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武夷山脚下的五夫镇,一个不起眼的小众景点,实际上藏着千年历史文化的许多故事。</p> <p class="ql-block"> 五夫镇五代十国时属闽国,当时有蒋仲贤兄弟五人,他们都十分勤勉博学,先后在闽国朝中为官,由于为官清廉,政绩卓著,都官至大夫。到了晚年,他们都告老还乡,逝后均葬在本镇的章山脚下。当年的百姓为表达对“蒋氏兄弟五大夫”的崇敬,便将那时的本镇地名“章山里”改作“五夫里”。</p> <p class="ql-block"> 一听这个故事,就知道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到宋朝朱熹时,五夫镇更是闻名遐迩了。</p> <p class="ql-block"> 朱熹出生在婺源,但从十四岁起,被临死的父亲托孤给五夫镇的刘子羽,此后在五夫镇从师求学、著书立说长达五十年,这里是他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 紫阳楼,朱熹故居,近年在原址上修建。</p> <p class="ql-block">朱熹十六岁成人礼时手植的樟树。</p> <p class="ql-block">古樟参天,这群樟树平均树龄5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朱子家训》,传统儒学必须背诵的经典之作,现在也是许多国学课的教材。</p> <p class="ql-block">根据朱熹诗意设计的新景点有点不伦不类。</p> <p class="ql-block"> 那首著名的《观书有感》就创作于此。</p> <p class="ql-block"> 兴贤书院,朱熹读书和教书的地方。宋朝胡安国兄弟五人兴建,现在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朱熹字迹犹存。</p> <p class="ql-block"> 五夫社仓,朱熹为赈济灾民而建,后人为纪念这个惠民善政的先贤,称之为“朱子社仓”。</p> <p class="ql-block"> 宋朝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也是五夫镇人。</p> <p class="ql-block">古镇特色集中在这条兴贤古街上。</p> <p class="ql-block">保存比较完好的还有宋朝刘氏家祠。</p> <p class="ql-block">五夫镇重要的作物就是荷花,星星点点的荷塘到处可见,还有成片的万亩荷塘。</p> <p class="ql-block">兴贤古街比较破旧。</p> <p class="ql-block">古镇正在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但好像规划上欠缺,没有大的措施,街道环境杂乱,千万不要虎头蛇尾呵!</p> <p class="ql-block"> 五夫镇游人不多,未见有过度的商业开发,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原生态文化古村落。</p><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4日记于武夷山漫山听雨别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