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春天会战友

野渡孤舟

<h5> 自驾回来已经一月有余,途中见到战友的点点滴滴总是萦绕着我。原本拟及时写写,然为杂务所缠,断断续续的,拖至今日。今个儿终于完成了,算是了却自己一桩心愿。谨以此献给我的战友们。</h5><h5> ——题记</h5> 今年四月二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春日,我和爱人终于启动了我们准备已久的自驾之旅。目标——江西婺源看油菜花。而我个人出游最重要的驱动力,则是计划沿途去拜会几位战友:周启焱、江存长、余志标。<br> 有人说过,所有的旅游玩耍,其实还是玩的是人。即在你玩的过程中,有你合意的人和你一起,或者相伴、或者相聚、一起无拘无束地游山玩水,一起无遮无拦的吹牛聊天,一起无忌无惮地吃肉喝酒,一起无心无肺地寻求刺激,等等等等。如此,万千美景方能进渗入心田,记忆铭刻。所谓情景动人,情在前而景在后也,这应该是不刊之论!此次自驾,我们从常德出发,途经湖北、安徽、江西三省,游览了赤壁古战场、九江琵琶亭、泾县查济古镇、桃花潭、黟县宏村西递、婺源江湾篁岭、三清山、鄱阳湖、景德镇古窑遗址、宜春温汤等众多著名风景名胜。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赤壁古战场</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泾县桃花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黟县西递</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鄱阳湖</h5><div> 虽然这些景点令人惬意,可圈可点。但我更加醉心的,还是与和战友会晤和重逢。<br> 九江,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周启焱战友。按照启焱战友发来的位置图,我们沿着九江美丽的江堤逶迤而行,最终到了市中心的一个宾馆。一进大厅,已经等候多时的他,从沙发上站起迎过来,我们亲切地握手寒暄。他高高的个子、形体保持的极好的精干身板,头发有些微谢,双眼炯炯有神,言行举止中凸显出一种彭拜的活力,与他的年纪相去甚远。和启焱这是第一次面晤,因为他是我们邀请的铁道兵战友网管理团队的志愿者之一,是我们艺术创作中心的副主任,为中心的战友付出了许多。以前我们在网络不时有着交集而熟悉,算是神交已久!</div>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排:殷安瑜、二排:周启焱(右)王绍春(左)<br></h5><h5>三排:林晓雷、后排:孙建敏</h5><h3 style="text-align: left;"> 从宾馆出来,我们前往启焱安排的一个当地皮一皮特色的菜馆中餐。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琳琅满目。启焱战友拿出珍藏许久的一对金黄色盒子包装的“四特极品”。这酒很特别,盖子不能拧开只能敲碎盖头。原本我不喝酒的,但难得启焱的一片盛情,所以就抿了一小杯。结果自然没喝完,就用食品薄膜包扎瓶口,放到驾驶室返回宾馆。结果车一开动洒了,一瞬间满车飘香,经久未散,那印象特别深刻。<br></h3> <div> 启焱爱人是军队大院成长起来的,有一种北方人的爽朗和大气,很快,我爱人就和她熟络起来。饭后,我们跟随启焱参观他们两口子在军分区大院他爱人老爸院子的庭院经营的小菜地。他们还送了我们一些自己晾晒的青菜,供我们在自驾途中自己做饭时吃,这个可是我在访问众多的战友中难得的奇遇,空前恐怕也是绝后的,特别好玩。<br></div> 闲聊里,我们交换了一些各自的信息。他其实是在湖北咸宁工作和退休的。由于个人的努力,他很早就进入了领导干部的系列。但他依然保持了一个军人的本色,扎实低调地做人和工作,颇有人缘。他爱好书法,曾长期细心钻研,写的一手好字,在战友网和各战友群众,经常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他还是当地书法家协会的主要负责人,组织过不少书法盛事。这些年,他的书法作品不断被媒体推荐,有着相当的社会影响。 小院出来,我们一起到南山公园游玩。 启焱具有浓郁的战友情怀 。他给我说起,不久前他还在扬州看望了殷安瑜战友,受到安瑜的热情款待,并对今后如何做好艺术创作中心的事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这次自驾回家后,他又从咸宁打来电话,说已回咸宁暂住,还邀请我再去咸宁泡温泉,那里是温泉之乡呢。<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扬州 </h5><div> 第二天,启焱战友陪同我们参观了九江知名度极高的琵琶亭。原本还想去当年宋江写反诗的浔阳楼,结果因为正在维修而作罢。琵琶亭是当地着力打造的景点,游人如织。进景点的正面广场一侧,有毛泽东抄写的白居易《琵琶行》全诗,毛体挥洒、飘逸醒目。亭四层,巍峨伫立。