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红军长征在川西

张玉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七日,在儿子的陪伴下,我们从成都出发,经过汶川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瓦切、红原县、阿坝县、壤塘县、马尔康、金川县、丹巴县、八美、塔公草原、新都桥、康定、泸定、天全、宝兴县、夹金山、小金达维、四姑娘山、映秀,所有的这些地方都留下了红军长征的足迹。可以说,我们这次川西自驾游,深刻感受到红军长征自然环境之恶劣,条件之艰难,战争之残酷,是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正是红军长征依靠信仰的力量,卓绝的毅力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才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从而奠定了后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p><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仅是红一方面军的征程,加上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总里程达到六万五千里。红军长征历经两年,途经十一个省,而在四川的时间就长达到一年八个月,四川省内百分之六十的县都留下红军的足迹。而其中包括了几乎全部川西地区,川西人民为长征的英雄壮举和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纪念馆</p><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四川省阿坝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纪念馆综合反映了红一、红四和红二、红六军团及红二十五军这四支长征队伍的征战历程。在元宝山顶上矗立着41、3米主碑,碑身26、5米,碑顶红军战士铜像14、8米,双手高举成Ⅴ字型,一手举枪,一手举花,象征欢呼长征胜利。碑下是2、5米高的汉白玉基座,象征雪山,碑基地面铺绿色水磨石,象征草地。</p><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碑、红军立体雕塑群,集中反映了红军在长征路上前赴后继,英勇向前,历经艰险,流血牺牲,付出极大代价的主题,表现了当时红一、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的珍贵历史。</p> <p class="ql-block">红军过草地纪念石和纪念碑</p><p class="ql-block">九寨沟至红原县的九红草原观光路上,经过瓦切日甘乔大沼泽,在公路一侧有红军长征在红原过草地简介和一组石碑,在另一侧山坡上建有红军过草地纪念碑。</p><p class="ql-block">1935年8月至1936年8月,历时一年,红军三过草地,这是长征中最为艰难、悲壮的岁月,也是红军长征途中非战斗减员最为严重的一段征程。在气候极端恶劣,无法获得补给,因饥饿、寒冷、高反、疾病,特别是沼泽泥潭等因素,许多红军长眠于此。1960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过草地,周恩来将这里命名为红原县并为纪念碑题写碑名。</p><p class="ql-block">红原日甘乔草地,海拔3500米,气候变幻莫测,我们刚到草地,天空电闪雷鸣,冰雹如注,倾刻间山坡上,草地上白茫茫一片,气温降至2一3度,可见当年红军耐饥挨饿,单衣裹身过草地有多么的艰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五军团在丹巴甲居藏寨</p><p class="ql-block">1935年6月开始,红军先后三次来到丹巴,于1936年7月离开丹巴北上。红五军团政治部设在甲居藏寨。在此期间,红军建立了中共丹巴县委和7个区委、47个乡村苏维埃政权,建立了第一支藏族红色武装一一丹巴藏族独立师,丹巴成为红军开始长征后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飞夺泸定桥</p><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部分部队在安顺场强渡大渡后,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正向红军追来,几万红军靠靠小船只能将很少的红军渡过河,在前有川军阻截,后有中央军追兵的严峻形式下,中革军委作出迅速夺取泸定桥的决定。</p><p class="ql-block">从安顺场到泸定桥160公里,红一师冒雨急行军,翻山越岭,一路不断击溃守敌,按军委要求以最高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到达泸定桥。红四团从二营二连挑选二十二人组成突击队,于29日下午16时,在王开湘、杨成武指挥下,全团司号员集中在桥头吹起冲锋号,所有机关枪、迫击炮向对岸守敌射击,顿时火光冲天。二十二名英勇的突击队员一手扶铁索桥栏,一手持抢射击,踩着光滑的铁索坚难前冲,迅速的占领对岸阵地,并在后续第二第三梯队的增援下,打退了敌人的反扑,一直冲进城中,经过激战,终于将守城敌人打垮,取得了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胜利。</p><p class="ql-block">飞夺泸定桥的红一军团红一师,正是我当兵时的部队,我为曾在这支英雄的部队当兵而自豪骄傲。</p> <p class="ql-block">陈云出川</p><p class="ql-block">从泸定沿318国道到飞仙关,走315国道,溯宝兴河而上,在宝兴县灵关镇新杨村,路旁"陈云出川地,红色大熔炉"的标语赫然醒目。进入村庄,我们参观了陈云出川史实陈列馆。</p><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在泸定召开会议并做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中央红军翻越雪山,与川西红四方面军会合;二是派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白区工作部长陈云去上海恢复白区党组织,并没法重新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向其报告中国共产党、红军长征及遵义会议情况。陈云就是从这里出发,克服各种困难,辗转到达上海,后经海参崴到达莫斯科,与共产党重新建立起联系。</p> <p class="ql-block">红军翻越夹金山雪山</p><p class="ql-block">"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马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1936年6月,红军挺进宝兴,依靠顽强的意志翻越了长征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夹金山主峰海拔4930米,垭口4114米。那时的夹金山白雪皑皑,没有道路,忽狂风大作,忽冰雹骤降,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红军战士单衣草鞋,食不果腹,翻越这座天险大雪山。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p> <p class="ql-block">红军坪</p><p class="ql-block">翻过夹金山后,红军进入小金县(懋功),途经一块草坪,身疲力乏、缺衣少食的红军行军困难,曾在此进行暂期体整,而后准备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人将此地称为"红军坪",意在纪念红军那段艰难岁月,勉励后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小金达维会师</p><p class="ql-block">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翻越夹金山,到达懋功地域,红四方面军西进,攻占懋功,前出达维,6月18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与红四方面军在达维桥胜利会师。</p><p class="ql-block">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一是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将红军分割歼灭的企图。二是壮大了红军的力量,共同北上,为创建川、甘、陕苏区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我们在川西游各景点路途中经过的地方,川西遍布红军长征的足迹。去年我甘南游中去过川西阿坝若尔盖草原,那里也是红军过草地的地方。五年前经过了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从云南渡过金沙江然后入川西得荣、稻城进行长征的路线。在川西旅游中,我不仅被秀美壮丽的风光所震撼陶醉、被蜀道难,最难在川西所折服,更被川西红军的精神、品格、毅力深深打动。川西游是一次心灵冼涤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