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开篇语】有古书记载,华夏文明自尧始,“尧”指尧帝,三皇五帝之一,尧帝有许多伟大过人之处,开明之举是第一次将国家最高权力“禅让”给有才能的外人“舜帝”,而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丹朱,史称平阳的临汾为尧帝国都,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接位称帝的“舜”治都蒲坂,今运城永济市,在那个时代封国搬家是常有的事,绕了半天临汾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最古老城市;我要告诉大家有两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必需走一走:一是关中地区,周秦汉隋唐的发祥地,有3000年文明看关中一说;二是河东地区,即今天的山西运城和临汾一带,运城已去,临汾不容错过,看看5000年文明遗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段,山西省吉县与陕西宜川县交界处;壶口瀑布是黄河上唯一的瀑布,也是世界第一大黄色瀑布,黄河水在这里水流湍急,万马齐奔,鸣声震天,春秋两季流量适中,正是观看这一非常壮观景色的好时节!来到景区我把所有刻着“壶口瀑布”碑文的石碑拍照下来汇集在一起,又有一个惊讶地发现:又看到江泽民同志的笔墨了,是景区故意的显摆,还是写的多了!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河壶口瀑布</p><p class="ql-block">中国的三大瀑布分别是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山西的黄河壶口瀑布以及黑龙江的吊水楼瀑布;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最大的黄色瀑布,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它的壮美景观印在第四套人民币50元的背面,瀑布一年四季都很美,各季有不同的景色,尤其到冬季,银装素裹着河川更具有韵味;三大瀑布前两个我已亲临观摩过,黑龙江的吊水楼瀑布改日再会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瀑布折射出彩虹</p><p class="ql-block">奔腾咆哮的黄河一路过关夺隘,劈山穿峡,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当其流至吉县壶口镇的龙王辿(chān)时,河道由300米骤然收缩为50余米,跌入20米的深槽之中,形成了水里冒烟、谷涧起雷、彩虹通天、群龙戏浪四大奇观!瀑布泛起的水雾折射出的彩虹,时而跃出,时而收起。有时呈弧形从天际插入水中,似长龙吸水;有时呈通直的彩带横在水面,像彩桥飞架;有时在浓烟腾雾中出现花团锦簇,飘忽不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河大合唱》</p><p class="ql-block">走到此地看到此景,心中响起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的歌声;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诗人光未然、音乐家冼星海,在黄河壮丽情景的激励下,谱写出鼓舞人民斗志的《黄河大合唱》。在青藏高原之上,巴颜喀拉山的冰雪融水慢慢在山下狭长的盆地里汇集,形成了一个密布的浅湖区:星宿海,它是黄河的源头,“一碗水半碗沙”的黄河水,一路向下经历八个省区,流经5000多公里的旅程直入渤海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黄河水已变清</p><p class="ql-block">有条谚语叫“跳进黄河洗不清”,是指过去的黄河“一碗黄河水,半碗黄泥沙”,澎湃了多少年的壶口瀑布,裹挟着黄土泥沙,川流不息地一路向下;黄河水在青藏高原还是清的,流至兰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后开始变黄,这是第一次变黄;后又从内蒙入晋老牛湾河水再一次变清,进入晋陕大峡谷遇黄土高原,河水又开始第二次变黄;接下来进入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区,这两个大水利枢纽工程使黄河水再次变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瀑布两岸站满了欣赏的人群</p><p class="ql-block">每到旅游旺季,瀑布两岸都会挤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他们隔河相望,甚至都能够看清对方的脸;全国5A级旅游景点壶口瀑布,东岸是临汾的吉县,西岸是陕西省的宜川县,两个县市本是相连的,但在地壳运动和黄河的冲刷下,两地被硬生生的分开,山西吉县处于“几”字的内部,陕西宜川县处于“几”字的外部。