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福建泉州,有这样一句话,"半城烟火半城仙",说的是泉州城中寺庙众多。无论你走到哪条巷子哪条街,基至下一个拐角处,就能看到一座庙宇。泉州市有佛庙、孔庙、关帝庙、伊斯兰教寺院、基督教堂、妈祖庙等等。千年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南佛国"等名头,也有"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等说法。众多神明在这里扎堆,彼此和谐共处,这里的普通市民以做生意谋生者为多数。对他们来说拜神明就如一日三餐那样是必不可少,如呼吸一样溶入到每一个泉州人的生命之中。</p><p class="ql-block">2月25日,今天上午安排去泉州风景靓丽的西湖公园。因为要把泉州之旅浓缩成三集,必须要突出重点景点和舍弃另一些景点的图片。如果有朋友在泉州呆的时间多,建议可以上西湖公园走走看看。这里公园的一大特点是园内靠背长椅多,每隔50米就会设一张长椅让游客休息、观景。所以说特别适合老年旅游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下午近2点坐电瓶车公交到了泉泉鲤城区关岳庙附近街区。</p> <p class="ql-block">泉州关岳庙,道教庙宇。因主祀关圣帝君,附祀岳王,故名一一关岳庙。关岳庙始建于宋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很多闽南人远赴四大洲五大洋。泉州人最早供奉的神为海神。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信服关羽,下令泉州七个城门要建七座关帝庙。当时泉州刚经历改朝换代,经济不发达,要建一座庙并沒有经济能力。然将这间水神庙改换作关帝庙。从明代到现在已历经600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眼前看到的关岳庙和左右的三义庙、崇先殿三座并列,各有前殿、大殿三进深。后进新建仿古建筑一幢。庙内香火终年旺盛。信徒远及东南亚及台湾地区。-</p> <p class="ql-block">燕尾脊、红瓦是闽南建筑的独特风格。</p><p class="ql-block">现今的关岳庙1914年民国三年曾大规模重修,并将三座神庙连成一体,形成结构对称,庙形壮观的建筑群。修复后的殿宇受南洋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影响,并利用泉州地区木雕、石雕、和泥塑造型的区域工艺工匠的优势。把屋脊剪瓷龙雕,造型各异,并配上民间喜闻乐见花鳥走兽体现在闽南古建筑的精美艺术制作中。</p><p class="ql-block">在近百年民居建筑中就闽南地区和岭南地区都会非常高调地彰显经过夸张地在庙宇屋脊、宗室祠堂建筑上化巨资用剪瓷龙雕、泥塑彩浍,及其奢华地装饰屋脊。</p><p class="ql-block">这种极度奢华的建筑装饰,反映了一个地区一方水土人祈求神灵给于发财至富的好运!祈求古去的先人保佐自己的子孙们平安多福的一种强烈的期盼愿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在拍摄屋脊局部时,被精美传神形态和形态各异的造型深深的震撼。我并不主张过度的装饰。但眼前看到的一切真的是为数不多的建筑艺术精品,就像梵蒂岗内圣彼德大教堂内庭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装饰风格产生的内饰物的精美图案和色彩让人叹为观止一样。</p><p class="ql-block">中国建筑、家俬、服饰到了宋代在沿袭汉唐极简风格的基础上工艺做工上特别讲究精细带点奢华。至明代演变成极简风格。清代初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首先从广州、福建泉州等地在建筑和家俬上开始大量盛行欧洲的巴洛克奢华风格。我们在泉州的建筑物上已经领略到受这股流行风格而习卷整个中华大地。受影响最深的是江南家俬的营造开始以流行方式在木器上雕龙刻凤雕花鸟虫鱼走兽的流行趋势发展了200多年。</p> <p class="ql-block">精美绝伦的木雕和石雕工艺!</p> <p class="ql-block">庙内唯一遗存的明代砖雕精品。</p> <p class="ql-block">关岳庙内对大樑 精雕细琢非常用心,所选木料都是经过油漆防腐处理过的。唯独屋面下的盲砖工艺处理没有苏派建筑做得雅致地道。</p><p class="ql-block">苏南地区建筑讲究沉稳、含蓄、低调不夸张。再次印证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至理名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自进入关岳庙内,进庙和在庙门前烧香拜佛祈福的年轻人成群结队好不热闹。个人觉得泉州人信奉佛教道教的人从年长到年轻人是代代传承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求神拜佛信奉神明是泉州人的一道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应该是立久千年的在民间流传经久不息的一种民俗文化。