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虹霓瀑布

蓝狐

虹霓瀑布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虹梯关乡虹霓村,是太行山深处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风景秀丽,沟深壑奇,还没有被景区圈占,是自驾、骑行的好去处。6月2日,钟老师约我一块去骑行,很是高兴。上午7点在北运通加油站会齐出发,拟走任村——马家岩水库——虹霓村——虹梯关乡——榔树园——石城——红旗渠源——任村。 一行12人,四辆摩托一辆面包车从这里出发。 红旗渠分水苑。过去叫红旗渠分水岭,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一、二干渠,分别流向市区方向和东岗方向,是红旗渠的一个重要咽喉工程。 穿任村古镇而过。任村古镇地处晋豫冀三省交界处,交通便利,自古就是三省商贸云集之地。古镇历史悠久,明清建筑遗存较多。 在阳耳庄与盘龙山村之间的半山腰,过去有一驸马坟,后扩建为驸马史苑。史料记载,阳耳庄村在明万历年间曾经出过一位名叫杨春元的驸马。明万历二十四年,他娶明神宗长女荣昌公主为妻,授官驸马都尉。 白家庄村原来不怎么出名,因红旗渠环村经过,又红旗渠的十大工程之一――总干渠上的空心坝在该村西头修建,从此白家庄跟着出名了。 马家岩水库位于林州市任村镇马家岩,是红旗渠补充水源、同时兼顾发电、旅游等综合利用枢纽工程。当时修建耗资巨大,为补资金缺口,全县在职员工,各捐一月工资。建成后,漏水难以根治,给红旗渠补源是谈不上了,倒成了旅游胜地。 从马家岩水库到石柱村,从海拔三四百米提升到海拔一千多米,公路盘旋而上,如银蛇在山间舞动。 马家岩与石柱村沿途风光秀丽,壁立千仞,群山巍峨,绿水荡漾,是著名的观光胜地。 天柱村是任村镇最西边的一个村庄,南邻石板岩大垴村,北临马家岩水库,西与平顺县搭界,因南面山如石柱而名。处深山之中,环境优美,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张家岩大桥。未建此大桥之前,任村至苤兰岩,要从浊漳河滩涂经过,通行条件极差,遇雨季涨水就断路,张家岩大桥建成后,天堑变通途,任苤线不再受季节困扰,成为任村通平顺的重要通道。 龙柏庵村过去有一尼姑庵,周围苍松翠柏,村因此而名。这里依山傍水,是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苤兰岩村,原是苤兰岩乡政府所在地,后撤苤兰岩乡改虹梯关乡,乡政府移至虹梯关村。村子很大,任苤公路就是因此村而名。 经过槐树平村。这里印象很深,前年一个人骑行时,路过这里,因当时正修路,在这里老路与新修的路分叉,老路是穿槐树坪村而过,新路绕村而过,当时是从村子里过,到头过不去,又返回来骑行到新路的。 虹霓瀑布,瀑布从落差百米的悬崖上奔流而下,雨季的时候十分壮观,飞溅的水珠会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所以叫虹霓瀑布,虹霓村因瀑而名。 悬崖下边就是虹霓峡谷,目前是个半开发的状态,部分区域可以让游客进入安全的游玩。峡谷开发过的区域并不很大,修建了平缓的栈道,这里写生、游人很多。 虹梯关铭石碑坐落在虹梯关乡碑滩村,198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组成。碑身接近正方形,碑帽呈罕见的半圆形。硕大的碑帽一直平放地面,直至8年前才将该碑的碑帽吊装到了碑体上。四根柱础搁置近旁,显然是欲建碑亭因故放弃。碑文字比掌大,笔力健劲。碑文:“玉峡关西来余百里,近蚁尖砦,千峰壁立,中通峭峡,状如风门而小,下则无底之壑,石蹬齿齿,盘回霄汉,望之若虹霓然,比岁青羊之寇,凭负以拒汴师者此也。故号洪梯,予易以今名,亦因以关焉,从而铭焉。”(百度)<br><br> 虹梯关先有古道,后设关卡。