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书画第一笔

齐海鸥

<p class="ql-block">王可人,笔名:王何,1928年12月生于浙江省嘉善县一个农民家里,因祖父早逝,家景衰落。只上了四年私塾,15岁在西塘镇布店做学徒。王可人自幼喜爱书画篆刻闲余时间专研书画,尤其喜欢在扇面上书写作画,后加入嘉善县“。平川金石书画研究班”。20几岁时王可人曾与友人举办书画展。1947年他得到书画名家吴湖凡、沈禹的指导,学习。1948年5月参加工作,1951年参加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1952年从上海到新疆,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一兵团六军十七师财务科工作,后调宣教科,他把自已一生奉献给了这块土地。王可人先生将全部的心血投入到书画艺术的世界里,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新疆分会理事、新疆老干部书画学会理事、新疆兵团美术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六师五家渠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届人大代表。为六师文化艺术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一生画了近100幅毛主席画像,誉为红色书画家。1993年12月26日不幸因病去逝,享年65岁。</p> <p class="ql-block">戈壁大漠五家渠,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第一野战军六军十七师(六师前身)先头部队刚刚进驻五家渠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七师师长、后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的程悦长将军,是勘察五家渠万古荒原的第一人。1961年在北京因病逝世。</p> <p class="ql-block">一九五八年修建的八一俱乐部,是当年六师最宏伟的建筑,是五家渠人看电影、开大会、文艺会演最热闹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七O年代,经过维修后的八一俱乐部改名为八一影剧院(王可人先生书写),王可人曾担任“八一影剧院”的俱乐部主任,这里曾经是他工作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王寿臣,1923年出生于河北高阳,1938年参加八路軍,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九四九年跟随王震将军进疆,平叛剿匪,为新疆和平解放和屯垦戍边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王寿臣同志,1961年起任兵团农六师师长,党委副书记,前后任职三十多年,对六师有很深的情感,他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大胆起用人才。关心爱护王可人先生,任命他为八一影俱院的俱乐部主任,师文联主席,在生活上给予他关心爱护,在困难时期解决了住房问题,使王可人深受感动,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王可人先生是兵团六师不可多得艺术人才,为兵团六师文化艺术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就在他患病离世之前,还精心书写了一副楹联赠送给曾对他一生有知遇之恩的王副司令员,上联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下联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表达了他对王副司令员知恩图报,重情讲义,无限的深情厚谊。王可人先生不幸于1993年病逝,享年65岁。王寿臣副司令员因病于2005年逝世,享年82岁。</p> <p class="ql-block">1983年5月17日上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的陪同下,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帮访问五家渠,受到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p> <p class="ql-block">大漠书画、第一笔(王可人2017年11月19日修改稿)——记中国书协会员当代已故著名书画家王可人先生;作者:王学正———1988年,一位来自新疆大漠书画家,正在上海、杭州举办个人“大漠书画展”。展馆中上百件书画艺术精品。首次登场亮相,引起世人注目。观赏者由全国各地纷至沓来,赏析观阅。无不为之惊叹喝彩,赞不绝口,博得了众多专家名人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喜爱收藏。王可人的作品先后入选郑州“国际书法篆刻展览”、“开封国际书法大展”及“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广西五省书法大展”,被省级博物馆收藏,并在报刊上发表,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名人辞典》、《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大全》、《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等。享有如此殊荣盛名远播的书画家,就是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新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六师文联副主席著名书画家,王可人先生。王可人,笔名王何,1928年12月出生于浙江善县一个农民家里,因祖父早逝,家景衰落。只上了四年私塾,15岁时在西塘镇布店做学徒。王可人自幼喜爱书画篆刻,闲余时,学习钻研书画,尤其喜欢在扇面上书写作画,后加入嘉善县“平川金石书画研究班”学习。20岁时,王可人曾与友人举办书画展。