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记(五)

熊记有

今天是培训的第五天,天气阴,无风,有点闷热。 上午给我们做讲座的是浙江开放大学终身教育研究院、浙江省终身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杨淑珺教授,一个谦卑却又有独特风骨的专家,给我们做了讲座《党的二十大背景下社区教发展思考》。 她的讲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寻迹溯源,二是领悟真谛,三是切实践行。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她引导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终身教育的论述进行了再次学习,让我们感悟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对社会发展敏锐的洞察力,和关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构想的形成过程。 一、习总书记对终身教育的重视一以贯之。不论是在地方任职,还是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他始终重视成人教育、终身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强调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主持地方工作期间 1.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强调发展成人教育。1989年,在《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文中指出,要实行“普及教育”与“成人教育”并存的方针。1990年,在《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文中提出,教育具体的目标要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即“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岗位培训上,要广泛地开展岗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本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和产生技能。成人教育不是单纯的文化、技术教育,而是全面开展政治、文化、技术、管理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养。” 2.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强调发展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2004年,在《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文中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持续发展、能否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问题。2004年,在《成才必须先学做人》文中指出,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要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指导中心、家访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学会鼓励孩子的方法。2005年,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的报告中提出,“要着眼于创建学习型社会,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积极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社区教育网络,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 (二)党的十八大以后五年 1.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后,他多次强调终身教育、终身学习,重视学习型社会建设。2013年,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他发表视频贺词,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活动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2013年,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为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有人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 2.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普及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地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3.2015年,致国际教育信息大会贺信中指出,“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2015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全面加强教育事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中西部教育发展,高度重视对农民工、职业农民、退役军人等的培训,及时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技能再培训,使劳动者更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2016年,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党的十九大以来 1.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2017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用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远程教育,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要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每个人不分性别、不分城乡、不分地域、不分贫富、不分民族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要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要加快建成更加开放的灵活教育,努力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是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要提升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水平,为每个人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2.2019年,向国际人口与智能大会致贺信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2020年,在教文卫体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进一步阐明“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她引导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终身教育重要论述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了学习。 ( 一 )世界观: 坚持人民至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努力发展全民教育<br>——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br>——努力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br>——要高度重视对农民工、职业农民、退役军人等的培训<br>——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br>——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br>——要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 要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 要 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br>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是进一步阐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加快建设高 质量教育体系, 发展素质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 ” ( 二 )方法论: 坚持系统观念, 全局性定位和总体性布局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发展<br>——着眼于创建学习型社会,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成人教育、休闲教育、老年教育和就 业培训, 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br>——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br>——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 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 的终身学习体系<br>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 习总书记坚持系统观念, 对教育进行了全局性定位和总体性布局。<br>——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设立专章进行整体谋划, 并前置到报告第五部分, 确立教育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局性定位。<br>使教育赋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而不再限于此 前的民生范畴; 同时也赋予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功能、任务和使命。<br>教育的全局性定位改变了此前服务中心工作或补齐教育短板的部类性定位, 突出了教育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功能, 有助于推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br> ( 三 ) 坚持自信自立, 推进建设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r>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 也不存在放之四海 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实现教育现代化没有可以照抄照搬的捷径和模式。<br>近代以来, 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仁人志士一度提出“中体西用”的现代化, 甚 至有过“西体中用”“全盘西化”等主张。教育上, 从西学东渐学习日本到效法欧美 再到借鉴苏联, 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似乎也经历了一个“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奋争过程, 但都没有让教育走向现代化。<br>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教育现代化掀起了一次次奋进的浪潮: 教育普及化、大众化、 公平化、均衡化、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多元化等等。<br>我国教育现代化不同于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受教育的教育现代化, 而是 13亿人的终身教育现代化,是国民素养全面提升的现代化, 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代化, 是科技教育深度融合的现代化。 ( 四 ) 坚持守正创新, 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学习型大国 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面前,国家财富增长和民众福祉提高,越来越依赖知识和创新的积累。我国要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乃至强国,必然要依靠全民终身学习。<br>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是提升全体国民素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深度开发人力资源的客观需要。<br>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为重点,全面夯实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基础,深化各阶段各类型教育纵向链接、横向融通,强化教育系统 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 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更新理念、变革模式、 完善治理、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形成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 教育体系和学习方式, 协同推进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谱写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大国的新篇章。 在第三部分,她引导我们以“内涵、 价值使命、体会、 主要方向”为索引,对推进中国式社区教育现代化发展进行了思考。 一、社区教育的内涵 2006年,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社区教育的定义为:在社区中, 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 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br> 她强调,根据定义,社区教育的内涵为: 1.社区属性: 社区为主体、社区居民为客体 <div>2.发展教育目标: 社区、社区居民<br>3.基本组织形式: 社区教育委员会、社区教育实体<div>4.工作重点: 资源的整合优化、资源的开发应用 </div><div>5.教育原点: 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div></div> 她通过国际比较,结合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历史变迁,结合目前中国的现实国情,指出社区教育的本质属性为:双属性、双目标、双形式、双重点和双原点。 二、社区教育政策的保证情况 她指出,目前社区教育的政策保证情况比较完备,为了落实政策,需要做好政府层面建立考核机制, (二)认识新时代社区教育的价值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教育作为现代化的战略支撑,要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目标,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聚焦“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调“统筹推进教育数字化和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这一关键任务。具体包括: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主动服务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等多项工作。 三、新时代社区教育发展方向 她结合浙江实践,提出了社区教育品牌创建模式和重点关键工作:场地和资源共享、队伍与专业化发展和特色与品牌(本土化)。强调校长尤其增强社区教育推进能力,包括:推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支持性政策;动教育部门落实顶层设计的主体责任,统筹各部门推进;促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良性循环,构筑具有本社区特色的教育结构;探索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恰当联系,实现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积极培育学习型组织,促进社会的组织化。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2006年在“能力的定义和选择”研究项目中将人的能力分为三类,如下表。她指出,所有教育都要建立平等对话,相互学习的价值观和态度,为此,推动社区教育工作理念:促进供给侧改革的需求和学习者需求的融合。 今天下午讲座是《二十大精神解读与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主讲者是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彦。吴博士干练,对二十大报告理解深刻,讲述系统性强,她用优美的PPT,结合自己独到的见解给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二十大报告的解读,让我们对二十大报告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鲜活的事例,帮助我们对二十大报告的深刻性以及党中央做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有了切实的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该怎么做?新征程面临新挑战、新机遇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该如何应对?最后回归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实现的途径。讲座脉络清晰,思辨性强,使人感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