关岳庙门前立的巨型铁鼎内善男信女投入鼎内的香火鼎盛!</p> <p class="ql-block">离开香火旺盛,绵绵不绝的善男信女人群,我们去距关岳庙附近只有200多米的泉州最古老的也是最大的一座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位于市区塗门街中段北侧名:麒麟寺又音译为艾苏哈卜寺始建于北宋1009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伊斯兰教寺之一。主要建筑有大门、奉天坛、明善堂三部分。</p><p class="ql-block">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在伊斯兰世界也是有数的古寺之一。清净寺是我国与阿拉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p> <p class="ql-block">在清真寺街对面也建了一个类似清真寺大门相对应的一个门楼。这在建筑上称为对应手法。就象我国一民间大宅门口为防刹气必会建一道防刹的大照壁为对应。也可称为平衡之法。</p><p class="ql-block">必过穆斯林在建筑物对面见一个一模一样的门楼也是起平衡、对应作用?或者是1十1总会大于2,显得不过于孤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拉伯泉州清净寺古建筑大门通高12,3米,基宽6,6米。门宽3. 8米。朝向南,建筑采用花岗岩和辉绿岩砌叠而成。大门采用伊斯兰教清真寺全球统一的穹形顶结构建造。由三个层次四个高大相连的尖拱门组成。第一尖拱门高10米、宽3,8米,用辉缘岩筑彻,顶部为蛛网容形构,门楣上嵌有阿拉伯文古兰经文横额。上写:"万物非主,唯有真主"字样。</p><p class="ql-block">第二尖拱的高6,7米,顶部用花岗岩刻制,拼成蜂窝状窿形如藻井的非常炫目的石构图案。第三尖拱门高4,3米,与相距4,5米、高4,03米的第四尖拱门连成一体。门顶作半个纯圆形穹顶。整个大门由四门三室重叠相连组成,其门庭结构独特环环相扣,在视觉上有如星空望月之深遂之意。</p><p class="ql-block">我没有上大门屋顶观看。据说大门尾屋顶作半个平台,名望月台,是伊斯兰教斋月用以望月、决定起斋日期的地方。围台的三面筑回字形箭垛子,使大门更加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奉天坛遗址。</p><p class="ql-block">奉天坛又称礼拜殿,在门楼西侧,屋顶己倒塌,殿内尚存支撑屋顶的基础石柱7根。坛的四周围墙均为白色花岗岩石砌成。奉天坛南围墙全长23米,高6米,墙厚1,02米。墙高1,82米处并排开设八个长方形大石窗。窗孔高2,85米,宽1,8米…。</p><p class="ql-block">岁月无情!千年来就是石制建筑也有不堪的时候!更何况在一年四季雨水和海风劲吹的闽南之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奉天坛是穆斯林诵经礼拜之所。坛内壁龛内刻有浮雕《古兰经》铭文,嘱商业不能使他们疏忽而不纪念真主、谨守拜功和完纳天课。又嘱:船舶在海中帶着真主的恩惠而远行,以便指示……。简单的几句真主叮嘱的话,会让目不识丁的船员牢记于心。意味着为远航而来的伊斯兰来泉州的信徒们牢记真主的嘱托而不忘初心。反映了穆斯林严格的教规及其精神追求。</p> <p class="ql-block">记得在内地的穆斯林清真寺在300年前建的清真寺都必须要按中原庙宇建筑的形式建造,象尖顶穹顶之类的建筑被认定为是异端而不被朝庭接纳。</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的清以前的穆斯林礼拜堂就是如佛教庙堂改良版模样只能在庙堂室内的内饰上添加穆斯林该有的元素。</p><p class="ql-block">我想奉天坛遗址这样的全穆斯林风格建筑只有在远离中央政府数千里之遥的泉州海边得以修建在当时会有多大的风险?这个石头建的异族建筑如此结实耐用怎么会塌了呢?它是被当时的中原皇朝销毁的还是自然災害震塌的我们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在新建的穆斯林奉天坛。但新建的奉天坛是神圣的穆斯林清纯之地,非穆斯林信徒不得入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必过在迪拜阿布扎比清真寺和土耳其国内所有清真寺并没有限制外族外人的进入参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年前,作为中国南方的四大港口之一一一泉州港的商船就已经东至日本、琉球、三佛齐(印尼港)。10至14世纪,世界海洋贸易迎来了一个光耀史册的繁荣期。那时泉州港帆樯如云,一艘艘满载丝调、茶叶、瓷器的货船纷纷出港,-批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物品忙于卸舱。