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泥国王墓

B班 沈可为

篇一 <h3>南京有一座外国国王墓,这就是浡泥国王墓,它是全城的唯一一座,同时在中国境内,也仅有两处外国国王墓,一处在南京,一处在山东。公元1408年,浡泥国王随郑和船队来华访问不幸病逝,明成祖朱棣厚葬之于南京安德门外。浡泥国王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1408年,正是明永乐年间,这段时间正是永宣盛世(1402-1435),由朱棣、其子朱高炽、其孙朱瞻基统治,除了永宣盛世,4000年的中国历史上还有四大盛世:汉武盛世(前156-前87)、昭宣盛世(前87-前48)、开皇盛世(581-600)、开元盛世(713-741)。能活在盛世便犹如活在天堂,但在历史上,活在盛世里的人很少,我们现在正活在盛世,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但相信未来会被记载成为第六大盛世,同时,我们身在盛世中也要知福。哪里才能看出中国是第六大盛世,而不是我们乱下结论呢?一个盛世,要具备五个要点:1、国家统一。中国已经收复了香港和澳门,在不远的将来会收复台湾。2、政治清明,君主又清又明。3、经济繁荣。中国的经济处于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4、军事强大。中国拥有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箭炮。5、边境安定。在我国的边境,有老挝、缅甸,以及一河之隔的俄罗斯,虽说缅甸会有人口贩卖,但是他们也不会擅自闯入我国境内,不论是因为邻国想和我们处好关系,还是嫉妒我们的实力,反正中国边境还是很安定的。综上所述,我们处在的中国正是一个盛世。在永乐六年(1408年)发生了很多事情:第一个是《永乐大典》完工,这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第二个是解缙贬为交趾布政史右参议。谢缙是永乐大典一期的总编辑,幼年便是一位神童,一天能背一万字书,是一位神童,20岁的时候便考中进士,朱元璋认为他太年轻,把他留给了儿子使用,后来朱棣让他编写永乐大典,因为他才高自傲,编完一期之后朱棣不满意,把他贬到了越南首都交趾,做了一个省长。后来他被召回国,朱棣发现他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到现在还没死,虽喜欢他的才华,但又不喜欢他的臭脾气,随口一问:“这人怎么还没死?”被锦衣卫误解,认为皇帝要杀他,于是便先将他灌的酩酊大醉,随后扔到大雪天里,最终被冻死。第三个是张辅大军平定安南班师。安南,其实就是现在的越南,张辅曾经四征安南,每次都是大胜而归,之后张辅被别人诬陷,引起朱棣怀疑被召回来,张辅离开一年后,当地发动叛乱,屡屡击败明军,同时朱棣迁都北京,明朝的重点逐渐北移,这个地区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最终朱瞻基正式放弃此地,张辅虽极力的想要改变皇帝的主意,但未能成功。最后一个是文莱国王访华。</h3> 篇二 <h3>郑和远航船队,曾于第2次和第5次抵达过浡泥国。文莱首都现有一条“王总兵路”,佐证了这段历史。“王总兵”名叫王景弘,当时是郑和的随从。中国与文莱国两国通商交往历史悠久,友谊源远流长,明洪武三年(1370)至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共13次互派使节。 1405年,浡泥国王派使臣到大明友好访问,朱棣赐礼。浡泥国王“大悦”,于1408年“浮巨海来朝”。1991年9月30日,中国与文莱达鲁萨兰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文莱国盛产石油和天然气,笃信伊斯兰教。文莱国北邻中国南海,是一个小国,面积5765平方公里,人口约42.26万,而南京市面积便有65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49万。15世纪的文莱国力强盛,17世纪遭葡、西、荷、英入侵,1888年和“二战”后,两次沦为英国保护国,1984年1月1日独立。浡泥国王墓,虽然可能一个老南京都不知道,但是凡是有文莱国来华访问使者绕路也要来这里纪念一下他们的祖先。