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寄古稀寿宴时

段松涛

<h3>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br>  2023年6月3日,农历甲午年四月十五,余有幸活到六十九岁,英山农村习俗,男做进,女做出,也就是说,男的做寿做六十九,女的做寿做七十周岁。本来我这一生十分低调,从来没有做过象样的寿事。儿子却在武汉花钱请人照店四天,每天要花三百元,他说:爸爸养我不容易,如今爸爸到了古稀之年,作为儿子花这点钱给爸爸做寿是值得的。儿子还专门做了一个贺寿的帖子。我告诉儿子,做人要低调,不要太张扬,只要亲戚们到了,我就心满意足了。于是,在儿子和老伴、儿媳的张罗下,办个寿宴。</h3> <h3>  我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我写了一首不象样的诗,但可以表达我不平凡的经历。<br>  漫不经心到古稀,一航坎坷自闲啼。<br>  侥荣农院求知路,恰意军戎锤志蹊。<br>  初愿在胸存万仆,秃毫相伴獨痴迷。<br>  老儒伏枥编年鉴,霜晚有神仍奋蹄。</h3> <h3>  我这首不象样的诗,出乎我的意料,众多诗友撰诗附和。在此,我非常感谢这些诗词大家慷慨赋诗。于是我将所有附和诗作,以书法的形式展示出来。</h3> <h3>  6月3日,寿宴如期在爷爷家的粥铺举行。<br>  弟妹来了。尤其是正月妹和妹夫李世清从武汉赶来。<br>  叔叔建国来了,堂叔金荣来了。<br>  堂弟妹来了。尤其是建国弟从四川成都赶来了。<br>  亲家蒋巨宗夫妻俩带着姻亲来了。<br>  姨舅表弟妹们来了,尤其是舅表弟登意,专门抽时间帮我们打理。<br>  岳丈姻亲来了,尤其是姨妹丽红带着女儿女婿从合肥赶来了。妻侄女婿崔应敏从六安张店赶来了。<br>  这么多的亲戚的到来,为我脸上贴了金,增添了光彩。<br></h3> <h3>  俗话说:儿生母苦。<br>  当我迈入古稀时,我特别思念英年早逝的母亲。母亲故去已经有五十六年了。她的美丽容颜至今我都没有忘记。每当清明、重阳、春节时,我都不忘到母亲的坟上去给她烧烧纸。每当我在档案馆的同事,一遇周末接到他母亲的电话:强儿,什么时候回呀?我的心直揪,我在想,要是我的母亲在世该多好!她要是看到自己的儿女个个自立成家,该多欣慰呀!<br> 在她逝世五十六年之际,我作了一首词,表达我对母亲的思念。<br>  江城子.慈母逝世五十六年祭<br>  丁未玄月噩梦长,夜凄凉,泣断肠。半世光阴,可叹孝慈娘。痛恨阎罗夺命去,不思量,尽欺良。<br>  时光飞逝话沧桑,倚楼望,气轩昂。繁华世纪,百姓得安康。告慰九泉慈惠母,莫挂想,佑孙郎。<br></h3> <h3>  2022年清明节,我们弟兄姊妹上过坟之后,见母亲的坟头已经腐朽不堪,商量重新修缮母亲坟茔。如今,修缮过的坟茔焕然一新。竖碑那天,母亲的同胞妹妹张月梅、弟媳彭月英、侄儿登全、登意都到场了。</h3> <h3>  母亲过早地离去,对我这个家庭来说,是无情的打击。在我古稀之年,我惭愧的对兄弟姊妹说一声,对不起!我这个做大哥的,对你们关照不夠,没有尽到一个哥哥的义务。请你们不要记恨我。</h3> <h3>  宴席在平淡而热烈的气氛下举行。<br>  所有亲戚纷纷前来敬酒,所有侄儿、侄女、侄孙、侄孙女都来敬酒,我心里倍感欣慰。<br>  酒店还组队前来为我助兴表演了节目,增添了气氛。</h3> <h3>  俗话说: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br>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送走了我的这些尊贵的亲戚。<br>  激情之余,我十分感谢老伴精心为我操罗寿宴,感谢儿子、儿媳为我张罗寿宴。感谢所有亲戚光临为我贺寿,感谢所有没有到场的战友、同学、同事,事后责怪我没有通知他们,在这里我由衷地说一声对不起!你们念一句,我就倍感欣慰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