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内阁大学士基本等同于之前的宰相,所以陈廷敬的故居就被人称为相府。之所以被称为皇城,是因为康熙皇帝巡视山西时,曾经两次下榻这里,后来就被人称为皇城相府。</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p><p class="ql-block">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p> <p class="ql-block">康熙皇帝御笔</p><p class="ql-block">并盖有康熙大印(l红色)</p> <p class="ql-block">相府大门</p> <p class="ql-block">相府大门里的影避墙</p> <p class="ql-block">陈廷敬画像</p><p class="ql-block">陈廷敬</p><p class="ql-block">陈廷敬(1638年[1]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本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午亭,泽州府阳城县中道庄(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p><p class="ql-block">顺治十五年(1658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秘书院检讨,曾经教导康熙帝。康熙十四年(1675年),擢内阁学士、经筵讲官、礼部侍郎,历任左都御史、工户二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担任《康熙字典》总修官。康熙五十一年四月,病逝,时年七十五,谥号文贞。</p><p class="ql-block">陈廷敬工于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著有《午亭文编》五十卷,收录于《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共十个标牌,是陈敬廷所身居的要职。</p> <p class="ql-block">康熙皇帝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圣旨碑楼</p> <p class="ql-block">康熙两次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女儿住处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从西城墙上,看相府全貌</p> <p class="ql-block">高高的瞭望楼</p> <p class="ql-block">藏兵洞</p> <p class="ql-block">藏兵洞</p> <p class="ql-block">湘峪古堡”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东南58公里处的郑村镇境内的湘峪村。南距皇城相府6公里,西距赵树理故居5公里,背山临河,群峰环绕,苍松翠柏,宛然如画。观其脉东临瀑布,西靠虎山,南山藏龙,北山栖凤,其“山”二龙戏珠,其“水”五龙相会,故名湘峪。</p><p class="ql-block">湘峪村因明朝户部尚书孙居湘(万历20年进士)、御史都堂孙可湘、四部首司孙鼎湘三兄弟同朝为官而闻名.其古堡历史上民间俗称“三都堂”。</p><p class="ql-block">被誉为“铁面御史”的明朝重臣孙氏三兄弟是湘峪子民的骄傲。“三都上殿,文武打颤”一说,早已在民间流传。历史上罕见的同朝为相三兄弟中,孙居相官至户部尚书,时称“第一清官”。孙可相升到御史都堂,而孙鼎相则官居四部首司。</p> <p class="ql-block">整个城堡依山面水,蓝瓦灰砖的房屋层层叠叠,随地势起伏,宛如龟背上的方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正面眺望,房屋密密麻麻,排列整齐三层,那拱形窗口如蜂窝,感觉像到了中世纪罗马角斗场,颇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湘峪古城城墙建于石壁和陡坡上,高度在十余米至二十余米之间,显得极为高大宏伟。站在远处仰望古城,可以看到城墙和城内房屋上的拱型窗孔,密密麻麻,有如蜂窝,民间谓之“蜂窝城”。</p> <p class="ql-block">今天来山西晋中阳城北留镇皇城村,参现了皇城相府,又来到距皇冠相府10几公里外的湘峪村。参观这里的"湘峪古堡。两座朝廷重臣的府宅,有很多相同之处,房间之多,面积之大。还有不同之处,在于官职不同,建筑的辉辉程度,建筑的级别上有很大差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座朝廷重臣的府宅的建筑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在河山楼内还有井、碾、磨,并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护城保庄、抵御外侵。 皇城相府的礼制建筑,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值得研究的 历史文化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