生的自主性挺强的,而且选哪题都不赚不亏,一碗水是端平的,足见命题者用心良苦。但是,这也增加了考生的文字阅读量,浪费了一些思考犹豫的时间(当然,可以从明确的文体和命题中省回来一些)。大作文二“戏曲演员有登场亮相的瞬间”中的“瞬间”颇让人费解,戏曲演员登场亮相时都是“瞬间”的吗?“为了演出,演员们都要登场亮相”,这不是挺清楚吗。</p><p class="ql-block"> 命题智慧:90分。</p><p class="ql-block"> 6.上海卷</p><p class="ql-block"> 写作(70分)</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p><p class="ql-block"> 要求:(1)自拟题目:(2) 不少于800字。</p><p class="ql-block"> 点评:这个题对那些不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的孩子,肯定没有共鸣。当然,这部分孩子,一般也不是高考想选出来的拔尖人才。材料是一个问句,“仅仅”说明好奇心只是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的原因之一,要知道还有什么,先要对“陌生世界”进行思考。陌生的世界除了陌生的地域、陌生的风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太空,还可以是陌生的知识、陌生的领域、陌生的人际、陌生的旅程、陌生的经历等。这样一想,光好奇确实不够,还应该有兴趣理想、责任义务、恒心毅力等,而好奇只是一个出发点而已。当然,你也可以从利益、欲望、虚荣等方面去思考,但这些肯定非主流,别被判成三观不正就好。</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个题如果用议论文写出来可能比较雷同,奇思妙想不多,只好以文字表达作为主要区分度了。但如果写记叙文,虽然中心思想差不多,但事情可能各有各的精彩。</p><p class="ql-block"> 命题智慧:80分。</p><p class="ql-block">7.天津卷</p><p class="ql-block">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p><p class="ql-block"> 与有肝胆人共事</p><p class="ql-block"> 从无字句处读书</p><p class="ql-block">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一个世纪前,在津求学的青年周恩来撰写了这副对联,在交友处事与读书求知方面警勉自己。品读此联,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任选角度,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p><p class="ql-block"> 点评:材料是青年周恩来在津求学时撰写来勉励自己的一幅对联,对联的字面意思是:要与有胆有识、重情重义的人成为朋友一起做事,要从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单纯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如果学生单纯从上联的“结友”和下联的“学习”提取一个观点来立意,或者上下联一并立意,都是可以的,但似乎缺那么一点“劲”。好在,学生都知道少年周恩来有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把这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探求到:下联的“无字句处”不光是日常生活,还应该是社会人生;上联的“有肝胆人”不光是肝胆相照的同窗好友,还应该是具有社会理想和民族品格的志士仁人。所以,这个题目写起来,会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立意层次,作为改卷老师,当然更喜欢后者了,除非前者文采非凡。</p><p class="ql-block"> 命题智慧:90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