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出差,我们来到了泰国。街边僧人漫步,佛寺梁柱涂金,在这佛教之国,我们虽无朝拜之行,亦满怀敬畏之心。 临走之际,当地一位姓周的华侨打来电话,原来他是受到了我一位朋友的委托,热情地留我们在他家中吃个便饭,喝些好茶再走,一行人便欣然前往。没想到在这个偶然机会下,我们有幸品到了傲立于普洱老茶之巅的号级茶。<br><div><br></div> <br>早就听闻东南亚的普洱茶界,没有经历国内的诸多断代,留存下的普洱老茶众多,这次来才算是开了眼界。<br><br>不小的茶室里,摆满了博古架,架子上更是琳琅满目,陈列着各种普洱老茶和茶具,我们一下子流连其中,走进了“深邃的七子世界”。<br><br>那些在国内一饼难求,以至要束之高阁,放在玻璃柜里供人瞻仰的明星老茶,在这都能寻觅踪影。老周也无不自豪地说:收集齐这些宝贝,也耗费了诸多心血。 <br>正当众人被这些好茶吊足胃口时,老周才从主泡台起身上楼,好一阵后,才从里面“请”出了一坛不大的紫砂罐,笑着说:这才是今天的主角!<br><br>我们在茶席前一一入座,老周也收敛起笑意,神情专注地从罐子里拿出一些色泽栗黄的老散茶,并放入桌上精巧的小秤上,量够20克后才收手。<br><br>我们耐不住好奇,凑近仔细观赏这一小堆被老周视若珍宝的老茶,条索粗,茶柄长,老梗多,干燥,油润,能看出岁月在其上的诸多雕琢痕迹。 <br><br><br><br>欣赏结束,老周起身拿来一把包浆幽亮的紫砂大壶,等水在老铁壶里翻滚沸腾后,才开始烫壶、润杯、置茶,手法行云流水,如若天成。<br><br>一场终生难忘的品饮体验,即将拉开序幕。<br>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肌清通灵的品鉴之旅</div><br><br>一倾沸水,缓缓低贴,旋入壶壁,腾起一团氤氲般云雾,升起一阵厚重的陈香,岁月之气油然而生,同时惊艳了我们的视觉和鼻腔。<br><br>深栗色,泛油光的茶汤,在公道杯内缓缓顺入,拥堆浓稠,挂壁逡巡,波光粼粼,待哥窑铁胎品茗杯准备就绪后,才将醇汤浓浆均匀分入。<br><br>在场的众人都明白这等老茶的珍贵,一致同意不走“洗茶”,头泡入口,一丝“仓味”闪现而过,没有停留,只觉药香郁郁,茶质聚而厚。<br> <br><br>第二泡入喉,些丝异味也无再显现,水路如丝顺滑,甚至有入口即化的错感,药香进一步显现,让人联想到古色古香的檀香木香。<br><br>第三泡入心,温润爽甜的茶味让人流连忘返,津液从口腔四处涌来,喉韵久久停留。<br><br>直至十泡过后,茶气虽已略显淡薄,但茶味依然深刻,古檀般的药香隐隐在喉,细韧绵绵,历久弥新。 <br><br>饮罢,茶气上涌头顶,外现两颊,脊背已汗液津津,浑身通泰豁然,舌底鸣泉不止,穷尽世间真理的感觉油然而生。<br><br>毋庸置疑,这是一泡此生难遇的普洱老茶,没想到在这个异国他乡,竟然能品到此等境界的好茶,幸甚至哉!<br> <br>学识浩瀚的普洱老人<br><br><br>都说每一款好茶的背后,应有一段深刻的故事。我们也免不了俗套,向老周打听起这款茶的名号与背景,老周叹了口气,缓缓打开了话匣子:<br><br>生活在东南亚的华人,或多或少都有饮茶习惯,一次偶然试茶,老周爱上了普洱茶,而且是经过岁月漫长沉淀的普洱老茶。<br><br>而这里的华人大多喜爱乌龙茶,这就让老周有些古调独弹,难觅知音的淡淡失落,所以我们的到来,才让这位老茶客如此兴奋,才让不为人知的老茶往事附上水面。<br> <br><br>某次华人聚会时, 老周认识了一位老茶客,老人已是耄耋之年,妻儿早逝,独自生活在一处老房里,好在身体还算硬朗,生活尚能自理。<br><br>据老人说,从他初次品茶那年算起,至今已有几十年的茶龄,家里存茶不多,但都是壮年时存下的老茶,如今价值不菲,足够他安享晚年,终日与普洱茶相伴。<br><br>高手在民间,老人的后半生都沉浸在普洱茶中,手里又有诸多好茶可供对比品鉴,在品饮经验和老茶种类上的知识储备,可以说是如入至臻之境。<br> <br><br>内地普洱茶复兴后,老人也曾多次前往国内各地游历学习,几趟下来,对不同产区的茶品口感,后期转化等特性,也都有了一番切身体会。