虹梯关古道修建年代已不可考,其为晋豫商旅要道,扼守上党门户。“虹梯”二字由古道上的五十四盘立陡的“之”字形人工石梯得名。从山底仰望,山道如虹,石梯蜿蜒而上,如上接虹霓,故名“虹梯接汉”。 虹梯关挂壁公路。虹梯关挂壁公路号称最原始的太行山挂壁公路。 中午在虹梯关乡吃饭。一进村第一家饭店,饭菜做得不错,是众多驴友最优光顾店,经济实惠,味道很好。 虹梯关向北进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通过优化道路条件、提升整体交通效率,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全长约1028公里,贯穿晋城、长治、晋中、阳泉及忻州,串联起来历山景区、王莽岭、太行大峡谷、太行水乡、八路军文化园、太行百里画廊、娘子关、五台山等90多个景区景点。这是榔树园隧道。 新修的旅游一号公路非常平顺,但在地图上尚未标示。昨晚在地图上做攻略,还以为是乡间小路,沿途经过哪些村庄,在哪个村庄左拐,在哪个村庄右拐,哪个叉路直行都做了计划。现在只管顺大路骑行即可。此处是李家河螺旋公路,已成网红打卡点。 榔树园村位于平顺县阳高乡南河沟南端,距乡政府13千米处,是“十里生态长廊”的起点村,这里北邻堂耳庄村、东接东坪村,西连岗圪道村,南临虹梯关乡。 回源头村,迴源头村原来叫呼延庄,即便到现在,当地老百姓口语称迴源头村细听也是“呼延庄”之音。据传说是宋朝大将呼延赞的故乡。 石城镇崔家庄村位于镇西2公里处,浊漳河南岸,与324省道隔河相望,是著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源首所在地。 红旗渠源头工程建于1960—1965年,位于太行山西侧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600米处,至河南林州与山西交界处约19公里。渠源工程包括拦河溢流坝、引水隧洞、引水渠、进水闸、泄洪冲沙闸等。 红旗渠源因红旗渠举世闻名,这里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回程途中路过通往龙门寺景区的路口,钟老师说据此不远,决定去看看,这是源头村。 五檀闹槐。 龙门寺(Longmen Temple),初名法华寺,又名惠日院,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源头村北约1.5千米的山坳里,始创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占地面积5070平方米。 龙门寺外的天鼓石。初经此,看着这块石头很是奇特,猜想像个馒头,从龙门寺游览回来,看六角亭顶饰,写到是天鼓石,再看果然象鼓了。 马塔村旁的一处拦水大坝,浊漳涛涛,气势汹涌。 一脚踏三省——河口。河口处晋、豫、冀三省交叉地,过去叫老河口,有一桥,桥属林县,过桥分界,南是河南,左是山西,右是河北,号称一足踏三省,转身三省游。 跃峰渠渠首。跃峰渠始建于1975年春,于1977年9月15日建成通水。跃峰渠全长244.98公里,穿54座山峰,跨越49道沟壑,共有各种建筑物1500多个,贯穿涉县、磁县、武安市、峰峰矿区、邯郸县三县一市一区。林县红旗渠、涉县跃峰渠、安阳跃进渠都是漳河上重要的人工水利设施,是漳河两岸战天斗地,改变干旱缺水面貌重要举措。 络丝潭地处河南河北交界,风光特别漂亮,因处交界,两省各有一部分美景,所以景区无法圈占,也使得这处美景可以免费赏玩。络丝潭一说因枯水季,瀑布如丝而名,一说因潭深,一络车丝线探不底而名。 刚开始钟老师说天桥断,我都没明白是哪里,到这里钟老师才说这里就是天桥断,至于为什么这么叫就不得而知了。 全天行驶172公里,耗时12个小时,按计划完成全部骑游。这是条不错的骑行线路,强度适中,体验感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