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原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一月戊[wù]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3、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span></p><p class="ql-block">——《尚书译注》P261-P265</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今日要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把自己捧得高高的,别人不会来追随。不是利用他人成就自己,而是利用自己成就他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三千一心,是可以实现的。但若为了自己私人目标,不可能团结一心。</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3、同频于民心、同频于良知、同频于道,才能真正地团结一心。</b></p> <p class="ql-block">《尚书》第三十一课</p><p class="ql-block"> 三千一心</p><p class="ql-block"> 如何让大家团结一心?</p><p class="ql-block"> 回到中华文明的清晨,重新出发。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百日成长的第四十五天,我们继续学习《尚书》,昨天我们学习了“西伯戡黎”的故事。纣王对大臣说:“我生不有命在天。”纣王认为他生来就是天子,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不会改变的,你看这就是一个人想当然的知见。但是主宰世界的是规律,而不是某个人的想当然啊!所以最终周武王伐纣,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牧野之战”仅用一天就击溃了商朝大军,纣王从战场上逃走,回去把金银珠宝都穿在自己身上,投火而死,五百五十年的商朝至此终结。武王伐纣仅用一天,这速度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呀!为什么周武王能取得这样的胜利呢?</p><p class="ql-block"> 在《尚书·太誓篇中》记载了周武王所做的一些战前准备工作。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武王是如何战前动员的。</p><p class="ql-block"> 一月戊[wù]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p><p class="ql-block"> 说的是在正月戊午日,武王率领的军队准备在今天的河南省孟津县这个地方渡过黄河。在渡河之前,武王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做战前动员。周武王说:</p><p class="ql-block"> 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商王上不敬天,下不爱民,给百姓带来灾难,他的恶行之多大家有目共睹。所以上天降下新的天命给周国,让我们讨伐商王,保护和安定民众。我们做的是正义的,是符合天意的。</p><p class="ql-block"> 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虽然商王有亿万臣子,可是他的亿万臣子各怀心思,早已是一盘散沙。虽然我们只有三千臣子,可三千臣子是一条心,我们最终一定会获胜。</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短短的一篇誓言中,我们听到了周武王对自己使命的明确表达,也听到了他无比坚定的信心。其实在当时,要有这样坚定的信心和清醒的形式判断是极不容易的。因为据《史记》记载,当时交战双方的力量比较悬殊啊,周武王只有三百辆战车,三千名精锐,四万五千名穿甲胄的战士。但是纣王那边呢?</p><p class="ql-block">直接发兵七十万,这相当于纣王的兵力是周武王的十四倍还要多。这个数字是很吓人的,所以武王联军中的许多人难免失去了信心,只有周武王依旧是信心坚定,他清晰的洞察到对手虽然人数多,但是一盘散沙,这样的对手是可以打败的。</p><p class="ql-block"> 果然,一交战就发现了纣王的七十万军队很多是被强塞到战场上来的,虽然人数多,但大家根本没有为纣王作战的心啊!所以前方战场在周武王三千精锐的冲击下一触即溃,后面的人甚至把武器掉了个头,反过来攻打纣王的士兵,这就是成语“反戈一击”的最早出处。最后武王大获全胜,仅用了一天就击溃了商军,锁定了胜局。</p><p class="ql-block"> 我们再回头看,周武王何以在战争开始前就坚定的相信我方必胜呢?这是因为周武王睿智的洞察到了, </p><p class="ql-block"> 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p><p class="ql-block"> 他明白人心人性的规律,知道人心凝聚与人心散乱的两支军队其战斗力的差别可谓天壤之别啊,可能都让人难以想象。</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你还记得我们有一首经典的老歌吗?叫做《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不就是周武王讲的三千一心吗?当三千人团结一心,迸发出来的力量难以想象。</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孙子兵法》中讲到的“上下同欲者胜。“上下同欲、团结一心的队伍战无不胜。周武王三千一心的智慧,我们是完全可以学习的。应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工作中,也许我们不能做到三千一心,但是不是可以做到三十人一心,十人一心,或者一家四口人一心呢?一定是可以的。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拥有一支坚不可摧的兄弟连,从而成就更大的事业。</p><p class="ql-block"> 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大家团结一心呢?</p><p class="ql-block"> 给大家讲一位管理者的故事。这位管理者三十来岁,管理着一个十几人的小团队。团队成员普遍比较年轻,也比较刺头,尤其有几个年轻人经常是一种不服气的眼神,仿佛在对你说:“天老大,我老二,你谁呀?