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白龙桥小学·北苑小学“西北”联盟教育共同体科学教研活动

白小科学组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为推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共研共思,全面提升白龙桥小学、北苑小学小学科学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两校教育共同体的教研合力,2023年6月6日,共同体全体成员齐聚白龙桥小学,开展了听评课研讨活动。</b></p> 聚焦现场,细致观摩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毛文萍老师执教《当醋遇上小苏打》,这节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第四单元第二节课《产生气体的变化》的一节拓展课。重点是探讨小苏打和醋混合的变化是不是属于溶解现象。毛老师先从复习小苏打溶解现象开始,发现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混合后,物理性质改变并且有产生气体的变化。通过改变加入混合液中白醋的量和小苏打量分析分析混合液中到底是什么物质,求证是否有新物质产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毛老师通过一个个活动推进学生思考,逐渐厘清小苏打和水的变化与小苏打和醋的变化,从而建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科学课堂中如何渗透求证的思想?钱建峰老师执教《神奇的水桶》,让学生观察现象(倒入可乐,出来雪碧)产生质疑,推测可能性,通过画一画的形式突出学生的前概念。适时提供参考思路,了解三种可能性(过滤,反应和挤压),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说一说理由和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实验验证,根据实验现象再次推测实验方法的可行性。这是学生寻找证据的重要过程,也是思辨的核心,同时修正自己的观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本节课基于学生已有认知,又突破教材局限,把研究推向生活,最后回归生活,重在理解求证过程,寻找证据的知识,这些都是学生核心素养发现所必须的。科学求证的过程可能充满艰辛,但只要努力坚持,真理是经得起检验的。</b></p> 评课议课,以研促教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石击清水涟漪生,风扶柔枝闹春风。全体成员们在评课议课和交流研讨环节中,从教学设计、问题设计和课堂评价三方面进行交流。老师们各抒已见、畅所欲言。</b></p> 引领方向,共话成长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婺城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吴向东老师针对这两节课做了精辟点评,对两位教师的设计优缺点分别做了评析,并提出了建议,让学生充分研讨,推进求证思维的培养。一番点评让每位老师受益匪浅,也让全体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课堂评价有了全新的理解与体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道不远人,行而则至,志同共进,未来可期。有方向的前进,有初心的坚持,方可遇见最美的风景。本次活动搭建了共同体教师之间思想交流的平台,使各成员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共同提高,将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两校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快速成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b><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文字编辑 / 姜雯</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图片 / 科学组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白龙桥小学科学组出品</b></p><p class="ql-block"><br></p>

小苏打

小学

学生

科学

龙桥

求证

老师

教师

共同体

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