壶口瀑布是无论如何说不清是谁的领地!是山西的著名景点?还是陕西的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发生让人病垢的事</p><p class="ql-block">虽然两地政府理不清壶口瀑布归属问题,但却步调一致地同做了一件事:各自在壶口瀑布公路两侧砌筑了一堵墙,两个省的回应都是理直气壮。陕西官方回应:“ 路靠山体,人多路窄、防止车辆多时危险,为了旅客安全而砌墙;山西官方回应:“目前正值内部施工,为了旅客安全而砌墙”。现在是站在公路上什么也看不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不能不花钱就让你看到壶口瀑布的状美景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骑毛驴成了打卡照</p><p class="ql-block">在壶口瀑布,除了有壮阔的瀑布景观外,这里还有一群特别装束的人群,他们给景区带来了不一样的人文特色:每位老人身上都穿着白马甲,头包白毛巾,脖子上挂着旱烟袋,他们就是从小喝着黄河水,土生土长的“壶口老人”,每位壶口老人的身边总会有一头打扮着花枝招展的毛驴;在过去,毛驴是婚嫁习俗里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毛驴也拥有了自己的第二职业,骑毛驴合影照成为很多游客的体验项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临汾鼓楼</p><p class="ql-block">游完壶口瀑布坐包车回到临汾市里,还有时间趁天黑前还能游转几个景点,首先来到位于城中心的鼓楼,该楼始建于北魏,基座呈正方形,周长160米,楼高43.76米,为我国最高的鼓楼,楼上存有金明昌七年铸造的2500公斤大铁钟一口。《尚书》中有记载“尧都平阳”,临汾古称平阳为当时的国都;正是这位尧帝,4000多年前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开创了华夏文明,临汾也被誉为“华夏第一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临汾鼓楼又名大中楼</p><p class="ql-block">因鼓楼建于东、西、南、北四街的中心而得名大中楼,基座券砌门洞,十字相交,通连四条主街,门洞上分别有“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的匾额;东西两侧各建有门楼,东曰“远眺”,西曰“云梯”;入门楼,拾级而上至中楼坪台、再上可达三层楼,近观远眺,别有风光,以其高大雄伟著称于世。千百年来,邑都父老引以为荣,外地游客有口皆碑,此楼堪为帝尧故都古老文明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华夏文明之门</p><p class="ql-block">位于临汾市区南4公里处,尧庙广场的西面,简称华门;该门以秦汉风格兼容各代建筑精华,集历史纪念和游览观光于一体,以源远流长、门开国盛、尧天舜日、东方巨龙、连环九鼎、天下巨联、民族之魂、文明之光、登高望远、光门耀祖、华门钟声、华门之夜等12个景观而著称,是中国第一个门文化旅游景观,也是世界第一座门文化博物馆,堪称“天下第一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门</p><p class="ql-block">华门坐西向东,象征着中华民族屹立东方,如日东升;华门由基座、主门及门楼三部分构成,座宽80米,总高50米,象征上下五千年;正面三门矗立,象征尧、舜、禹文明先祖,高达18米的半开主门,寓意先帝尧开启华夏文明之门。在广场的最西端,是2004年12月29日落成的高达50米的华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仿建“天坛”建筑</p><p class="ql-block">坐落在华门广场上的南侧,与北侧的“华表”遥遥相对;除此之外,与尧庙正门相对的还有一处仿“天安门”,两个经典建筑的“山寨”版出现在临汾尧庙广场上。本来打算是建一座观礼台的,鬼使神差地建了“山寨”版的天坛、天安门,我的观点是:政府没有钱,却要修建这些毫无实际意义的东西,不但不会使景区提升,相反还会让旅游景点的品位下降,让人反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华表</p><p class="ql-block">坐落在尧庙广场北侧,与南侧的仿物“天坛”遥遥相对;把这座华表说成中国第一是有代表性的,因为尧都是华表的故乡,华表出自临汾,在古代平阳临汾它就是路标的象征,也是一个部落的图腾;其二,华表高大用汉白玉雕饰,高21米,直径2.1米,象征二十一世纪;柱身祥云腾龙,气势磅礴,石柱顶有一承露盘,上面蹲着神兽朝天吼;底座为中国立体地形图,浮雕长城和黄河壶口瀑布,象征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版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晋名胜尧庙</p><p