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布达佩斯,“世遗”安德拉什大街

力东

<h3><br></h3><h3><b>匈牙利:布达佩斯,“世遗”安德拉什大街</b><br></h3><h3><br></h3><h3>时间:2019. 06. 09<br>地点:匈牙利,布达佩斯<br>天气:22—29度,晴时有云</h3><div><br></div><h3><br></h3><h3>游览完英雄广场之后,看看表,距离集合时间还有30来分钟,加之领队此前介绍过"<font color="#ed2308">安德拉什大街是世界遗产</font>",故决定独自快步去走一趟。</h3><h3><br></h3><h3>英雄广场的对面就是安德拉什大街的入口。安德拉什大街是布达佩斯最重要的街道,道路两边绿树成荫,路上车不多。<font color="#167efb">大街因完好地保存了古典风格的建筑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font>。</h3><h3><br></h3><h3>因为时间很短,我并未走到商店密集区。同时也正因为安德拉什大街的绿化太好,多道林荫带重复遮挡之下,很难拍到完整的两侧建筑物。</h3><div><br></div><div>遗憾的是,游览时间实在太短了!!</div><h3><br></h3> <p><b><br></b></p><p><b>安德拉什大街</b><br></p><p><br></p><p>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安德拉什大街是从伊丽莎白广场向英雄广场延伸的一条笔直又华丽的街道,称得上是布达佩斯最繁华的大街,奢侈品店与博物馆、剧院、高级餐厅集聚,街道的东南一带更是有很多高级住宅区和各国大使馆。</p><p><br></p><p>安德拉什大街又叫阳光大道,被誉为布达佩斯的小香街(类比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br></p><p><br></p><p>我刚走进大街入口处不远,左侧就看到自称“屈原、孔子、曹操、李时珍、西施、朱元璋、孙中山等许多中国历史名人都是韩国人”的那个最无耻国家的韩国大使馆。很小的一栋2层小楼,院门距离楼门不过4、5米远的距离。门口挂有牌子,楼上插着国旗,院子里没人,也没看到警卫人员。在此地我没有拍照。</p><p><br></p> <div><br></div><div>安德拉什大街起源于<b>1872年</b>,由当时的首相杜朗. 安德拉什倡导建设,并几度更名。道路刚刚建成之际,只是单纯的命名为许加尔街,意为放射状。在首相去世之后,便以他的名字安德拉什命名了。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1947年改为斯大林街,1956年匈牙利动乱期间的几个月又被称作匈牙利青年路,1957年到1990年,街道还更名为人民共和国街,而现在又重新确定“安德拉什大街”为最终名称。<br><br>看似平静的一条街道,实际上经受了时代的层层波澜,也肩负了沉重的历史。</div><div><br></div> <h3><p></p><p><b style=""><font color="#167efb"><br></font></b></p><p><b style=""><font color="#167efb">我为什么要写 “游记”</font></b><font color="#ed2308"> </font></p><br><p>1)作为 “备忘录”<br>以备老时提醒自己曾经去过这些地方。</p><p>到了这个岁数,记性没有忘性好了,趁着还有点印象时就尽快形成文字,存档备案。10年、20年以后,脑子不管用了,还有白纸黑字的文章提醒自己到过这里。</p><p><br>2)这也是再学习<br>在写作过程中充实了许多新知识,对刚去过的地方加深印象和认识。换言之,着手写 “游记” 之时,才是我真正全面了解、认识各景点的开始。在写 “游记” 之前,脑海中只是零星的、不完整的信息。<br>若旅游只停留在 “上车睡觉,停车撒尿,下车拍照,回家一问什么都不知道” 的状态,又有什么意思?<br>虽然没必要做到精通,但起码该了解的了解了,该记住的记住了,也不枉我一把老骨头来此 “跋涉” 了一回!<br> <br>3)我感觉,写游记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延续旅途的快乐。旅游出去十多天,写作的过程能增加几倍快乐的时间。所以,我乐之不疲。</p><p><br>4)退休在家,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写点东西挺好。至少可以缓解老年痴呆的 “渗透”。呵呵</p><p><br></p></h3> <h3><br></h3><h3><b>布达佩斯的地铁</b><br></h3><h3><br></h3><h3>领队介绍过“布达佩斯有欧洲大陆最早的地铁之一”。在路上正好看到一地铁站,好奇心驱使,我就下到站台看了看。</h3><h3><br></h3><h3>▼这里是"M1黄铁的BAJZAUTCA站"。</h3><h3>布达佩斯地铁有3条,目前正在修建4号地铁。3条线分别是红、黄、蓝线。其中黄线历史最悠久,为<font color="#ed2308"><b>1896</b></font>年修建,是欧洲第二条地铁线(第一条是伦敦,1863年,也是全世界第一条),深约3—4m。<br></h3><h3><br></h3><h3>我对日本比较熟。东京是亚洲最早有地铁的城市,东京的第一条线路是银座至浅草寺的路段,始建于<font color="#ed2308"><b>1924</b></font>年。看来与欧洲相比,亚洲还是有不小的差距。</h3><h3><br></h3><h3>同样是"古董"地铁,东京的这条"古董"地铁经过不断修缮、升级,已同东京最新的地铁系统相差无几。</h3><h3><br></h3><h3>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人各有所好。就像去博物馆,你是想看到"原汁原味"的古董,还是更喜欢"修旧如新"的古董?!</h3><h3><br></h3><h3>目前,东京地铁系统拥有13条线路,220多座车站,线路总长312.6公里。东京地铁的日平均客流量为1100万人次,是世界上客流量最大的地铁系统之一。<br></h3><div><br></div><div>注:目前上海已超过东京,"上海地铁日平均客流量为1329.4 万人次(2019年3月8日)",</div><h3><br></h3><h3><br></h3><h3>▼地铁站牌<br></h3> <h3><font color="#010101">▼布达佩斯地铁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此站台很有年代感。长度不过20多米,只有一个人在候车。我进入站台,没有看到检票口和站台工作人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巧了,我这侧的站台驶进来一列车,车厢很短,4节编组。车上的乘客也不多。</font></h3> <div><br></div><div><b>编后语</b>:<br>我的美篇《东欧巴尔干游》(共35集),于2019年6—7月发布后美友反响颇佳。<br>现将其中的几集(多是点击数少的,或未加美篇“精选”的)加以编辑之后,重新发布。<br>请理解!<br>感谢您的支持!!<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