登上顶层,长江大桥及九江鳞次栉比的建筑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在亭的地下一层,有一个规模不大但很特别的圣旨博物馆,看到那一卷卷铺开的蒙上许多历史烟尘的真实样品,顿觉历史的长河在这里缓缓流淌,令人大开眼界、感叹万千。依我看来,琵琶亭最大的特点,是在现代科技支持下对声光电色的运用,给人带来一种时空穿越、如梦如幻的感觉,十分享受。在顶楼,我欣然和启焱合影,定格这难忘的时刻。<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用声光电色展示的当年白居易到九江的线路图</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顶楼合影,身后是九江长江大桥</h5><div> 接着,我们转去另一个景点烟雨亭。亭子建立在一座湖面上,往湖心延伸的那个小台,便是当年周瑜训练水师的地方。望着大厅里的周瑜塑像,耳边不由响起了苏轼的千古名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岁月悠悠,那是一个多少英雄辈出的年代啊 </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便是当年东吴水军训练的号令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爱人的九江行视频介绍了在九江的全程</h5><div> 中餐后,我们与启焱依依道别,驶上了去安庆的大路。因为路远又不太熟悉,临时在黄石停留了一晚。翌日一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沿途的江南山水弥漫在朦胧的雨雾中,如诗如画,似人们绵绵的情感。<br></div> 我们依然按图索骥,到了安庆市中心紧靠热闹的步行街的一座四星宾馆下榻。在停车场见到了从宾馆打听出来转迎接我们的江存长战友。还是几年前见过那个老江!中等身材、寸头、微褐的脸庞,举手投足间,似乎与几年前见到一点变化都没有,就像是昨天的印象。我开玩笑地说:“老江,你可是驻颜有术哦”。<div> 离中餐尚有一段时间,存长陪我们参观了近在迟尺的赵朴初故居,这也是安庆的一个著名景点。赵老的家族曾经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代进士大家庭,其故居可说的上是大气派、大手笔,给人一种历史文化的冲击。</div> 从赵朴初故居出来,老江带我们来到步行街中的一个名声远播、在前安全做臭鳜鱼做的最好的餐馆就餐。她爱人早就点好菜等着我们了。存长的爱人是典型吴域水乡的女性,身材高挑,温婉绰约。我和爱人非常惊讶她的身材怎么保养的这么好。一问,原来她可是安庆市大名鼎鼎的游泳教练,至今求教于她的人络绎不绝,门庭若市。而且她还玩皮划艇,酷着呢,难怪难怪!在温暖的气氛中,我们欣赏了她的一个在金色的阳光中身着泳衣向水面纵身一越的小视频,那矫健身姿,把我们大大地震撼了。他爱人还给我们讲了一件看似平常实则大有深意的事儿。原来对老江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铁道兵战友联谊上面而不理解,甚至有些反感,时不时唠叨一下。后来一来二去,耳濡目染,深受老铁战友之间那种真情感染,现在也成了老江投身老铁文化建设的鼎力支持者,随老江参加各地战友的活动。从中可见铁道兵文化的某种内在的魅力。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瞧,惊艳一跳!</h5> 存长是我们战友网的对外联络部的志愿者,还是安庆联谊会的会长、也是全国铁道兵旅游协会安庆分会的会长,在当地战友、甚至在全国战友们都是很有影响的知名战友。前几天,他率领安庆的战友赶往桐城参加战友会,因为我们的到来,老江是提前昨晚从桐城干回来的。存长对战友的实诚,可见一斑,令人感怀。<br> 下午两点半,我们下楼见到了从桐城参加战友联谊会回来的一众安庆联谊会的战友代表们,他们是:余红礼(安徽旅游协会副会长)、张力军(协会秘书长)、何慧星(协会副会长)、张甫文(安庆铁七团战友联谊会会长),程新明、方跃龙;他们热情欢迎我和家属的到来!<br> 晚餐前,存长和余红礼战友一起陪我们夫妇两往往坐落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寺内的振风塔参观。振风塔,原名万佛塔,又名迎江寺塔,后定名“振风”。它濒临长江,建于明代。振风塔临江而立,为长江流域规模最大、最高的七级浮屠,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和“过了安庆不说塔”之美誉。塔的确雄伟,站在塔下,顿感个人的渺小。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右一为余红礼战友</h5><div> 从振风塔出来,我们到马路对面沿江的江堤上安步当车闲庭信步。远远望去,浩荡的大河,争流的百舸,被似有似无的流雾所轻掩,活脱脱一幅难以言状的硕大而秀丽的水墨。边走边聊,存长告诉我许多有意识的信息。他每年都要在安庆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们,自己也经常和爱人外出,带领安庆的战友参加全国的战友活动。过几天他们又要启程去参加七团的联谊会了,他本人还是这次组织的核心组织者之一。言谈话语间,他露出期待和欣慰的笑容。