class="ql-block">位于临汾城南四公里处的尧庙广场北侧,始建于西晋,最初的位置是在汾河西岸,后来不断迁徙,唐显庆三年即公元685年迁到现在的位置,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每年正月民间祭祀尧帝的庙会是临汾的传统节日,进入尧庙的正门叫宫门、也称“尧门”,东西两边的厢门,西为“舜门”,东为“禹门”;尧门上楣刻着“古帝尧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两边楣额上东刻“就日”,西刻“瞻云”,四字对仗工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尧庙仪门</p><p class="ql-block">顾名思义,即是礼仪之门,古代朝祭的帝王将相、各级官吏及平民百姓,都必须在此“正冠弹尘,端庄仪表”,通过仪门按照宫内规定路线行走,遵照规矩礼仪谒拜;尧庙是一座集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又称三圣庙,是中国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现有广运殿、虞舜殿、大禹殿、五风楼、寝宫、尧典壁廊、尧字壁廊、祭祖堂、仪门、钟楼、鼓楼、尧井以及“龙风之脉”等景观,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风楼</p><p class="ql-block">又名“光天阁”,是尧帝和他的四位大臣议事决策的地方,该楼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已有1330余年的历史,该阁楼面宽7间,进深3间,高19.8米,为两层三檐歇山顶式建筑,二楼有边梯可上,围廊20间,楼下三孔砖劵门洞直通广运殿;人们习惯将尧帝与四大臣单非、禾覃、方季、王满喻为五凤,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此阁乃是君臣和谐、政通人和的象征,故称“五凤楼”,意为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广运殿</p><p class="ql-block">亦称尧宫、尧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是召见众臣共商国事的地方,也是供奉尧王的主殿,殿高27米,进深26.3米,通面宽43米,殿内有12米通顶立柱42根;柱上雕龙刻云,工艺不俗,柱下石基座刻有狮子、麒麟,雕刻精细、栩栩如生,各式花卉争相斗妍,实为国内罕见;大殿龛内,有高达2.8米的唐塑尧王像,两边站着两位宰相和两位阁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虞舜殿</p><p class="ql-block">坐落在广运殿的西侧,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yu)舜坐像高3.5米;舜姓姚,名重华,属于虞氏,故称虞舜。尧在位70年时私访到舜,考察三年后由舜辅政20年,后禅让于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旋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平盛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尧字壁</p><p class="ql-block">坐落在虞舜殿的西侧,与东侧的“尧典壁”相对称,尧字壁墙上镌刻着尧字1000个不同的字样,为全国最大的尧字书法长廊,尧字壁廊将书法艺术与根祖文化融于一字之内,使人尽赏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之美,更感华夏子孙同源共祖之情,堪称中国书法艺术宝典,是珍贵的文化精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禹殿</p><p class="ql-block">位于广运殿的东侧,也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典故,禹姓姒(si),名文命,治水13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9座大山,疏浚了9大湖泽,疏导了9条大河,划定了9州地界,终于完成了平治水土的大业,舜帝效仿尧帝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被千古颂传的“尧舜禅让”。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称为夏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尧典壁</p><p class="ql-block">位于大禹殿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华史,“尧典壁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尧典壁字体雕刻的很精美,只可惜光线暗再加上石壁乌黑,咱又不是专业人员没有兴趣看下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华帝尧鼓</p><p class="ql-block">就是鼓楼内存放一个大鼓而已,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鼓也是因尧庙为历代国家级祭祀之所,鼓因尧庙而盛。