<br><br>对于深爱着普洱茶,却苦于没有交流学习途径的老周来说,与这位老人的结识,就是一桩天大的幸事,一座浩瀚的老茶藏经阁,正在向他徐徐打开。<br><br>每次到老人的茶室,老周不仅能喝上好茶,还能了解到这款茶背后的故事,各种茶见闻、茶知识,老人都如数家珍,在一次次地品茶中悉悉道来。<br> <br>后来在老人的指点下,家境殷实的老周通过各种渠道,收获了众多老茶,这才有了茶室里琳琅满目的明星茶品。<br><br>一天,在泡过一轮96玫瑰大益后,老人意犹未尽,转身从里间的茶架上,捧出了一小撮油润的老散茶来。<br><br><br>品过这泡后,老周只觉身体轻飘飘的,浑身毛孔舒展。对普洱老茶所承载的历史与深度,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正是肌骨清,通仙灵,两腋习习清风生的境界。<br> <br>老周忍不住询问这款茶的来历,而老人只是笑着摇了摇头,直到后来老人生日,又见到了这泡茶,两个忘年交喝到夜深,老人才缓缓聊起了这泡茶的传奇。<br><br>当年,老人去医院看望一位朋友。这位老友察觉自己大限将至,将一款珍藏半生的普洱老茶,传接给了老人,希望老人能好好珍惜。<br><br>传承过来的这款茶,没有商号,没有品名,已经散到看不出饼形,也说不出最初的主人和出处,但却值得这位朋友托孤,让老人视为珍宝,让老周如临幻境,也让我们如痴如醉。<br> <br><br>老人抿了一口茶,缓缓说道,虽然已无法验明正身,但从品饮中还是能透露很多信息,从历史、汤色、口感和叶底等对比分析,这款无名茶,应为民初时期的易武茶。<br><br>说到这里,老周才发现这款茶的年龄,已然超过了眼前这位鲐背白发的老师,不由得满脸肃容,满怀敬畏地捧起茶杯,细细品鉴,老人见状,欣慰地笑了。<br><br>接下来的故事,就比较遗憾了。<br>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虎口脱险的百年老茶</div><br><br><br>一次,老周在外出差了大半月,回家后稍作休整,就急匆匆地来到了茶室:他这次回内地品到了许多老茶,迫不及待地想和老人分享此行的经历和见解。<br><br>然而在来到老人的住处时,他才得知老人前些天因地滑摔了一跤,伤势迅速恶化,并牵动了其他旧病,在上周已经驾鹤西归。<br><br>闻此噩耗,老周失魂落魄,泡茶时,脑海中也总是浮现出这位良师益友的谆谆教诲,干脆连茶都不喝了,过了数月,才走出痛失友人的阴影,逐渐振作。<br> <br><br>到了这年的老人生日,老周决定到老人以前的住处凭吊一番。到了后,却发现院子已经物是人非,原来房子已经转手,新屋主正在指挥工人往外扔东西。<br><br>老周想起老人视若珍宝的那些老茶,忙问准备怎么处理,屋主随手指着门口堆着的茶叶说:<br><br><br>存茶的罐子挺老的,应该能卖几个钱,但里面放着的茶叶黑漆漆的,应该是放坏了,我要把屋里所有旧物清空重新装修,晚会打算把这些“变质茶”都扔了。 <br><br><br><br><br>看到朝思暮想的好茶被随意丢弃,老周又心疼又着急,瞥见屋主配戴文玩,老周一把扯下自己手腕上的极品沉香手串,急忙问,能不能用这个换这些茶?<br><br>这个屋主不喝茶,不爱茶,更不懂茶,但却知道这手串的价值,拿过来短暂端详后,他连忙收下了这串贵重的古董,并将原来用来存茶的紫砂罐一并送给了老周。<br><br>由此,这些弥足珍贵的老茶险境逢生,又回到了最懂它的人手里。<br> <br>讲到这里,老周无不动容地说: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每次想起这件事还是很激动,老人对我有恩,我却用这种不光彩的方式,拿到了这些好茶。<br><br>我连忙宽慰到:千万别这么想,如果不是你的争取,这些好茶早已被不懂它的人暴殄天物,消逝于世间,相信老人的在天之灵知道后,也会感到无比欣慰....<br> <br><br>普洱老茶,是时间的醍醐,是光阴对细节的耐心雕凿。<br><br>普洱老茶,是流逝的静默,是生活上升为艺术的阶梯。<br><br>普洱老茶,是顿悟的修行,是茶禅一道最本真的阐释。<br> 谨以此文,献给这些真正的岁月至宝。 <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