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24-31日,单位组织甘青大环线疗休养。24日温州机场到兰州,入住兰州高铁西站附近的桔子水晶酒店</p> <p class="ql-block">游览的第一站,丹霞地貌国家公园--张掖</p> <p class="ql-block">七彩丹霞景区(Colorful Danxia scenic spot)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肃南县境内,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地质科考价值。 张掖七彩丹霞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高度复合区,色彩缤纷、观赏性强、面积大,集雄、险、奇、幽、美于一身。七彩丹霞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是“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第三届世界会长大会推选2023年首选旅游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美中不足的是,张掖景区不让飞无人机,只能在远离景区二三公里外飞进去,为了安全,飞行高度500米,用5倍焦距拍摄,所以,山峦不够起伏,缺少层次感。</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嘉峪关。</p><p class="ql-block">关城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关隘,经历了168年(1372-1539年)的时间,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原本以为嘉峪关和古城连在一起,有城门,有古街,还有老百姓住在里边,不曾想就是孤零零的一个遗址,一张航拍照片就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之后,往翡翠湖,沿途观赏大地之子。</p> <p class="ql-block">2016年底,一座巨大的雕塑趴伏在地,天然露睡的巨型婴儿雕塑位于甘肃省瓜州县的戈壁沙漠,雕像长15米,高4.3米,宽九米,成为了一处壮观的沙漠景观,名为"大地之子"。大地之子以天空为被、大地为床、,酣睡在茫茫戈壁之上,这座筑造在沙漠中的雕塑是由清华大学的董书兵教授设计,并且也是由他亲手雕刻而成。</p><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被雕刻成一个婴儿的形象,静静的卧在沙漠里,神态则是趴在熟睡状,就像一个酣睡的孩子,睡在母亲的怀抱。肉肉的脸和圆嘟嘟的屁股生动的勾勒出一个小婴儿的样子,看起来特别的可爱,惟妙惟肖,样子非常的逼真。可见设计者的匠心巧思,为了完成这座雕塑可是费了不少心思。</p><p class="ql-block">《大地之子》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这种岩石由于其抗压性和崩解特性适宜,被广泛用于建筑和装饰方面,设计者通过对当下国内外大型雕像的研究,对国内可运用创作材料进行比较实验后,才选中了它作为作品的主要原材料,不仅适宜沙漠特性,颜色也是醒目而不突兀,婴儿本身应是稚嫩、本真、较弱的存在。当婴儿雕像不再以光洁材质出现,反之用红砂岩这种粗颗粒的材料,使作品呈现震撼的生命力及对生命自身的尊重。这座雕塑其实是由一个个模块拼接而成的,它首先需要设计师完成整体的方案设计,然后用3D打印技术进行全局扫描来获取数据。得到整体数据后,还要对方案进行调整,然后分割每一块模块,之后的每一个模块都分别进行3D打印而成,再进行雕塑的运输,送到沙漠之后再进行安装而成型,整个制作过程中,繁琐且精细。建造之初,因为工程之大,为了不让运输车辆,影响到周边的生态及地貌环境,人们在戈壁滩上修建了一条专门运输通道,最终这座"大地之子"巨大雕塑顺利完工。之所以为什么将"大地之子"修建在瓜州的戈壁滩上,据说是因为瓜州是古时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曾经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贸集散地,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贡献了极大的力量,承载着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大地之子"静静的躺卧在大漠戈壁上,背后的含义让人深思,建造这座雕像的主要目的其实是呼吁大家要保护环境。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环境同时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熟睡的婴儿雕塑就如同是我们人类一样,我们只有更好的保护地球,才能够让我们更长久的生存下去,现在这座"大地之子"雕像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瓜州戈壁上的极致艺术,越来越多的游客知道了瓜州,也因为这个"巨婴"的乖巧神态和安静的睡颜,让许多游客看了感觉心疼不已。</p> <p class="ql-block">大地之子边上有一个雕塑汉武大帝</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和莫高窟)</p> <p class="ql-block">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Mingsha Mountain Crescent Spring),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城南5千米处,占地面积为76.82平方千米,核心景区面积界定为12.79平方千米。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p><p class="ql-block">鸣沙山东起莫高窟,西至党河口,东西绵延4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主峰海拔1715米。山体由红、黄、绿、黑、白、五色细沙堆积而成;月牙泉地处鸣沙山的环抱之中,因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早上团队出发游鸣沙山-月牙泉。由于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天空蔚蓝,上午游客颇多,体验骑骆驼的人都排起了长队,其场面非常壮观,沙漠、游客、驼群、蓝天+丝丝白云…已经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照片已经相当完美了…</p><p class="ql-block">因平时就喜欢拍朝霞晚霞日出日落的自然风光,根据经验,感觉傍晚应该有晚霞。体验沙漠中的晚霞,是我摄影生涯的一个愿望之一…</p><p class="ql-block">带着希望,在团队游览行程结束,于下午19时30分返回鸣沙山(当地太阳下山时间为20时20分)。