迄今为止,中国境内还没有比它大的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是整张牛皮而做,2000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华帝尧钟</p><p class="ql-block">存放在钟楼内悬挂着,重达3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了丰富的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云丘山5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云丘山,山奇水秀,还有座万年冰洞,是被低估了的山西5A级景区,位于临汾市的乡宁县,地处吕梁山与汾渭地堑交汇处,一过运城市的稷山就到景区;云丘山最高峰玉皇顶海拔1629米,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是晋南地区少有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养生、民俗体验、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景区;来到这里空气清新、奇幻仙境,回归自然,眼睛和身心都得到最初的释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神仙峪</p><p class="ql-block">在去冰洞途中遇见一个“神仙峪”石碑,传说真武大帝,即大禹的父亲鲧(gun)因治水失败,被尧王贬为庶民后,寻找修炼之地时,曾在此停留,入住老子下榻的塔尔坡;全真教长春真人丘处机也在此短暂居住,人们为了纪念这三位神仙,便把此地取名神仙峪。沿着山间溪流向上攀爬,溪流几处平潭中养有白鹅和鸭子,一个孩童正在与鸭子交流:“扎水”、“扎水”喊了七八遍,鸭子似乎听懂了命令,鸭头便潜入水中,引得众多游客围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神泉</p><p class="ql-block">据说,明朝时代当地有一次瘟疫,其他地方人们大多数人都被感染,唯有饮用此泉的人,没有一人染病;人们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都知道云丘山神仙峪有一泉能治病,后来,有皮肤病和闹肚子经常疼的病人,洗过和喝过此泉水多数都能痊愈。清光绪三年大旱,山西境内无处不旱,云丘山周围泉枯井干,颗粒无收,唯有此泉清水长流,当地村民全靠饮此泉水度过灾患,因此泉救了当地人的性命,被人们称为“神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揭开山间溪流雾气腾腾的真相</p><p class="ql-block">走到一处叫“神泉”旁的下端,视频显示:紧贴着溪流飘来了一股股雾气,感觉进入仙境一般!一路紧随山间溪流而上,其他地方未见这般仙境,为啥这里却冒出雾气?继续向上追踪溯源,没走多远就看到水沟两侧铺有管路,是管路喷出来的雾气;虽是造假,但这“假”造的好!造出了虚幻的境界,为景区增色不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塔尔坡古村落</p><p class="ql-block">云丘山景区内有11个古村落,9个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而“塔尔坡村” 更是被誉为非遗文化民俗博物馆,也被称为“千年民居建筑的活化石”;古村依山而建都是用石头砌的原生态石屋石窑,随处可见沧桑感,不仅有铁匠铺,还有皮影戏、花鼓表演、嫁娶民俗仪式演出,以及打铁、做豆腐,捏花馍等等,沉浸式体验山西的窑洞生活,绝对让你大饱眼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云丘山景区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p><p class="ql-block">该奖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标志首批品牌之一,评价对象为中国境内气候舒适,生态环境质量优良,配套设施和服务完善,适宜旅游、休闲、度假、养生的区域,包括市、县、区、旗行政区或面积不小于200平方公里并设有管理委员会的旅游区;中国气象局组织开展的2022年气候生态品牌创建示范活动中,共授予65个地区和景区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的称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塔尔坡古村</p><p class="ql-block">相传此村“老子”曾在此居住过,处于云丘山景区的前山,沿着溪流呈狭长状分布,各种特色民居遍布其中,总的占地面积非常巨大,加上特色的民俗婚礼表演,铁匠铺体验等项目,可玩性非常高;特别是村里的60余间古窑洞,更是有“山西民居建筑活化石”的美誉。