</p><p class="ql-block">15世纪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的西方彩色插图上记录了当时泉州港进出口贸易的盛况空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我们离开清真寺去一公里外的另一处景点。</p> <p class="ql-block">十字路口的建筑屋顶泉州人都会毫不掩饰他们非常喜欢的燕尾屋脊的张扬的风格!</p><p class="ql-block">我耳边又响起了闽南人最喜欢的一首歌:爱拼才会嬴!</p> <p class="ql-block">在老城区的每条小街小苍都会见得到受人欢迎的便捷交通工具一一公交电瓶车。我们在路边一招手上车扫码就OK。</p><p class="ql-block">过后去了附近的承天寺,因为是近30多年重修的,已经失去了观看的意义,我就省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次日2月25日去了濒临海边的崇武古城。</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出落于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海滨,。明1387年,为抵御倭寇所建。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彻古城,是明政府为抗击倭患,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石头建筑。城内有四个城门,南北门相距约500多米,在西门相距约300多米。东.西、北三座城门相似,各有两道城门。外加筑月城,上建城楼,城门上各设烽火台一座,南城门则外加设一照壁。设建照壁的作用有二点:1,风水上防刹气。2,起防御抗敌作用。</p><p class="ql-block">在中原地区和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在冷兵器时代建一座城市设的城墙和城楼之外必建围城的大而深的护城河。城外500 ~1000米范围内都不充许有树木、建筑等障碍物。</p><p class="ql-block">我想崇武古城南门面对大海,在距南门30米的地方建一个能藏百把人的兵士更便于出击和防御。</p><p class="ql-block">我查阅资料,在明代史料中《明史·日本传》里又说:"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嘉靖实录》里也说:"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海盗)居十七也。正确说法是:在海滨袭忧的倭寇中每十个人中有3个日本人,7个中国叛逆之人。可见明代的海防线有多脆弱,幼时读的戚继光大战倭寇的故事真叫一个刀光剑影。当时戚家军人用的佩刀,一种带长柄的长一米七的朴刀是战胜倭寇的利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泉州市沿海的突出部,泉州弯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𡷊"。</p><p class="ql-block">据《崇武所城志》载:城四方设门.东、西、北三面月城,南无月城。南城门外照壁用于防卸用的屏障。</p><p class="ql-block">何为"月城"?瓮城又称月城,曲池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多呈半圆形,少数呈方形或矩形。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所谓月城是因形似月形而称月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城门及门楼保存完好。在城墙上"东城位置特别厚设一座观察台专门防贼在潮起潮落时的突袭状况。过后1574年又在南北西三面城墙头设带有欢察敌情的欢察室和观察小孔。以便安火铳。每一个观察台可容纳数十人。这些观察室距城门约50 ~100米左右。现均完好。</p><p class="ql-block">另环城还有嵩舖26座,系供守城土兵休息用。</p><p class="ql-block">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重加整修。过后因经济重心北移长江流域,失去了军事上的作用。</p><p class="ql-block">至20世纪80年代,古城已失修140多年。</p><p class="ql-block">1987年国家拨款对古城进行全面重修。如今古城修复仍在进行中。请随我的镜头继续往后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泉州崇武古城海边气温零上5度,体感温度3度。海边海上吹过来的5级阵风呼啸而过!</p> <p class="ql-block">我在一边取景拍摄,只听得夫人声音在喊我。抬头住声音的位置看过去,她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站在高处不敢下来。我迎着巨大的风阻艰难的往上去迎夫人。待我跨上高处平台上时我气喘吁吁半天缓不过神来。