1947年他得到著名海派书画名家吴湖凡、沈禹钟先生的指导,学习《毛公鼎》、《散氏盘》、《宋鼎》等金文及《史晨碑》等汉碑,继入楷行草书,学习“二王”及赵雪松、宋克、王铎诸家书法。1948年,上海解放后,王可人进入上海教育出任编辑、科长。1951年以旧职员的身份进入上海华东大学学习,1952年进疆,分配在农六师作统计工作,1960年进师宣教科,先做行政,后搞宣传。做好宣传工作是六师这支英雄光荣部队的优良文化传统。具备书画艺术专长的王可人先生,在火红的六十年代,如鱼得水,大显身手。六师的老同志都记得,当年在六师的师部团场比较高大的建筑物的墙壁上,部门机构的门口,建立的毛主席语录台面墙上,到处都能看到出自王可人先生之手的毛泽东不同时期的巨幅画像,毛泽东诗词书法等。不管炎热的盛夏,还是寒气逼人的初冬,人们都能看到王可人先生站在高高的架子上,挥毫作画辛苦的身影。他的书画艺术以及对文化事业由衷的热爱,无私奉献的精神,都给六师的军垦人留下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广大的军垦人,不仅从他的宣传画作品中领悟了伟人世代精神,也享爱了他的书画艺求的品味,并有效地推动了六师文化建设。王可人先生也由此名传六师,远扬兵团,乃至全疆,成为兵团军垦史上第一代第一位著名的书画家。在文革中,王可人因为旧职员的历史问题,受到冲击,被定为阶级异已分子,反革命黑帮等罪名,一度中止了书画创作。文革结束,他的问题得到平反昭雪,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处处小心冀冀。办事缩手缩脚,大小事都找领导请示汇报。他的这些反常的举动让老领导王寿臣副司令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六师文化事业,为了让这位造诣很深的书画家能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才智才华,他向王可人先生伸出了热情温暖的手。不久,王可人先生担任了“八一俱乐部”主任,王可人一家从一间小的房间里搬进了一位老红军曾经住过的宽敞大房子,1985年王可人先生被选为六师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老领导的关爱呵护,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温暖了王可人这位老书画家的心,他重新焕发出了充满激情的艺术青春。他勤于耕耘,笔耕不辍,大胆创作勇于创新,书画作品由此进入了艺术人生的顶盛时期。并且走出了兵团,走出了新疆,成为中国当代书画界著名艺术名人。纵观王老先生的书画作品,是一种探索创新的精神,是一种人格魅力,也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和一种崇高的境界。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奉献,承前启后,影响着一代人,推动着军垦书界、画坛的发展,为军垦书画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其书法法度谨严,结构工整,行笔流畅,朴厚的秀润,以深厚的传统功力布局,圆润的笔力彰显各种书法的艺术特征,真正的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书法同源,王老先生的书法功底和深厚的文学、美学底蕴。奠定了他以诗入画,以画写意的艺术格局,使他的画路有与众不同的宽广开阔,让他的画风有了与众不同的清新高雅。王老先生擅长山水,笔下的山水画作,行笔流畅,刚柔相济,大幅气势恢宏,小幅情趣盎然。近山清奇,远山苍莽,群山如簇,溪流如链,山水真韵,生生之气,令观者回肠荡气,心旷神怡。古人云:德大于才是君子。令人佩服的。王老先生的书画作品好,人品更好,在六师他是一位德高望重口碑极好的人,一提起王老先生,大家都会赞美他“德如清露不染尘的品行”。王老先生虚怀若谷,淡泊名利,为人温和,谦虚谨慎,低调处事,为人友善,他的精神气度、学识、修养、才情,让人更能感受到他的仁与智相重的人格魅力。王可人担任诸多文化界领导职务,在繁多的文化艺术外出活动中,他从不要求派专车接送,而是乘公共汽车来回往返;在举办个人画展时,他从不向国家要一分钱,全由自己花钱操办。众多的集体单位或个人索要作品,他也是仗义行善,不计报酬,笔者结婚时,王老先生让儿子王文科给我送来他的一幅书法作品,我如获至宝悬挂在墙上,在当的那个年代。王老墨宝让我那个摆设简陋的新房蓬荜生辉。光彩夺目。成为价值最高的珍品,让我收藏至今。后来,一些朋友得知是王老先生看着长大,与他儿子从小就是玩伴的关系,通过我向王老索字、要画,王老先生也欣然应允,当即泼墨挥毫,满足我的要求。就在他患病离世之前,还精心书写了一幅楹联赠送给曾对他一生知遇之恩的王副司令员,上联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下联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表达了他对王副司会员知恩图报,重情讲义,无限的深情厚谊。王老先生在他的书画艺术人生中,不仅创作出大量的书画精品,还为六师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担任六师文联副主席期间,他曾多次举办书画培训班,为六师培养了一大批文化艺术人才,如:孙宗礼、粱彤谨、鲜于伯沙、闵长庆、何常强、吴晓明等人,现为著名书画家的吴晓明先生,至今还常说起,王老先生在他年老多病的晚年,还亲自带吴晓明赴京向他的老师吴湖凡先生学习请教书画艺术的情景,赞美王老先生的为人和高尚品德。1993年12月的一天,王可人老先生终因劳累成疾,永远放下了手中的画笔,与世长辞,享年仅仅65岁。65岁对一个艺术家的生命来说,正是艺术生命的旺盛时期,假设王老先生的生命再能延续20年,那么他给我们留下的艺术财富就不仅是这些,他的大漠书画展,也不仅是在上海、杭州、也许会去更多、更远的地方。他的早逝是书界画坛上的巨大损失,也是六师文化艺术事业的巨大损失,令人扼腕。有人说:“艺术家的生命有两个,一个是他的自然生命,一个是他的艺术生命”。王老先生的自然生命虽然远去,但他的艺术生命却永远鲜活在人们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王可人先生,在工作室挥毫作画</p> <p class="ql-block">王可人出席人大代表证(1991.5)</p> <p class="ql-block">王可人先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证)</p> <p class="ql-block">王可人先生荣获的奖章</p> <p class="ql-block">铁马风尘革命回忆录(封面设计,六师文联主席王可人先生创作)</p> <p class="ql-block">大漠书法展——沈鹏题</p> <p class="ql-block">参观王可人书画作品展览</p> <p class="ql-block">王可人先生在作画</p> <p class="ql-block">恩爱夫妻,患难与共,酷爱艺术、毕生追求。