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送走绚丽的五月,迎来收获的六月,我家的桃子成熟啦。</p><p class="ql-block"> 2004年,搬入学院新的小区桃源山庄后,房后园林绿化带里个别小树没有成活,第二年春天,妻子把枯树铲除,种了一棵桃树、一株无花果。</p><p class="ql-block"> 春来秋往、岁月如梭,近二十年过去了,前些年树小,我的工作又忙,没有怎么关注过我家的果树,妻子喜欢种花养草,时常剪枝、上肥、浇水精心栽培,我只是坐享其成,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欣赏绚丽,在果实收获的季节品尝美味。</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除了看书读报和偶尔的娱乐,闲暇时间多了起来,有时帮妻子做一点家务,有时也关注一下果树。令人惊喜地是今年的果树特给力,结了大约五六百个油桃,到了五月底树叶翠绿欲滴、果实姹紫嫣红,煞是一片好风景。邻居W大姐赞叹说:你们家的桃子太诱人了,要是看不好,你吃不上几个。此话是在提示我,要注意守桃。</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里平时是不断水果的,基本上都是苹果、香蕉、葡萄、西瓜之类,吃桃相对比较少,即便家里买了桃,我最多也就吃两三个。获得了这样的丰收,成熟的季节只有一周的光景,又发愁吃不掉的果实会烂掉,妻子摘了一些送给本单元的邻居,岳母带了一些给妻妹一家,但还是吃不及,我就给几个要好的战友打电话,让他们带着小孩来采摘娱乐,不料,不知是因为孩子学习忙还是家长事情多,一家都没来。临近周末,我几次欲邀又止,不请吧季节不等人,桃子马上熟过了,再请吧是不是有些热情过度,我犹豫再三没好再发出邀请。一天吃十几还有剩余,吃不掉又无好朋友来采摘,过剩的果实成了我的心事。</p><p class="ql-block"> 笔者是军队退休干部,住在军营的小区,按说在军队大院里,邻居多数都是战友、同事,应该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谐的氛围,用不着担心果实丢失,但在这个浮燥繁杂物欲横流的年代,军营早就不是一块净土,折花毁草、偷摘果实的事情常常出现,尤其可气的是,有些人不等果子熟透就给人家糟蹋掉,让精心培植的主人好不伤心,有个退休的Y高工在他栽种的果树上挂个牌子:“此果某月某日成熟,请手下留情,待果子成熟后采摘!”但无济于事,没等到成熟那一天,果实几乎全部不翼而飞。特别是我们家的桃子是纯天然绿色无公害水果,更具有诱惑力,在这样的情形下,守桃的任务我还真的要认真对待。</p><p class="ql-block"> 五月底六月初这段时间,妻子外出购物、上课(老年大学),我就自觉负责起守桃的任务。退休之前常想,退了休要做点学问或练书法学个一技之长,但真退了以后,想做到这些还真是不容易,你在职时做不到的,退了休以后还是难以做到的。退休后倒是有几个好朋友邀请我去帮忙,其实也就是打工发挥一下余热,当了十几年领导干部,虽说不是养尊处优,而且经常出操、锻炼,但毕竟工作、生活条件比较优越,身体逐渐有些娇贵经不起折腾啦,一天吃不好就便秘,三天不调到就上火,夏天热狠了会起痱子,冬天气温过了零度就嫌冷,几天不锻炼身体会发轴,运动量稍过又会疲劳,适应艰苦生活的能力越来越差,外出做事能适应吗?即便如此,退休之后平时我是不在家待着的,主要是到原来的办公室看报纸看书,有时到老干办打台球,偶尔写点回忆录、感想或随笔散文,我觉得这样对锻炼脑筋,防止老年痴呆症是最好的方法,比起打麻将、打扑克效果要好得多。</p><p class="ql-block"> 我守桃的水平完全是业余级别的,在看书的同时大约是每半小时左右朝桃树的方向观察一次,就这样还是发现了七、八个猎桃者。L君是我任军务处参谋时的车队驾驶员,现在已是营职干部,他并不知道那棵桃树是我家种的,不知何故他不拿自己当外人,先是给朋友的女儿S同学摘了十几个,下午又开车带媳妇孩子来继续品尝,好在他们手下留情,也就摘了二十几个。H、Y女士是我两位好朋友的家属,俩人一边摘、一边吃、一边讲:桃子不甜!摘了十来个后,边吃边有说有笑地离开了。摘就摘吧还要讲桃子不好吃,我们家桃子惹你啦!还有三四位平时不太熟悉的路人,环顾左右终经不住诱惑,动手狂摘一气,满怀收获的喜悦回家去。</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几幕我忍俊不禁,几次想发出一点警示又犹豫而止,有的是朋友,有的是熟人,虽然有的不熟悉也都是一个院里的人,只要不是带着工具来扫荡的,品尝几个也无妨,虽然我不曾私自享受过别人的成果,但能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恩惠一点给别人,对自己又有多少损失呢?自己吃不完的果实,分享给周边的人,不也是在帮助大家贡献社会吗?这样一想,对于我没能很好地完成守桃任务也就释然了。</p><p class="ql-block"> 我想如果每位种植者都有格局和情怀,愿意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拿出一部分让周边的战友、邻居、朋友分享;如果战友、邻居、朋友都能怀有感恩之心、崇敬之情,在果实成熟的时候有修养、有节制地分享贡献者的劳动成果,我们的家园不就更美好、更和谐了么!</p><p class="ql-block"> 把自己的剩余资源拿出来与邻居、朋友分享,对周边人的劳动成果珍惜、爱护并坚持不去动用,这应该是一种境界。由此延伸下去,如果占用资源多的仁人志士能够把自己的剩余资源拿出来奉献爱心与大家共享,岂不是离共同富裕的目标更近了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