我拉着夫人的胳膊慢慢的沿石阶拾级而下……。</p><p class="ql-block">在福州、泉州七天行程中,凡爬坡,走快了都会感到气喘吁吁!这在过去都是没有的情况。当时我只觉得也许是患了轻度肺气肿,并不在意。之后在写泉州篇第一集的时候,我们正好要回内地了。到了内地做了深度检查,才发现气端的病灶是心脏心包积液。然后马上住院治疗,过后又查出腸道有息肉,再做手术。如此这般前后差不多二个月。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我感悟到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个和谐的家庭,平安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福报!其它的一切通通都不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三人专门上了有4米多高的崇武古城墙。</p><p class="ql-block">城墙厚度1,2米。箭垛高1,5米。箭垛厚30公分。由石块彻成。我们站在狭窄的城墙上,如果二个象我这样宽厚的身体的人并肩前行走路小心点应该没有问题。要快步跑恐怕会跌落下去。</p><p class="ql-block">我们虽然站在城墙上步行。背后吹过来的海风冷且推力很大。我们小心翼翼走了600多米,在西门的一处只有60公分宽的窄幅石梯,扶着石壁小心走下地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冷兵器时代,对付流窜的流寇、海盗这类城墙还能应付。这种30公分的碎石彻的石墙在过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用一颗手榴弹就可以炸裂这种城垛。用三颗捆梆的手榴弹就可以炸开城门了。</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内都修有关帝庙。关老爷义字在先的理念得到了普天下的老百姓们的热情追捧,</p><p class="ql-block">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凡是特别提倡的也是许多人做不到的。故而大力提倡,模拜也在情里之中了。</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头远眺,往事如烟!尊重历史,以史为鉴!</p> <p class="ql-block">目测门洞高度2米5左右,出口门洞更低。大概骑马进城的士兵进城门必须弯腰才能通过。</p> <p class="ql-block">在崇武古城内转悠。一处尼姑庵占地面积还不小。</p><p class="ql-block">我在想,小小的崇武古城。一个靠海吃海的渔村,哪来那么多银子建4、5个庙堂供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还有城隍庙?老百性肋紧裤腰带过日子挤出来的银子修的?真服了那个时候的先民们。</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里唯一幸存的明代遗留下来的砖雕精品。画中《辉升极南》寓意:功德兼隆、步步高升、蒸蒸日上之好意头之意。</p><p class="ql-block">图中笑容可鞠骑着梅花鹿的老寿星在踏着轻快步伐的梅花鹿的引领下,引领手抱萝卜和高举笆蕉叶的童男童女朝着幸福的方向齐头并进。右上角的蝙蝠代表着福禄齐天。可见幸福的面庞是一致的。幸福祥和是我们每一代人追求的最高目标。</p><p class="ql-block">细看画面,造型唯美,砖雕刀法娴熟线条流畅。人物刻划栩栩如生。中国民间匠人在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的工匠精神是清以后的人无法比似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过去手工制作的是艺术品,现在通过机器做出来的产品最精细,缺少了古代工匠一刀一刀剖出来的更传神的艺术气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崇武古城内石制建筑一幢紧挨着一幢。之间留的过道不宜2人并肩前行。这种狭窄的巷道适宜阻击进犯的敌人。</p> <p class="ql-block">矮小狭窄的城门洞也是为了更好的防守。</p><p class="ql-block">一个小小的崇武古城,让我们见识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顽强生存的进取精神!自古以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生活哲学的最佳展示!</p><p class="ql-block">再见了!崇武古城!</p><p class="ql-block">下集第三集将会介绍千年古桥《洛阳桥》和有千年历史的《天后宫》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各位美友们咱们第三集再见👋🏼。</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