公元1408年,浡泥国王苏丹二世麻那惹加那乃亲率王妃、子女、随员150多人毅然决然走向了凶险未知的大海,到中国首都南京朝贡访问,经过了一个月的海上颠簸来到了中国,从三山门进城,人们无一不夹道欢迎,朱棣当晚便摆宴而且在晚上与国王彻夜长谈,第二天国王便开始了游玩之路,被许多事物所吸引,但是可能因为水土不服,游玩途中染病,在死前,与家人说“体魄托葬中华”,朱棣十分悲痛,以王礼厚葬,辍朝三日以哀悼,并且让三家世代守护此墓。在中国文莱友谊馆中,有一张照片。习近平主席与文莱国首相握手,其中有一些外交礼仪:首先,东道主要先走到指定位置等着。等到东道主到位,客人要在东道主的右侧缓缓走过来,随后进行握手。不过有些国家不同,比如日本,当时与普京握手的时候是一路小跑过来,这是因为二战之后日本割让一些土地给苏联,日本希望能拿回来几个岛。比如美国,他们在握手的时候会做一些小动作,比如拍肩、拍肘,用的是手心,意思是我是来访问,但我还是世界老大,我随时可以收拾你,我还留有后手。有一次特朗普和罗马教皇握手的时候,非常用力,把人家都握疼了,教主在特朗普松手之后拍了一下他大腿。普京就更不同了,因为他以前是特工,右手要随时准备掏枪,所以他上台的时候右手是垂直的,只有左手是摇着。最后我们来到了王墓的神道,这里依次排列着望柱、石马、石马倌、石羊、石虎、石武将、石柱础七对十四件。体现出了中国古代的左为尊,石武将有异域人的脸部特色,石马也有祥云,这是天马。一位外国国王,竟然会被中国皇帝用此方法厚毙,放在整个世界都是很令人震惊的。</h3> 写在离别时 <h3>跟随何老师上课已经有三年了,从一开始的九华山公园、玄武湖台城,到最后的浡泥国王墓,相识于深秋,离别于盛夏,在此期间,我受益良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闪耀的星座,光辉了悠悠五千年。<br>我身为一个南京人,对自己的家乡慢慢有了一些了解。还记得一开始,脑海中的历史,是“三国时期的烽火戏诸侯”,“明朝的安史之乱”,甚至是“周朝的火烧连营”,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在我的脑子里一团浆糊。但只要上何老师的课,我总会打起12分的精神,何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充满童真的性格,使他的课变成了我的向往。三年来,我用周末的半天时间,包揽了南京的各个景点,了解了这所城市优秀的文化底蕴:来到明孝陵,我看到朱元璋一开始从一个放牛娃,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的青年,再到后来成为充满才略的君王;来到六朝博物馆,看到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每个国家的故事;走进颐和路公馆,流连于高档别墅里,徜徉在民国时光中,感受民国的印迹,走进旗袍小楼,领略女性曲线之魅,迈入薛岳公馆,赞叹抗日战神之威……<br>在学校里,老师会让我们上台讲课。主题可以关于金陵文化,某个节日或是某种学习方法。我私毫没有犹豫地选择了金陵文化。在课上,因为有何老师加持,总能侃侃而谈,为大家带来一些大家不知道的历史,他们知道的我都知道,我知道的他们却不知道,老师夸我说我是班里最懂历史的人,同学们也对我一致好评。通过讲课,我克服了以前的怯场,提升了自信。<br>在历史文化中,有一些精华被人们整理出来,这些就是名篇。何老师除了让我们背诵学习卡上的内容,还会鼓励我们去背《道德经》《大学》《论语》,通过学分激励我们,我也曾经立下誓言,要在两个月内登顶《道德经》,可后来恒心不足,半途而废,但我会在今后的人生中不断努力,争取将它背上,成为我身后的一道坎。《阿甘正传》里说:“生活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但是只要我买以前品尝过的,喜欢的,一定就会知道下一块是什么。人生中可能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我却可以努力做到我想做的,比如争取得红帽子,背诵道德经,这是我上何老师的课悟出来的道理。<br>这周末我上完了最后一堂课,心中虽有些难过,但是我也会在以后继续储备文学常识,了解历史文化,希望有生之年也能像何老师一样成为一位守护童心播撒历史文化的老师。</h3> <h3>最后一次作文共3篇 耗时3小时 匆匆三年一晃而过 遗憾没有与老师合影留待年底拍卖会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