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胡同志的少年故事</b></p><p class="ql-block"> 作者:缪荣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胡同志的舅奶奶刘秉霞告诉缪荣株(作者),涛涛童年从来没有被家里人骂过、打过,甚至“连指甲棚子(指甲盖儿)也没有碰过”。可是读小学五年级的涛涛,有一次家里少了公债券,却被父亲和祖母罚跪。</p> <p class="ql-block">(少年时的胡同志)</p> <p class="ql-block">涛涛读五年级时,和他相处得好的小朋友有居鸿富、黄福清、宋沛然、王成、王怀山等。王成是班上家庭最困难的同学。他出生于泰州紫藤花架下紫藤阁裱画店的一个手艺人家,在涛涛家胡源泰茶庄斜对过。解放后字画爱好者少了,裱画店生意也就清淡。王成一天只吃一顿饭是常事,但他小小年纪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君子固穷”的脾气,从来不对小朋友讲家里的困难。</p> <p class="ql-block">1951年冬天,天气特别严寒,河水结冰几尺厚,老百姓放在屋里黄泥罐的鸡蛋也被冻裂,田野里的麦苗几乎全都冻死。</p><p class="ql-block">第二年春“棟树冒乳,百姓受苦”,城乡到处闹灾荒,许多地方的老百姓吃榆树脐儿、紫辫条叶子、荞麦头儿、灰条、“观音粉”(一种风化的石头粉)充饥。“观音粉”吃下去后便秘,有的人大便时小肠气都掉下来了。为了不忘记当年的穷苦,不少人家给那年生的女孩子取名“石粉”。</p> <p class="ql-block">王成家里就更困难了。在这期间,学校发动同学们互助共度难关。小朋友们纷纷响应学校号召,拿出家里的食品相助。</p><p class="ql-block">可是王成宁可挨饿,也不肯接受大家捐赠的饼。王成有王成的想法,我吃了你们的饼,我饱了,可家里人怎么办?小朋友们没有办法。居鸿富和宋沛然、王怀山等几个处得好的同学碰头一合计,在上学前将王成骗到街角落或死胡同里,强制他吃下同学们带的烧饼。</p> <p class="ql-block">涛涛没有参加小朋友们强制王成吃饼的"革命"行动,却采取了另外一种帮助他全家的更实在的相助方法。</p><p class="ql-block">原来建国后,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于1950年发行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分期5年还本付息。泰州市1950年共推销人民胜利折实公债204380份,每份含实物:大米(或小米)6市斤,面粉1市斤,煤炭16市斤,白细布4市尺,共合人民币57.9739元。</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涛涛家因为母亲看病,经济上也十分困难了。再加上几处茶庄有的关闭,开着的也不景气,很少有经济来源。家里长年吃的是一种红糙米。新蚕豆收下来,祖母只舍得炒一小盘蚕豆,还拌和着大部分自家腌制的雪里蕻咸菜。买公债对于涛涛家这样处于经济十分困难的家庭,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许多家庭因为要买国家公债都曾流过泪。有一家在买公债时,主人因为家里实在困难,就写下了一副对联:借私债,还公债,债上加债,债台高筑;除死法,想活法,法外生法,法网难逃。这家主人在反右斗争中被定为极右,在去世后才得以平反。</p> <p class="ql-block">(学生时的胡同志,后排右二)</p> <p class="ql-block">据1950年6月30日,泰州工商业户调查表统计:涛涛家买公债128份,计3594220万元(合人民币359.422元。)一天,父亲发现公债忽然少了几张。家里人分析,蓉蓉、莱莱年纪小不会拿家里的公债,定是涛涛拿出去干什么事了。父亲从来不对儿子高声高调,这次却叫着他在神桌前跪了下来。祖母在一旁见到这情景,又想教育孙子,又舍不得孙子,直气得心口膛儿疼。</p><p class="ql-block">还好,涛涛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很快说出了拿家里公债的原委。父亲立即让涛涛站起来,31岁的父亲眼睛里满含着泪水。这泪水是对儿子下跪舍不得,也是思考着,胡家上代传下世怎么都做这些善事呢。</p> <p class="ql-block">后来,王成家里条件好了,很快还清了这笔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绵延千年的中华胡氏家风,培养出青少年时代的胡同志。這里随便挑一个他小学时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缪荣株照片)</p> <p class="ql-block">作者缪荣株 :与胡同志同乡,现为《泰州晚报》、加拿大《大中报》专栏作家,发表文学作品千余篇,《姜堰名人》主编。泰州历史学会名誉会长,泰州海陵区华港镇下溪村荣誉村民。</p> <p class="ql-block">感谢缪荣株先生的指导帮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