</p> <p class="ql-block">王可人先生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可人先生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可人先生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可人先生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和朱德委员长在井岗山上(王可人先生的书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1983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帮访问軍垦新城五家渠后,在兵团副司令员王寿臣陪同下,登上猛进水库坝堤,亲眼目睹了雄伟的天山雪峰,军垦战士修筑的水库,碧水蓝天,碧波荡漾,心情非常激动。王可人先生创作了这幅绘画作品《天山瀚海寄深情》</p> <p class="ql-block">滴翠金秋,葡萄熟了(王可人作品)</p> <p class="ql-block">峰恋松立野云轻(一九八九年,王可人作)</p> <p class="ql-block">王可人先生的水墨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寄情天山翠谷(一九九一年,王可人)</p> <p class="ql-block">满山遍野(一九九一年,王可人)</p> <p class="ql-block">《冰雪巡野》王可人作品</p> <p class="ql-block">银装素裹(一九九O年,王可人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可人先生的女儿王湄英老师的油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湄英老师的速写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湄英老师的速写作品</p> <p class="ql-block">《白菊花》王可人先生的女儿王湄英老师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枚槐花》王湄英老师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王可人先生的大漠书画展开幕式</p> <p class="ql-block">王可人先生的大漠书画展</p> <p class="ql-block">王可人先生的全家福(拍摄60年代初)</p> <p class="ql-block">王力扬、王文科,弟兄俩童年时期</p> <p class="ql-block">王可人的三个儿女(右起)王湄英、王力扬、王文科</p> <p class="ql-block">王可人先生的老伴顾功英老人,1926年出生,不幸于2023年2月去逝,享年97岁。</p> <p class="ql-block">黄玉萍老师和父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难忘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王可人老先生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六年,天津支青宋马烈,为王可人先生的《世界书法名人录》用英文配音做介绍,他非常高兴,为了表达对宋先生的谢意,送给他一幅立轴挂幅,本人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左起)齐海鸥、王文科、林延华、曾强、黄玉萍,在原六师司令部办公楼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五家渠市政协文史资料编委会;《五家渠文人艺事》编撰人员:主编:曹阳、李娟;副主编:王亮;特约编辑:文定讴;特约撰稿:王学正;辅助撰稿:赵梅筠。————《大漠书画第一笔》文章选自五家渠市政协文史资料《五家渠文人艺事》一书,作者:王学正</p> <p class="ql-block">文章作者:王学正,出生于1954年,山东莱州人,曾任农六师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六师作协会员、五家渠市政协委员、爱好文学写作,曾在《准葛尔时报》《五家渠文艺》《兵团文艺》《杨洲》《绿洲》发表散文、诗歌、短篇小说等文学作品数10篇,出版长篇小说《军垦医家》。</p> <p class="ql-block">将军街牌楼</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六軍十七师屯垦戍边的第一代老兵,建造的将军街牌楼,采用了老办公楼式的罗马柱、红旗、五星、麦穗的建筑风格,(1953年,是农六师成的纪念日),将军街牌楼,雄伟壮观、光彩夺目,展示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硕果累累》永远怀念为兵团六师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王可人先生!在美篇制作中,王可人的儿子王文科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资料,在此,深表感谢!时间:2023年6月5日。</p> <p class="ql-block">美篇作者、制片人:齐海鸥,山东省淄博市人,出生地新疆石河子市,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爱好文学历史,古玩瓷器收藏。1975年下乡在六师奇台一〇八团值班一连小学代教,后调一O五团子校、五家渠机械厂子校任教,后调五家渠医药公司,曾任公司办公室主任,副总经理至退休,现在五家渠市安度晚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