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坎儿井是中华文明的产物。流淌了两千多年,是大地浓浓的血脉。正是这娟娟不息的地下水流,养育着吐鲁番生生不息,情同手足的新疆儿女。“坎儿井” 雪山顽石为你低首, 大漠风沙为你让路, 你没有长江的奔腾,却充满诗情画意。这是我对坎儿井的抒怀。</b></p> <p class="ql-block"><b> 水,是绿洲生命之源。 吐鲁番可用“旱、热、风、沙”这四个字概括了吐鲁番的生态环境。艰难困苦的生存环境磨砺了吐鲁番人的意志,现实大地逼视着吐鲁番人最终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坎儿井”正是在这种困境中应运而生的产物。</b></p> <p class="ql-block"><b> 吐鲁番的坎儿井,举世闻名。共有一千六百多条,分布于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的皮山、库车和北疆的奇台、木垒、阜康等地。其中以吐鲁番最为集中,数量近千条,总长约5000公里。正因为有着像人体血脉一样的坎儿井分布在天山脚下,才使得类似吐鲁番一样干旱燥热的地方有了大片生命 的绿洲,终年清水畅流,滋润着万物生灵。有人把坎儿井与长城和古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工程,是不无道理的。由于坎儿井创下中国最长的地下水道记录,人们把坎儿井与中国长城、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人造工程”之一。又因坎儿井的智慧构想、工程的宏大艰巨,又被誉为“人类文明的三大奇迹”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坎儿井,从久远的时代流淌至今。它贯通历史、贯通吐鲁番大地的血脉之水、智慧之水,其长度几乎等于中国黄河的长度。其年出水量达5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火焰山水系的总流量。正是这些脉管一般的井中之水,伸向一片片绿洲大地,滋润着村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吐鲁番子民。</b></p> <p class="ql-block"><b> 提起坎儿井,让我想起一首诗 “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罗洞口烟。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 。诗里描写的是竹筒引水,但完全可以借来形容吐鲁番的坎儿井。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坎儿井这一伟大发明,今天的吐鲁番大地究竟是个什么样子?</b></p> <p class="ql-block"><b> 尽管吐鲁番的戈壁滩依旧是那样苍茫,天气依旧是那样炽热,可是由于有了纵横交错的坎儿井,进村入户,于是,家家有清水,户户垂杨柳,绿树成荫,水渠成网。在那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绿洲里,在那枝头累累的果林里,似乎很难找到荒凉的影子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