再次进入景区,原本想和其它游客一样,登上鸣沙山顶看晚霞,因看到赶驼人接连不断的回家,心想:如果沙漠、晚霞、赶驼人组合在一起,那将是怎样的一副画面呢?!于是改变主意,找寻合适的机位。连续跑了几个位置以后,最后确定拍摄位置。然后就等待太阳下山、晚霞出现…</p><p class="ql-block">果不其然,20时40分,西边的云朵慢慢的转红,到44分达到最漂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静静的趴在地上,等待赶驼人的到来…</p><p class="ql-block">来了来了…</p><p class="ql-block">咔咔咔咔咔…</p><p class="ql-block">收获了一张期待已久的照片…</p><p class="ql-block">(拍摄难点:一是机位难找,毕竟我们是游客,对鸣沙山地形不熟悉,很难找到拍摄的最佳机位,二是晚霞是否如期出现、晚霞是否是高质量的那种,三是赶驼人会不会恰好在此时此地经过,毕竟我们是游客,不能人为安排赶驼人摆拍…</p><p class="ql-block">结果…一切如愿以偿…</p><p class="ql-block">第三天,据团友说,小红书上看到在我们离开敦煌的第二天,敦煌出现了沙尘暴,可见我们的运气和人品是怎样的好。</p><p class="ql-block">总之,对于喜欢摄影的人而言,此次甘青线旅行,拍到了这张照片就值了。</p><p class="ql-block">感悟: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它既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 洞窟分南北两区:南区492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243个洞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p><p class="ql-block">敦煌石窟一名通常用以指莫高窟,是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有时也包括安西的榆林窟。敦煌石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1961年国务院公布莫高窟、榆林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莫高窟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莫高窟因不能拍照,所以照片很少。说实话,莫高窟我不太喜欢游览,既不能拍照,又不懂里边的奥秘,而且门票又贵,在旅游旺季,还得排队几个小时,看四、五个窟,不值得…</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翡翠湖。 翡翠湖位于伊克柴达木湖东北侧、大柴旦镇区西北十公里处,属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原是大柴旦化工厂盐湖采矿队采矿区。因湖水在阳光下清澈湛蓝,色如翡翠,故得名“翡翠湖”。</p><p class="ql-block">翡翠湖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湖水宛若镜面般的散布在四处,水里倒影着蓝天白云和柴达木山的皑皑雪峰,景色赛过茶卡盐湖,美得令人窒息,只有身在其间才能深刻感受。</p><p class="ql-block">不过,游览翡翠湖,景色完全由气候决定,蓝天白云+风平浪静,随便一拍即是大片,就看你的运气和人品了…</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茶卡盐湖。碧空如洗,水平如镜,像天堂一样美丽、洁净,来这里你的身体和灵魂都将得到净化。盐湖水域宽广,银波粼粼,蓝天白云悠悠,远处高山屹立,如诗如画......湖边错落的盐雕采用的都是优质食用盐和天然卤水精心雕刻而成,形象硕大,被中外游客称为“奢侈的大地艺术”。远望积盐似雪,近看白云倒影,纯净的天空和整齐的色块,构成了湖面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年特别是夏季都吸引着大批“色友”的深度造访。我们游览的那天,蓝天白云,可惜风太大,没有倒影。</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青海湖。从茶卡盐湖到青海湖,沿途风光旖旎,雪山、草地、牛羊+蔚蓝的湖水,让人心抗情怡。我的感觉是,青海湖沿途美景,比青海湖景区更加漂亮,可惜的是司机沿途不让停车赏景…</p> <p class="ql-block">二郎剑风景区,是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109国道旁的一个风景区。二郎剑风景区以其蜿蜒深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以民间文化活动为内容,成为青海湖旅游区一颗耀眼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第七站,塔尔寺。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地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湟中区城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p><p class="ql-block">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 </p><p class="ql-block">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 [3] 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 </p><p class="ql-block">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塔尔寺,让我对藏族佛教文化有了颠覆性的改观。原本对宗教文化毫无兴趣的我,也有了浓厚的兴趣…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其做工之精美、雕刻之精细、用料之讲究、气势之磅礴、历史之悠久、地位之尊崇,都是无法比拟的…</p> <p class="ql-block">游览的塔尔寺,又返回兰州,随便游览了兰州黄河沿岸。</p><p class="ql-block">2005年8月26日,被誉为“水车之都”的兰州建起了一处水车博览园,再现了50多年前黄河两岸水车林立的壮观景象。兰州水车博览园位于百里黄河风情线滨河东路黄河南岸。东连中立桥码头、体育公园;西接亲水平台、兰州港、中山桥、白塔山公园等景点。兰州水车博览园由水车园、水车广场、文化广场三部分组成,是一个展现水车文化的主题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