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做主

蒲晓东

<p class="ql-block">-- 记我的共青团生涯</p> <p class="ql-block">  1973年我在海南中学加入了共青团。那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学习对我们来讲是奢侈品,在来海口的几年学校就是不断地劳动,如:围海造田、修铁路、下乡三同户:割水稻、插秧、砍柴、捡牛粪还要挖防空洞等。到了海中学习基本步入正规,虽然住校,但有更多的时间阅读、学习各科目、同学间传阅的各类书籍如:三家巷、香飘四季等使我更加了解岭南人的风土人情。虽然课业比海口一中时加重了但视野更广阔了,看问题的角度更深邃了,晨练使我身体更健壮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更深了!我记得比较深刻是本年级一次赛诗会朗颂“海珠桥上的哨兵”、“高尔基的海燕”!我们还在寝室里吹口琴“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我爱祖园的蓝天”学会了打复音。</p><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后步入了社会、高强度地工种使我全身心地锻炼自己、同事之间交流加深,一年当中我就因工作突出被选为“青年突击手”受到局里们嘉奖!</p><p class="ql-block"> 随着文革的结束我也随父母回到了大陆,来到了江苏省南京市,当时百度待兴、到单位后就委以重任从事复查冤假错案,当看到老师傅那些苍老的脸庞,他们那些期待的目光我们就一个个从头做起,到农村、监狱、爬山涉水看到👀他们平反后的喜悦😁我也感同身受。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从他们当时被抄家返还的书里借到不少世界名箸:战爭与和平、约翰.克里斯朵夫、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等在工作中学习成长。</p> <p class="ql-block">  1981年由单位团总支推荐参加了中国南京无线电公司团委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团干培训班,我去时寝室四个床位有两个是备用招待老师的。我们学习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另外还上了心理学。上课时来了一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教授徐淑莲,就跟我同一寝室,本来同徐教授只是师生关系,但等到晚上南京师范大学团委书记李晓晖来我们寝室叫徐教授回家吃饭,一问才知道徐教授是我母親中央大学同学的姐姐又是校友,回来后我们畅所预言,母親在解放前从事地下党工作同徐教授的妹夫同是中央大学地下党负责人,两家交往过深如同一家人。另外来此小息的一位师大研究生李宁玉跟我交往彼深,一见如故。当时无线电公司共有三十几家企业,每个企业的团干部都是企业的佼佼者,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是迎领风骚的人物。我们到了芦山,当时全国正在放映&lt;芦山恋&gt;我们到了毛主席在芦山的别墅“美芦”,站在仙人洞前领略主席诗词的意景,只有胸怀天下之人才有如此的气魄。</p> <p class="ql-block">  回单位后正是企业现代化起步之际,我被调入厂长办公室并兼任团干,我们这一代是历经图治肩负着祖国的重任,虽然是一介布衣,仍有未敢忘国忧之志。那时的我们意气风发同中国青年杂志社建立了深厚的情意。记得每期拿到杂志我们都是从最后一页往前看,无线电公司团委建立了新的章程,有了自己的服装、规划成为共青团的一面旗帜,我们深感只有做好本职工作在各领域发挥才干使企业工作顺利程章,才能体现自身价值的存在。在不断成长过程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一员。1986年我们在中山陵一部队召开了共青团第一次团代会,并由我进行了主讲。当时各支部都是年轻的骨干,在各科室、车间肩负着主力军作用,同时我也深感自己你知识储备不足,于是辞去了团总支书记之职一心开始从进校园为转变为企业管理人才而努力!</p><p class="ql-block"> 回顾以住都过去三十几年了,每每想起都心潮澎拜不能自以! </p><p class="ql-block"> 写于二零二三年五月南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我们

共青团

寝室

学习

教授

芦山

企业

团干

团总支

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