在这里不仅看到了众多千年历史的古民居建筑,还体验了非常有特色的“民俗婚礼”,一路走来真是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娶亲仪式</p><p class="ql-block">云丘山的婚俗文化习俗保留至今,塔尔坡古村的婚俗表演,不但还原了古时娶妻的欢乐场景,同时在该婚俗院里还能看到夫妻生活、孝道家风、生育子嗣在乡土文化中的表现。视频中有一女子挑着花篮的片段,是云丘山区一种特有的谈情说爱方式,在欢乐的舞曲中,一名女子相中一名男子,女子主动以目相视,并从手中提的一对花篮中分出一枝悬挂在树枝梢头,男子将花取下、并挑于鞭杆,男子与女子就开始自由恋爱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郎新娘是一对假夫妻</p><p class="ql-block">迎亲队伍吹吹打打,新娘被迎入新郎家,新郎新娘双方拜完堂后,新人在众多游客的拥簇下被送入洞房,在众人的嬉笑打闹中,新人礼成。现在塔尔坡古村原居民都已迁出,演出的“娶亲仪式”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也就是说新婚夫妇不是真夫妻,而是工作人员扮演的一对假新婚夫妇,我猜他俩的工资一定会高于其他人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神奇的云丘山冰洞群</p><p class="ql-block">云丘山是中华道教龙门派,素有“北云丘,南武当”之美誉,还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罕见超大的冰洞群,这是景区宣传的主题内容,是想让冰洞群带动其他一般般的景点,别的不想看我只奔冰洞;该洞群位于云丘山景区塔尔坡古村的后山沟内,地处吕梁山的最南端,是座距今已有300多万年的天然冰洞,被称为世界三大冰洞奇观之一,极为罕见,站在洞口数十米之外,就能感受到洞中吹出的阵阵冷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形成冰洞的必要因素</p><p class="ql-block">2019年2月,云丘山冰洞群正式对游人开放,走进里面洁白的冰在彩色灯光的照耀下十分炫目,如同走进梦幻世界。形成天然冰洞关键有两点:第一,洞内必须有用于储存水的洞体;第二,洞内还必须有容纳空气的空腔。目前世界冰洞群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冰川型冰洞;第二类是气候型冰洞;第三类是地热负异常型冰洞,而云丘山冰洞群属于制冷机制最为复杂的地热负异常型冰洞;直到现在,全球权威专家都无法破解其形成原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冰洞中夏季结冰的原因</p><p class="ql-block">进入冰洞温度常年保持在–4°左右,而且越往深处走越冷;与通常越往地层深处走,气温越高的规律形成强烈的反差。景区对结冰原因给出了解释:夏季随着降水的增加,补给到地下水量急剧增多,压缩了上层通道的空间,增大了洞口的出风量,本就温度较低的空气,再加上水在汽化作用下带走了通道中大量的热量,致使通道环境的温度急剧下降,在冷风持续吹拂下,洞口温度降至0下摄氏度,最终使土壤中的水分凝成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云丘山冰洞群之最</p><p class="ql-block">目前在景区范围内已探明的冰洞群共有14个,其中被称为一号冰洞已正式对外开放,其他洞群有待于下一步开放;一号洞内总长199米,最宽处有12米,最高处有15米。14个洞群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期,是距今已有300多万年的天然群体性冰洞,整个冰洞群由11个洞腔组成,其规模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极为罕见的自然景象;洞内四壁结冰,一步一景,犹如龙宫御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藏在云丘山的百万年冰洞</p><p class="ql-block">山西共有两处冰洞,临汾云丘山冰洞在南,忻州芦芽山冰洞在北,一南一北坐落着,两处冰洞我都探访了!云丘山的冰洞要比忻州的冰洞大些,两者各有千秋。云丘山进冰洞免费提供棉袄和头盔,游完出洞口会给每位游客一杯姜水,憋憋寒气暖一下身子,多么贴心呀!而忻州冰洞就没有这样的服务,好像忻州冰洞不怎么冷,我俩倒是没穿棉袄就游览了一番。