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er Morhen(The Witcher 3: Wild Hunt Soundtrack)》——Marcin Przybyłowicz 随着John Wick在黎明黄昏前的枪焰消散,《疾速追杀4》的故事也随之落下了帷幕。对于《疾速追杀》这部经典的动作电影,它的系列未来会如何发展,我们尚未可知。但相信喜爱这个系列的观众肯定无法释怀于被称之为“baba yaga”的John Wick会就此陨落。这里可能有读者好奇了,John Wick不是“夜魔(boogeyman)”吗?怎么成“BaBaYaga”了?“BaBaYaga”可是斯拉夫文化中著名的女巫——芭芭雅嘎(Баба-яга)。那么一位强大的杀手为何会用一名女巫的名字作为自己的代号呢?而这个女巫又有着什么背景呢?今天就让俄罗斯万花筒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位在斯拉夫文化符号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女巫芭芭雅嘎吧。 <h5><i><font color="#b06fbb">芭芭雅嘎的鸡脚屋</font><font color="#ed2308"><strong></strong></font></i></h5> 芭芭雅嘎的起源由于年代久远已不可知,有说法起源于白俄罗斯地区,也有说法来源于波兰。但无论起源于何处,在民族融合带来的无数文化冲击中,无疑成为了斯拉夫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于历史长河中,她在故事中也仿佛如巫婆一样不断变化着自己的身份,但无论故事的情节如何,她的形象却都大差不差。她浑身邋遢,面部长满了骇人的麻子,扭曲的皱纹使人无法看清她的眼睛,她驼着的背如同巨大的包袱压的她伸不开自己矮小的身躯,手里拿着一根挂满了骷髅的木杖。她生活在森林里,居住在一栋有着鸡脚的木屋,而这双鸡脚也会带着木屋四处移动让人们摸不清她的踪迹。她的木屋也十分阴森,木栅栏上挂满了骷髅人头,骷髅头上点着一根散着冷光的蜡烛。与大家印象中类似的女巫相同的是,她也有魔法扫帚,但并不是用来飞行,她乘坐一个神奇的木臼,或者说是木桶飞行,而用扫帚清扫自己飞行的痕迹。 <h5><i><font color="#b06fbb">民间流传的芭芭雅嘎形象<strong></strong><strong></strong></font></i></h5> 在广为流传的版本中她会引诱孩童进入漆黑的森林,当孩童迷失于其中时,她的木屋就会显露出来。当孩童进入木屋中时会被眼前温馨的装饰与慈祥的婆婆所欺骗,婆婆会邀请他们一起享用丰盛的晚餐。而当孩子们大意转身时,她便会把孩子推进火炉里,孩子们惊恐时看见的确实一个面目可憎的老妪正把他们当作晚餐。虽然这个版本的芭芭雅嘎听起来非常恐怖,但细细想来却颇有一点家长用来吓唬孩子的“大灰狼来临”的意味。这也是苏联时期最广为流传的版本,而在同时期的影视,动画或文学作品中,芭芭雅嘎则都是邪恶的代名词。 那么杀手John Wick又和芭芭雅嘎有什么渊源呢?这里其实时编剧混淆了“夜魔(babayka)”与“芭芭雅嘎(BaBaYaga)”这两种形象。夜魔(babayka)也是一种神话生物,是一种潜伏在阴影里吃人的怪物,而在俄语中这两个单词的发音相似,难免使人混淆,且在第一部中反派威戈回答儿子的原意是他比夜魔更加强大。而导演及制作人对这一误解似乎也有所意识,在电影第三部的图书馆情节中Wick用一本《俄罗斯民间故事》护体,这这本书的封面就是芭芭雅嘎女巫。而且还在剧情中给John Wick套了一层俄罗斯头巾,这一打扮还真让帅气的基努李维斯变成了个老婆婆。<br> <h5><i><font color="#b06fbb">带上俄罗斯头巾的基努李维斯</font></i></h5> “夜魔(babayka)”与“芭芭雅嘎(BaBaYaga)”的词根都是baba,在起源的古印欧语中意味着先祖与不朽,而继续推究,这个词根在后世意味着一种超自然,可怖的存在。而正是这一解释,也许从词语的构成中我们可以窥得一丝芭芭雅嘎的历史起源。在历史考究中,芭芭雅嘎被认为来源于芬兰部落的玩偶,这种玩偶象征着死人的躯体。这些死尸被安置于木屋中。众所周知的是,极北地区的土地寒冷坚硬,难以开挖,死尸很难埋葬于土中,所以会被安置在木屋里。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些木屋由几根类似于鸡脚的木桩支撑,也许这也就是芭芭雅嘎鸡脚屋的原型。人们把去世的亲人尸体放置于这些房子中,于是它们的名字后来被称为死屋。通常这些房屋也被修建在森林深处,被认为是部落的圣地,是禁止参观的,也许这也正是斯拉夫人对于灵魂和自然的一种敬畏。 <h5><i><font color="#b06fbb">木腿支撑的房屋</font></i></h5> 另一种起源也带有着类似的神秘色彩,在一些早期版本中芭芭雅嘎并不是邪恶的巫婆,而是一位睿智又能与自然神灵沟通类似于“萨满”的女巫形象。这一版本北欧部落十分相似,男孩们需要通过一些仪式使自己成为坚强的大人,而芭芭雅嘎就是帮助他们的“中间人”,至于怎么成人就不可考了。但从神话里她将孩子们推入烤炉里的行为来看,有学者便认为或许是让孩子们跨越篝火或者火堆来证明自己的勇气。值得一提的是,在斯拉夫部落里如果孩童生病,父母会将他们放入加热的栅栏里一段时间,他们认为使病人发热是一种又助于痊愈的方式。这种治疗方式有点类似于今天人们常说的“汗蒸”,或许也正是这一方法,也成了女巫吃孩童的形象起源。 <h5><i><font color="#b06fbb">“发热”的治疗方法</font></i></h5> 随着基督教在罗斯的引进与本地化,东正教成为了俄国的国教。带有着“女巫”与“异教”双重属性的芭芭雅嘎可就遭了大罪,不但被剥夺了“森林之母”的头衔,也从这一时期开始芭芭雅嘎以一种邪恶的形象流传下来并为人们所熟知。不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在文化交流自由密切的今天,芭芭雅嘎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她在各种影视或其他艺术作品中频频现身,甚至成为了一些超级英雄作品中的常客甚至成为了文章开头的“杀神”John Wick。但无论是何种形象,芭芭雅嘎都被视为了俄罗斯的一种文化符号,也不失为一种成功。<br> <h5><i><font color="#b06fbb">中世纪疯狂的“女巫狩猎”活动<strong></strong></font></i></h5> 那么后世都有哪些芭芭雅嘎形象令人们印象深刻呢?俄罗斯万花筒会在下期栏目里为大家一一揭晓,请大家敬请期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