你来管我。”所以这位管理者非常头痛,他说:“现在年轻人太难管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想法,我到底该怎么办呢?我是不是应该去提升一下自己个人的魅力、个人影响力,然后就能把这些人搞到我的碗里来了?”他讲这句话的时候,另外一位高管也在场,那位高管听完就笑了。他说:“要是你抱着这样的想法,我看你永远都不要想团队跟你一条心了,因为你的方向搞反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位管理者很困惑。那另一位高管沉思了一会儿,就说:“这样吧,我给你分享一个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董事长的故事。当时那家公司有个重要项目要启动,负责人希望董事长上台讲两句,让大家接下来好好干。董事长就站到台上,对着下面坐着的伙伴们看了又看,最后他说:</p><p class="ql-block"> 在座的各位伙伴,我在想,你们是谁呢?也许你是你父母的心肝宝贝,你是你孩子的唯一依靠。你是你所爱的人心中的最爱,你是家里的顶梁柱,或者你是负重前行的那个人!总之,我想说,你坐在这里不仅仅是我们公司的一位伙伴,你首先是你自己。你有你的使命,你有别人对你的寄托,你更有家人对你的深情期盼哪!而我们之间只是偶然的机会聚集在一起,我不知道我们可以相伴多久,但大概率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一些选择。只是天作因缘让我们聚在了一起,十年之后,也许许多人已经不在我们这个团队了。但是我希望你们在这里的这几年学到真本事,就是你愿意成长。你既担当起应有的岗位职责,同时不要为了工作而工作,要用更开阔的思维生活、工作、学习。要知道,你有属于你自己独一无二的使命,你承载了多少人对你的期盼!要为你所深爱的人活着,这样将来不管你走到哪里,你依然会享受和伙伴、和客户、和家人互动的每一天。你愿意成长,既为了客户的深情托付,也为了通过自己的成长让父母欢喜,让儿女更有依靠,让亲朋好友更加为你而骄傲!这样,你的每一天都是成长的一天!你生命的能量会被激发和呈现出来,你会感受到真正成长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第二位高管讲到这里说:当时这位董事长讲完,台下的很多员工都为之感动了。他们说,感受到董事长那份发自肺腑的真诚,也感受到了自己内心那份成长的渴望。毫无疑问,你可以想象到那个场景,这样的一个团队能够这样同频共振,他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会有多强大。</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第二位高管就看着前一位管理者说:“我为什么说你方向搞反了呢?你想通过提升个人魅力,让团队来跟你同频?想把自己捧得高高,让大家愿意追随你?这样的起心动念更多的是一份利用啊!你想利用别人成就自己,别人是感受得到的。下属看上级,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傻的,也许他们看自己看不明白,但是看他的上级那可是看的清清楚楚啊!”</p><p class="ql-block"> 他继续讲:“正确的路径做法:不是利用他人成就自己,而是利用自己成就他人。把自己放得低低的,去顺应他人内心的呼唤,去顺应身边每个人都想要成长的渴望,这就是民心啊!与民心同频,那就是同频于良知,同频于道,同频于大我,这样的团队才能真的实现团结一心,这才是一支能打胜仗的团队。</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故事讲完了,你有怎样的启发感悟呢?“三千一心”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你同于谁的心?假如说要同于领导的心,或者某个特定的人的心,大家的心里都会有些犯嘀咕啊!都有些不情愿,甚至是会挑你的毛病啊!这时候心已经不齐了。所以如果是为了自己个人的目标,自己的私欲,那是不可能实现三千一心的。只有同频于民心,同频于良知,同频于道,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三千一心。就像周武王,何以能做到三千一心呢?那就是因为他顺应了民心的呼唤,人民如此渴望和平美好的生活。民心即道,武王是依道而行才能振臂一呼,三千一心,实现了“牧野之战”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最后再重复一遍,同频于民心,同频于良知,同频于道,才能真正的实现团结一心,三千一心。</p><p class="ql-block"> 好,今天的思考题是:</p><p class="ql-block"> 在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工作实践与小组班级共创一下,我如何让大家团结一心?</p><p class="ql-block"><b> 今天的课程到此圆满,深深的祝福大家!我们明天见。</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次日预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周书·泰誓中第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惟戊[wù]午,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师毕会。王乃徇[xùn]师而誓曰:“呜呼!西土有众,咸听朕言。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今商王受力行[xíng]无度,播弃犁老,昵[nì]比罪人,淫酗[xù]肆虐[nüè]。臣下化之,朋家作仇,胁权相灭。无辜吁[yù]天,秽[huì]德彰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夏桀[jié]弗克若天,流毒下国。天乃佑命成汤,降黜[jiàng chù]夏命。惟受罪浮于桀。剥丧[bō sàng]元良,贼虐[nüè]谏辅。谓己有天命,谓敬不足行,谓祭无益,谓暴[bào]无伤。厥监[jiàn]惟不远,在彼夏王。天其以予乂[yì]民,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虽有周亲,不如仁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勖[xù]哉,夫子!罔或无畏,宁执非敌。百姓懔[lǐn]懔,若崩厥角。呜呼!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span></p><p class="ql-block">——《尚书译注》P267-P27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