但云丘山冰洞的门票特别贵,需单独掏钱120元购买,要比忻州冰洞贵一倍还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冰洞视频</p><p class="ql-block">临汾的云丘山冰洞群是天然形成的冰洞,洞群的成因至今未解;她隐藏于深山之中,洞内的景色美轮美奂,规模之大,世界罕见,即便在冰洞外的初夏、炎炎烈日至少在30°C以上,而冰洞内的温度依然在零度以下,寒气逼人。洞内冰柱、冰笋、冰钟乳、冰石花分布整个空间,大大小小的冰凌晶莹剔透,冰的世界千姿百态,在五彩斑斓的灯光映照下,宛如颜玉,显出梦幻般的景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槐树寻根祭祖园</p><p class="ql-block">山西共有10个5A级景区,仅临汾就有3个,前两个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和乡宁云丘山景区已说过,就剩下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了。该园位于洪桐县城西北2公里处的广济寺旁边,是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寻根祭祖圣地;明朝时曾发生在我国的大规模与大范围的移民行动,就发生在洪洞大槐树下,当时数以百万的民众从这里出发,迁往全国各地,所涉及的人数及范围十分广泛,规模相当庞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园中“根”字影壁</p><p class="ql-block">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分为名胜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三个区域;园内以寻根祭祖为主轴线,建筑有:根雕大门、“根”字影壁、莲馨桥、槐香桥和鹳鸣桥、祭祖堂。其中“根”字影壁造型独特、雕刻精美,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祭祖堂是整个祭祖园的核心,堂内供奉着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槐树被当作“祖”、称作“根”</p><p class="ql-block">六百年来大槐树一直被人们作为老家的标志,景区以大槐树为依托,以移民迁移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洪洞大槐树圣地从移民初期,到别离乡土,以及迁移途中的悲壮情景,成功地塑造出浓浓的寻根情怀。昔日的大槐树只是一个集中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和“川资"的集会点,其实里边都是人为造景,无一个是自然景色,可以说没啥看头,就是门票太贵80元一位,你觉得值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临汾共有三座塔,先到拥有第一座塔的大云寺看看</p><p class="ql-block">大云寺又称铁佛寺,位于临汾尧都区鼓楼南的海子边巷,与山西师范大学毗邻,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即公元627~649年,历代累有修葺。清康熙年间遭地震毁坏,20年后重建。整座寺院坐西向东,三进院建筑,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过厅(原天王殿)、大雄宝殿、金顶琉璃宝塔、藏经楼及配殿等。2006年5月,大云寺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云寺二进院落</p><p class="ql-block">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南北配殿组成,本院落没有多少看头,抬头看到了大雄宝殿后的那座塔,重点介绍一下。该塔是一座砖石仿木结构塔,塔高39.5米,底层边长12米,共有六级,佛塔级数一般为奇数,像这样的偶数佛塔较为少见;宝塔的第一层至第五层为方形,第六层变为八角形,其结构除底层中空外,二层以上皆为实体,与唐宋全部中空的佛塔不同,又与明清多数可盘旋攀登者亦相异,堪称塔中又一别样的典型实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铁铸佛头</p><p class="ql-block">金顶琉璃宝塔始建于唐贞观六年即公元632年,清康熙34年也即公元1695年毁于地震,20年后重建,是大云寺建筑之精粹;塔内第一层中空,内有唐代佛头一尊,系由生铁浇铸而成,重约15余吨,高6.8米,宽3.8米,造型丰满,眉目端庄,是迄今我国发现最大的铁铸佛头。另外,塔内嵌有两方石碣,留有建塔时的题记,分别记载了康熙34年大地震状况和宝塔建造的竣工时间及镶嵌琉璃的来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塔身嵌有58面琉璃浮雕特吸人眼球</p><p class="ql-block">二层:西方三圣、弥勒佛、观音菩萨、十八罗汉、韦陀、护法计十四幅;三层:东方药师佛、西方弥陀佛、二十四诸天造像计十二幅;四层:释迦牟尼佛像、四向法印像,佛出四门的故事计十二幅;五层:金翅鸟王塑像、摩耶夫人夜梦吉祥、九龙吐水、太子隔城投象、猴奉鲜桃的故事计十二幅;六层:八大金刚,八卦符号计八幅。