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育的融合”美术教育沙龙活动心得

周静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我们去了万宁东岭学校送教下乡,为乡村学校的学生带去了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及社团活动。</p> <p class="ql-block">  我围绕着此次活动的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领七年级10位学生领略了中国传统的“门”文化,将眼光投向了古代大门的“辅首衔环”上,中国的门环也被称为辅首,一般为兽头状,这种兽面纹样,除了装饰作用也有辟邪镇宅的寓意。这节课结合轻粘土的特性及装饰技巧,<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门环的来历形状、结构等相关知识。</span>带领学生欣赏真实图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想象兽面的五官,眉毛、眼睛、鼻子、耳朵、嘴巴。</span>通过夸张的手法再现了门兽的威严。</p><p class="ql-block"> 有同学说:“以前在一些古老的大门上见过,就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今天太长见识了,明白了铺首衔环还有这么多的秘密。”小小的铺首街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成果,既是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文化教育的生动教材。</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创作中,孩子们兴致盎然,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大家在欢声笑语中,不到2小时的时间,闪耀着历史金光的铺首街环“魔术化”地再现了。</p> <p class="ql-block">  艺术作品是没有美和丑之分的,只要是用心完成的作品,它都应该值得我们去尊重和欣赏。我们要做到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现力,用他们的手尽情地去塑造自己的世界,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梦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课后,施琼英老师建议我去文北中学考察,寻找溪北书院的文化元素,利用轻粘土表现书院特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与施老师同行去文北中学的路上,头顶蓝天下的月亮,拍照留念,也保留在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  她给学生上课,我去搜集素材</p> <p class="ql-block">  美美的施老师,永远都带着治愈别人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在溪北书院的大门上也看到了辅首衔环,窗框上的浮雕、独特的窗棂和屋檐上的脊兽,都是可以用来开发课程的素材。</p> <p class="ql-block"> 感谢施老师指点迷津,在我低落时鞭笞提醒,在我进步时鼓励肯定,在我努力时大力支持。我将继续奋进,不负您的期望。</p>

辅首

衔环

学生

老师

书院

铺首

文北

溪北

门环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