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早春🌿探访古都洛阳(四)

何家椿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典藏文物主要有2颗释迦牟尼佛舍利、中华古佛、元代十八罗汉像等。</p> <p class="ql-block">山门即寺院的大门。为牌坊式拱券三门洞,中门洞高3.08米,宽2.35米,深3.60米,两侧门洞较小。正面镶嵌“白马寺”匾,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p> <p class="ql-block">“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愿门”的“三解脱门”。</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把佛教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永平十年(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p> <p class="ql-block">永平十一年(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始建于元代,明代重建。是寺院佛事活动场所,也是僧人早晚课诵的地方。门楣上悬挂一块古色古香的匾额“大佛殿”,门柱上有一副金字楹联“一点尘心咫尺灵山临法境,三千世界去来劫海认莲台”。</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供奉七尊塑像。主尊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佛像高2.4米。左侧站立大弟子摩诃迦叶,被尊称传承佛法的第一代祖师,右侧站立塑像为阿难。迦叶的左侧坐像是文殊菩萨,阿难右侧的坐像为普贤菩萨,菩萨的两侧竖立着供养天女,后殿供奉观音菩萨像,都为明清时代塑像。</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的后殿观音殿,门楣上有匾额“慈航普度”,门柱两侧有一副楹联“贝叶演真如万劫尘埃开觉路,莲花生妙相九天云水焕慈光”。</p> <p class="ql-block">殿内一尊半跏趺坐于莲花台上的观音菩萨金身法相,右脚踏莲花,神态安详随和。今天是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日,白马寺举行祈福大法会,参加的人非常多。</p> <p class="ql-block">清凉台在白马寺的最后部,是一座砖砌的高台,东西长42.80米,南北宽32.40米,高约6米,雄浑古朴,蔚为壮观。这里是中国第一次西去求法的产物,也是中国第一个译经道场,清凉台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朱士行)。</p> <p class="ql-block">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清凉台译经,在永平十一年(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p> <p class="ql-block">清凉台是一座四合院样式的建筑,穿过灰砖砌成的石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毗卢阁。</p> <p class="ql-block">毗卢阁,高耸竖立于清凉台上,是白马寺最后一座大殿,居中供奉毗卢遮那佛,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侧为普贤菩萨,均为清代的泥塑像。毗卢遮那佛两侧的木雕千佛壁龛内,供奉着五千零五十六尊佛像,煞是壮观。</p> <p class="ql-block">该殿是明代建筑,重檐顶,第一重屋檐下悬挂一块“毗卢阁”匾额。红色的门窗,上面悬挂三块匾额依次为“正法永驻”,“狮窟”,“登无上座”。门柱上有一副金字楹联“台洒法雨柏翻风果有清凉气氛,阁显三光池吞月混是毗卢法身”。整座殿宇不大,但气派庄严,底蕴厚重。</p> <p class="ql-block">两侧有东西配殿,里面分别供奉摄摩腾祖师和竺法兰祖师的塑像。其中一殿宇的门柱有这样一副楹联“大法西来白马遂教称首寺,佛光东渐宝莲从此遍中华”,是对白马寺和两位高僧的精辟解读。</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与法宝阁分别位于清凉台的东、西两侧。藏经阁内正中供奉泰国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还收藏有《龙藏》、《中华大藏经》、《日本大正藏》、《西藏大藏经》、《敦煌大藏经》等十余种藏经,是白马寺僧人阅藏修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后面的茶舍</p> <p class="ql-block">法宝阁内供奉着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访华时赠送的一尊铜佛像,并收藏有数十种“法宝”。</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与中国佛教的许多个第一紧密相连,是名副其实的释源和祖庭,也是世界著名伽蓝。</p> <p class="ql-block">唐代名相狄仁杰墓,狄仁杰是大唐武则天周武年代杰出大臣。他胆量过人,不事事刚硬,会保全自己,生前对武则天重大决策产生过影响,临终布下棋子,死后甚至还能决定武则天和她的大周的历史命运,也成全了武则天的名节。</p> <p class="ql-block">齐云塔院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南200米处,有洛阳东白马寺之称,是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场。</p> <p class="ql-block">中原第一比丘尼道场。院内主要建筑是金代重修的齐云塔和新建的斋堂、客堂、禅房等。</p> <p class="ql-block">齐云塔院共住有三十余位尼僧,齐云塔院的尼师,除四位老人外,皆是三十五岁以下、十八岁以上的年青女众。</p> <p class="ql-block">齐云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时,本称“释迦舍利塔”,为中国第一古塔。后屡毁于战火,至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得以重修,故又称"金方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金修释迦舍利塔为四方形、叠涩密檐式砖塔,共13层,高约25米,是洛阳一带现存最早的金代地面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中国最早的舍利塔,存放着如来佛祖的舍利子,距今近两千年。