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发挥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帮助农村教师解决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及问题,搭建城乡教育联系的桥梁,2023年6月2日,襄阳市教育局、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组织襄阳市教育讲师团部分名师专家到南漳县吴集中心小学开展送教下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午8:30,在南漳县吴集中心小学会议室,召开了送教对接会。襄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伍倜、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书记、主任陈兴明、市教育局驻九集镇袁家畈村驻村书记裴拥军、南漳县教育局局长侯朝根、南漳县继教中心主任刘华农等领导参加,对接会由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陈兴明主持。</p><p class="ql-block">伍倜在讲话中指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一方面是为边远乡校提供教学示范和专业支持,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促进城乡双惠双赢;另一方面是为建立城乡互帮互助的研训热线,对增强农村一线教师的教学教研意识,形成教学研讨的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伍倜希望讲师团各位老师力争真正做到思想下乡、作风下乡、工作下乡,并通过这次送教活动,自身再次得到锻炼和成长。为了做好这次送教下乡活动,伍倜为本次活动提出“四个立足”要求,即立足改变农村学校现状、立足改变传统教育思想、立足改变农村学校课堂、立足改变农村教师素质,要求我们送教育情怀、送教育理念、送教学经验;送真课、送优课、送大课;学习真精髓、学习真本领、学习真方法。这“六送三学”为本次送教活动进一步提高实效指明了方向,体现了襄阳市教育局对乡村教育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朱颖颖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她带领学生在王尔德笔下“巨人的花园”中尽情玩耍,一起想象画面,感受童话故事奇妙的想象,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围绕“能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一主题,朱老师抓住“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几次变化”这个主问题,层层深入,纵向递进。让学生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品味课文的优美语言,感悟童话特点。结尾再次让学生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和巨人在花园里一起玩耍的情景写下来,一下子将他们带入到情境中,学生的奇思妙想更是层出不穷。</p> <p class="ql-block">“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评课环节,王立洪老师对朱老师的巧妙构思,深入浅出地讲解,关注学生语文素养形成,提升的语文能力教法,重点推介给参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p> <p class="ql-block">襄阳市人民路小学周丛俊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一课。她以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空难“挑战号”事件为例,引发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次品的危害,从而意识到“找次品”在生活中的价值。再通过学生摸拟演示,学具操作,在猜测、操作、观察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比较、辩析中体验、优化方法,理解“找次品”的最优策略:尽可能平均分成3份,不能平均分时,尽可能让3份的数相差1。整节课,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个活动中,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补充质疑中理解“找次品”的关键,感悟“化繁为简”、“以简奴繁”思想。</p> <p class="ql-block">襄阳市大庆路小学教育集团刘敏老师结合《找次品》一课对小学阶段数学广角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整体的解读,给予参加活动的老师们思想引领。同时她认为《找次品》一课紧扣新课标理念,在设计上力求体现五化。一是螺旋化,架起数学模型桥梁,充分让学生理解称1查3是找次品的关键;二是动态化,巧妙借助数轴,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在探寻"幸运数″及"区间数"时有序观察、逐步建立数学模型,抽象概括得出规律。三是直观化,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四是数学化,借用算式理解找次品的本质,扫除知识障碍,教会数学学习方法。五是融合化,巧妙引用道德经,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襄阳市昭明小学吴丽莎老师执教的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我们大家跳起来》,吴老师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使用动态旋律线、希沃白板中的蒙层、 放大镜、 克隆、 标记、思维导图等技术手段, 来增强课件趣味性。运用城堡闯关游戏环环相扣,贯穿课堂始终,设计王子、 公主生动活泼的形象,利用宝石、 皇冠等用特殊路径动画、 音效手段帮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最后加入思维导图总结拓展本课内容, 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张向东老师在评课中说,吴丽莎老师的音乐课围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三至五年级音乐学习的多项学习任务有机融合,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达成了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吴老师运用王子与公主的童话故事创设了学习音乐的情境,并且将情境创设贯穿始终,孩子们在帮助王子邀请公主参加宫廷舞会的过程中,一直作为故事里的角色参与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孩子们兴趣盎然,参与度极高。在课中,吴老师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充分运用聆听的方式,一次一次地引导学生带着任务有效地聆听,使孩子们加深了对音乐的感知,同时也学习了音乐知识,拓展了学习内容。再加上听一听音乐、看一看舞蹈视频、拍一拍节奏、画一画指挥图示和旋律线、辩一辩音乐情绪、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曲、跳一跳舞蹈,使孩子们多感官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丰富了音乐学习方式,提升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以及创意实践素养。拓展的关于音乐家巴赫、宫廷舞、小步舞曲等教学内容,则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了学生文化理解素养。另外,吴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微课学习音乐知识、游戏判断音乐情绪、放大镜功能指示重点学习内容、动画绘制音乐旋律线、网络视频拓展学习内容等,每一项技术运用得恰到好处,符合音乐学习规律。而吴老师热情的语言、亲切的笑容、专业的示范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从开始孩子们拘谨的态度、正经危坐的表情转变为积极地参与、开心的笑容,孩子们在吴老师的引导下畅游在音乐的海洋里,享受着学习音乐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襄阳市昭明小学黄吴锐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小篮球行进间运球》。吴老师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手段与方法,由易到难,从简到繁,层层深入,以游戏和活动为载体,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行进间运球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精神。整堂课,教材搭配合理,结构清晰,重难点突出,是一节很好的体育课,看得出黄老师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准备部分,黄老师带领同学们通过“剪刀石头布”、“蚂蚁搬家”、“抢地盘”游戏展开,这个主要是一个热身和入门的过程,三个教学内容既是热身运动也是球性练习,运动量适中,很好地达到了热身的效果。在基本部分,黄老师简洁利落地道出运球要领,哨音把控课堂,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做到以玩促教、以趣带学。“运球接力”、“24秒抢运球”游戏清晰直观地反应学生的学练情况,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里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黄老师及时评价,激励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感和荣誉感。</p> <p class="ql-block">李斌老师在评课中说:黄老师的体育课指导思想明确,教学思路清晰,遵循体育课教学原则,整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不同层次、多种方式的练习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游戏、尝试篮球的玩法,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爱好。结合新课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法、讲解示范法、游戏比赛法、练习法等学习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努力达成学习目标。本节课从游戏情景创设,游戏引入,游戏施教一条主线,清晰明了,体现了本次课的完整性。这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老师对课的拓展,很可能使更多的孩子走入球场,参与锻炼。也让课堂延伸到课外、延展到生活和未来。真正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p> <p class="ql-block">此次送教下乡活动,既展示了立足于教学第一线的名师风采,也为乡村教师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平台,引领大家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同时加强了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力地推动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