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志愿填报要不要 “ 冲一冲 ” ? </p><p class="ql-block"> “冲稳保”是大家最常见的志愿填报思路,在当前这样一个专业为王的时代,不少家长或过来人极端地认为冲一冲是害人的,觉得填报志愿应保专业为先。笔者认为冲一冲虽然并不是填报志愿的必须选项,但冲学校与保专业两者也并非完全冲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合适的高校还是值得冲一冲的。</p><p class="ql-block"> 一、 平行志愿适合 “ 冲一冲 ” 填报志愿是否要冲一冲,完全看个人的实际情况,但掌握了技巧,冲高也是完全能排除风险 的。 顺序志愿模式下, 谁若鼓励你冲一冲,不是外行就是要害你。 但一本、二本平行志愿的优势,在于可以报考6所、甚至十几所高校,大大降低了考生在投档 环节的风险 —— 多个志愿院校只要有一所过了投档线, 就能投档成功。 在平行志愿模式下, 考生可以按 “ 冲、 稳、 保 ” 的格局选大学, 既能排除滑档风险,又有利于实现分数利益最大化。 由于我们所报考的多个院校中,最终只能投档到其中一所,因此我们不必追求每一个志愿院 校都达到投档线。在这个思路之下,我们完全可以拿出 1-2 个院校志愿的机会, 去冲一冲高 分的学校, 即使档案无法投到 A 、 B , 浪费了两个院校志愿的机会, 后续还有稳、 保的院校 在兜底。 </p><p class="ql-block"> 二、 “ 冲一冲 ” 存在哪些风险? </p><p class="ql-block">首先明确,冲高时服从专业调剂是必须的,这个是最基础的条件,有人不了解退档滑档的规则,竟然冲院校还专业不服从调剂,这种选择只是在提前批梯度志愿,或者二本沿线技术性退档才可以使用。</p><p class="ql-block"> 在服从专业调剂的情况下, 冲的结果可能有三种: </p><p class="ql-block"> 一是冲高成功并录取到自己想报考的专业; </p><p class="ql-block"> 二是档案未投到冲高的学校(分数不达投档线);</p><p class="ql-block"> 三是投档到冲高的院校, 但被调剂专业录取。 </p><p class="ql-block">上面三种情况中第一种是最理想的, 但很少发生;第二种很常见, 但对考生并不构成风险 ( 冲高的 A 、 B 院校未过投档线, 还有稳、 保的院校在兜底); 第三种情况也很常见,如果被调剂录取的专业考生不能接受, 那么这种冲高就是失败的。 </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冲高时应当极力避免的情况只有一种 —— 被调剂录取到自己不能接受的专业。明 白了这一点, 类似 “ 该不该冲 ” 、 “ 能冲多高 ” 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p><p class="ql-block"> 三、 把握好 “ 冲一冲 ” 的原则, 冲高有没有风险 冲一冲是否安全, 与冲的高度没有必然关联。很多家长想知道 “ 冲高多少分才安全? ” 其实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 —— 怎样冲才安全? 冲高必须考虑两个因素: 第一条必须服从专业调剂, 排除退档风险; 第二必须考虑目标院校的专业因素,防范被调剂到自己不能接受的专业。明白了这两点,我们就很容易知道哪些情况可以冲一冲: </p><p class="ql-block"> 1 . 高校在本省所有招生专业都是自己喜欢的, 或至少都是能够全部接受的, 这类情况冲高就没有风险(当然还要排除招生章程中对单科成绩、 身体条件这些限制因素所致的风险)。 如很多外省高校在我们省只投放了 3-5 个专业, 或部分高校一、二本兼招, 其一本批次仅有几个自己都喜欢的热门专业, 这类高校就是值得冲一冲的。 </p><p class="ql-block"> 2 . 考生对某所学校很喜欢,但其专业并非自己全部能接受。这类情况很多见,毕竟全部专业都是自己喜欢的高校数量不会太多。考生要冲这一类高校必须慎重,至少要分析其近几年低分区专业中有哪些是自己能接受的。 如某所 211 高校近年在本省招生录取最低分的几个专业是公共管理类、海洋科学类、生物科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材料类等,如果考生对其中的 2 个专业还算能接受,在服从专业 调剂的前提下,选择这 2 个低分专业作为保底, 至少能大大降低被调剂到其他专业的风险, 当然, 冲这类高校, 即使拉上往年的最低分专业保底依然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考生仍然要谨慎对待。 </p><p class="ql-block">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很容易明白,适合我们冲的高校从数量上来说并不会太多。每年都有一些考生盲目套用 “ 冲、 稳、 保 ” 的模式, 没有充分考虑专业因素的情况下, 简单地看高 5-10 分选一两所高校冲一冲,这种做法是极其危险的。冲一冲并不是志愿填报的必须选项, 以自己的分数为基点往上看,如果有全部专业都是自己能接受的院校,哪怕它的分数明显有些偏高,你仍然可以放心地冲一冲。 如果你想冲的高校(如 985 、 211 院校) 无法做到所有专业都能接受,至少其低分区中有若干你能接受的专业作为保底,这种情况你仍然有一定的调剂风险,只是为了名校的荣耀你稍微委屈了专业的欲求,如果自己以及家人没有这种包容性,建议慎重去冲。 如果从我们的分数往上看,没有符合上述两个条件之一的高校,我们完全可以不冲, A、 B 院校志愿直接报考有较大把握上理想专业的院校,也就是采用“稳-稳-稳-保-保-垫”的原则去设计志愿方案。</p><p class="ql-block"> “冲稳保”是多数考生在志愿填报中常用的基本原则,但使用过程中有着极其严密的思维逻辑和设计技巧,只有根据自身需求灵活运用其中最恰当的几种方法才能让录取结果比较满意,但这些核心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只有深入了解自身真正的需求,对“冲稳保”等技术线路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志愿填报的问题, 而不必再为 “ 要不要冲 ” 、 “ 能冲多高 ” 之类的问题而纠结了。受篇幅局限,本文只能对要不要“冲”这一个方面做了点儿简单介绍,至于怎么“稳”?如何“保”?在后续的专题讲座或每周五18点的抖音直播间再给大家介绍。</p><p class="ql-block"> 总之,志愿填报是一个对知识视野和专业政策以及思维逻辑很有挑战性的工作,如果家长对孩子未来有较高期待,建议寻求专业力量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毕竟孩子的分都不是风刮来的,孩子的未来也不应该在黑暗中远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