最珍贵的舍利子,当属如来佛释迦牟尼的舍利子,历来被视为佛门珍宝。</p> <p class="ql-block">清代,洛阳白马寺住持如琇依据东汉明帝创建齐云塔的记载改称“齐云塔”。</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二僧墓,山门内大院东西两侧茂密的柏树丛中,各有一座弧形青石围砌起来的坟冢,就是“二僧墓”。东边的一个,墓碑上刻着“圣旨”“敕赐”“汉启道圆通摩腾大师墓”。</p> <p class="ql-block">西边的一座墓碑上刻着“圣旨”“敕赐”“汉开教总持竺法大师墓”。这两座墓冢的主人便是拜请来汉传经授法的高僧──迦什摩腾和竺法兰。</p> <p class="ql-block">石碑上的封号是宋徽宗赵佶追封的。墓碑立于明代崇祯七年(1634年),由“赐进士中宪大夫知河南府事尹明翼”重立。</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中轴线上第一个建筑是石牌坊,四柱三门,中门上书“中国第一古刹”。色调沉稳庄重,看着十分大气。</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前往参观白马寺内的外国佛殿</p> <p class="ql-block">印度佛殿的形式和规模是按照印度的世界文化遗产“桑奇大塔”仿建。修建的石料全部从印度运来,工匠也是印度的技师。</p> <p class="ql-block">2003年6月25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参访洛阳白马寺,并虔诚地朝拜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洛阳白马寺的圣冢。</p> <p class="ql-block">在朝拜之时,诱发灵感,萌生在洛阳白马寺修建具有印度建筑风格佛殿的念头。此后,经过中印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了建设意向。</p> <p class="ql-block">2005年4月9日至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印度,其间,温总理与印度共和国总理曼莫汉•辛格,共同出席了在洛阳白马寺建设印度佛殿的《备忘录》签字仪式。</p> <p class="ql-block">从此由印度政府出资和设计、中国政府提供土地和建造的备忘录,载入中印两国的联合声明中。</p> <p class="ql-block">1992年,泰国善信瓦塔纳·阿萨瓦先生诣白马寺朝拜后,为增进中泰两国佛教界的友谊,向白马寺敬赠了一尊高7.2米、重8吨的铜质镀金大佛,后又出资与白马寺共同修建一座泰国佛殿,1995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2014年9月26日举行了隆重盛大的“泰国风格佛殿苑落成庆典暨恭迎佛舍利佛像开光法会”。泰国副僧王帕蓬迪乐,泰国副僧王、金山寺方丈帕蓬素提,泰国王室办公室主任哌娄哈德盖,泰国佛教管理局局长纳欧帕拉本咋洼呐南等722名泰国佛教代表团成员出席了相关佛事活动。</p> <p class="ql-block">泰国佛殿苑位于洛阳白马寺古建区西侧,长宽各108米,有四座苑门,东西南北各一座,其中东门为正门。苑内的主要建筑有舍利塔、四面佛、大佛殿、博物馆、流通处、钟鼓楼、凉亭等,建筑错落有致、张弛有度。舍利塔二层供奉有释迦牟尼佛舍利。泰国佛殿苑的建成,是中泰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的见证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不仅是中国寺院的祖庭,还非常具有国际范,其中泰国佛殿是仿大皇宫和金山寺而建,东门为正门。院内主要建筑有舍利塔(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四面佛等。殿内所有佛像和饰品都是从泰国运来安装的。</p> <p class="ql-block">佛祖舍利舍利塔二层供奉有释迦牟尼佛舍利。1898年,英国考古学家在发掘古代迦毗罗卫国一个崩毁的砖佛塔遗址时,发现了5个已经变成化石的舍利容器,其中一个容器上,用古老的波罗蜜文字刻着:“这是释迦牟尼佛陀世尊的舍利。”石盒内有石瓶,有一瓶放在铁和水晶层迭的盒内,瓶内有黄金花,花上安放有舍利。当时这个考古发现轰动了全世界。</p> <p class="ql-block">1899年印度将舍利赠送给泰国国王拉玛五世,安放在曼谷金山寺金山塔上,供奉了一百多年,2014年举行了隆重的迎请佛舍利仪式,安放在了白马寺这个舍利塔上。舍利塔一层供奉有泰国不同历史时期最有代表性的9尊佛像和3尊蓝琉璃妆金的分别代表着凉季、热季、雨季的“三季佛”,共12尊佛像。</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缅甸风格佛殿,是缅甸联邦共和国向洛阳白马寺捐赠建设的佛殿,与泰国佛殿苑相邻。2012年工程奠基,其四道主门及围墙完全按照曼德勒皇宫样式直接移植到白马寺,南北长108米,东西宽65米,总面积702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缅甸大金塔,按照缅甸国家象征仰光大金塔规制缩小而建,高32.92米。2014年6月竣工,举行了盛大的“缅甸风格佛塔苑落成庆典暨安奉开光法会”,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吴登盛一行72人,专程抵达白马寺出席落成仪式。</p> <p class="ql-block">缅甸佛殿院内主要建筑是大金塔,是按仰光大金塔样式而建,四道主门是仿贡榜王朝曼德勒皇宫建筑,置身其中,仿佛真到了缅甸的佛寺。</p> <p class="ql-block">2013年10月17日缅甸国防军三军总司令敏昂莱大将参访白马寺。他承诺捐赠白马寺一尊缅甸玉质释迦牟尼佛像,安放在佛殿内供中缅佛教徒瞻仰供奉。</p> <p class="ql-block">依依不舍走出白马寺,看山门前的石雕狮子,威武霸气,气宇轩昂。因参加观音菩萨圣诞祈福大法会,好多殿堂没有时间参观,只好安排时间再来朝拜🙏</p> <p class="ql-block">相传为汉代的驮经之马,实为北宋太师太保魏咸信墓前的石像。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德浩法师住持白马寺,将石马迁置于山门前。</p> <p class="ql-block">细看山门外的两匹石马,左右相对,石马1.8米,长2.2米,头戴辔络,身置鞍鞯,性情温顺,雕工精细。</p> <p class="ql-block">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