这58面浮雕均为佛教人物故事,是我国现存清代琉璃塔中的罕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来到坐拥第二座塔的广胜寺</p><p class="ql-block">位于洪桐县东北17公里的霍山南麓,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广胜寺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霍泉四处组成,上寺处在霍山巅顶,寺借山势,布局规整,显得威严肃穆,中轴线依地形略有转折;翠柏环抱,古塔耸峙,琉璃构件金碧辉煌。上寺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毗卢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依次排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飞虹塔</p><p class="ql-block">坐落在广胜寺上寺内,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清朝,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塔平面八角形,是有十三檐的楼阁式佛塔,高47.6米,全塔上下饰有112个铁玲,风吹梵音,叮啷而鸣;自下而上逐层递缩,形如锥体,底层为木制回廊外其他均用青砖砌成。塔身有石碑刻记为:塔由名叫达连和尚主持建造,达连和尚名号飞虹,所以这座塔称为“飞虹塔”;也有说法是塔身五彩斑斓,像是一道飞来的彩虹,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卦一下此处的公厕</p><p class="ql-block">2018年8月,经世界纪录认证机构官方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审核,飞虹塔被确定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 ;同时此塔也被电视剧摄影组相中,央视86版《西游记》中“扫塔辩奇冤”剧情,唐僧扫塔的取景地就在广胜寺。这里的琉璃塔值得一看,就连此地的公厕也得八卦一下:这座坐落在紧挨着山门广场下方的厕所,正中间建有单檐翘角的小阁楼,非常具有个性,如果它申报世界奖项,我看能获得“厕所界”的最高奖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水神庙</p><p class="ql-block">洪洞广胜寺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组成,水神庙与下寺并排耸立,处在霍山山脚下,主殿明应王殿建于元仁宗延祐六年即公元1319年;殿内塑水神明应王及其侍者像,四壁布满壁画,讲述祈雨降雨的历史故事。在水神庙主殿旁侧筑立着两座分水亭,是当年洪桐、赵城两县分水的交界处;洪赵两县为霍泉水屡争屡讼,械斗不断,直到清雍正年间在平阳知府刘登庸的主持下,才将霍泉水“三七”分开,并建立分水亭,立碑记载分水情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霍山泉水简称霍泉</p><p class="ql-block">这座霍泉居于霍山脚下,离广胜寺下寺不过百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霍水出自霍太山,积水成潭,数丈之深,又名广胜寺泉,由海场、分水亭、碑亭、水神庙组成,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和灌溉水源。作为洪桐县的重要水源地,现泉池被围栏隔离保护,只可远观,有工作人员看管,不可近距离观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坐拥第三座塔的曲沃破裂塔</p><p class="ql-block">位于临汾市曲沃县旧城中西门外原感应寺内,故又名西寺塔,该砖塔始建于宋代乾道元年即公元1165年,塔共12级,元大德七年也即公元1303年发生地震,塔自二层以上裂为两部分,好似用锯从中间锯开,故形象的称为“破裂塔”,最令人惊奇的是700余年此塔屹立不倒。这座满目疮痍、别致的古塔,静静地坐落在现代化建筑之中,它是临汾文化的见证,也是临汾过去辉煌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记】原来介绍临汾的景点是与运城一块说的,因为在古代都属于叫“河东”的区域,随着深入了解:临汾比运城建都要早,因有“尧都平阳”之说,“尧”字指尧帝,他禅位于舜,舜帝建都于蒲坂,今运城永济市,这才弄清楚来龙去脉!再说山西共有10个5A级景区,临汾有3个而运城却没有一个上名单!各自的差距应各自寻找、各自改进,我就不妄加评论了。我想说的是:晋商文化已深入到山西人的灵魂,理解“晋商”二字就改知道是啥意思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