</div> 因为安排晚宴,存长先行离开,红礼战友陪同我们沿着江堤走的更远。他是个企业家,见解很有见地,和他聊天很受教益。但我更为有感觉的,是他对铁道兵生活的娓娓道来、对热心战友活动的溢于言表,那是一种战友间的温暖情感。<br> 晚宴就在我们下榻的宾馆。除了下午的几个战友,原十二局二公司工会主席、远在山西太原定居的安庆籍战友朱立鹏也赶来参加。琳琅满目的江淮菜肴的香味,热情爽朗的相互问候开怀笑声,充溢着整个大厅。存长拿出自己珍藏许久的一对五粮液,满满为大家尊上,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战友们杯盏相碰,你来我往,边吃边聊,气氛热烈而融洽。酒过数循,我们唱起了“铁道兵志在四方”的军歌。激昂高亢的歌声,把气氛推向高潮,引来了服务员一束束惊奇和钦佩的目光。我突然发现,安庆的战友每个人都能完整地把这首歌唱完,一点没有“偷工减料”,厉害!可见安庆的战友,其整体素质是非常高的。在浓浓的酒香、欢腾的热情中,我和战友们互留了微信,期待有空聊聊并有缘再见。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安庆小结,爱人拍摄的安庆抖音视频</h5><div> 抵达婺源,已经是几天后的一个傍晚了。我们在婺源的晓起(景点)那硕大的门楼里的停车场里出来,朝马路对面的晓起山庄走去,那是战友余志标的产业。老余热情地伸手迎出门外。我打量着这个网上神交已久的老战友:也是中等身材,也是板寸头,举手投足间,也是透出一股子精气神!</div><div> 那天和我们一起抵达的,有来自北京、福建、陕西、还有湖南的老铁战友和学兵战友共三十来人,可谓五湖四海的大队伍了。尤其令我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北京的的团队中,有一个我们兵网管理团队的志愿者,并在战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铁二代——孙建敏!这次和她同行的两个姐姐,都是铁道兵。我们都喜出望外,开心的谈着兵网、谈着各自的情况,开心不已。<br> 当天的晚宴热闹非凡,激动人心。我临时当了一回“主持人”,请大家做了自我介绍,请建敏讲了话,安排湖南的战友给老余送了纪念册;指挥大家唱起咱们的“志在四方”。陕西的学兵战友给大家表演了女生重唱,建敏的二姐还给大家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常德的战友和家属更能折腾,他们自发地向福建的战友挑战拉歌,“一二三、快快快”“一二三四五,我们等的好辛苦”,引来大家冲天的欢笑和掌声。这种情景,许是咱们铁道兵人创造的最为独特的人文风景吧<br></div> 第二天一早,又有一个惊喜等待着我。建敏告诉我,翟基生老战友也到婺源来了!他是我已经很熟悉的咱们兵网的老志愿者、文创中心的大笔,就下榻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听说我和建敏来了,专程赶来会会我们。见到他,我们都有点激动,几年前一起到贵州活动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他依然还是那样的精神矍铄,我们握着手聊了一阵,并和老余及我们常德队伍的领队卢文爱一起合影留恋。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难得相遇。右起:孙建敏、翟基生、</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余志标、刘政湖、卢文爱</h5><div> 我们在婺源待了四天,从晓起景点开始,基本逛完了这里的主要景点,比较而言,我以为江湾、篁岭、江岭是最有观赏游玩价值的。那一大块一大块连绵的金黄油菜花、那些在绿树掩映和油菜花衬托下的黑瓦白墙、那些高高的台阶上晒秋的五颜六色;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老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和美好的印象。而咱们边走边唱着军歌的情景,应该是咱们奉献给婺源旅游的一道瑰丽养眼的风景。有点遗憾的是,第四天下起了雨,对三清山期待的开心被淹没在浓浓的雾霭里了。</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次活动的全体人员。来自北京、陕西、福建、湖南</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意思吧,算不算一道人文风光?</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是湖南的“辣妹子”哦</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爱人拍摄的婺源行视频,算是婺源小结</h5><div> 四天里,老余一直为大家忙碌着。除了到车站接送战友,接待记者,还有每天的我们行程确定和调整、车辆联系、生活的安排,还配同着大家前往景点参观处理具体问题,坐下来安静聊天的时间是没有的。也是见缝插针,在李坑、篁岭、江湾我们一起间或聊了一些。他退伍后就一直在家乡奋斗,在村里为乡亲们服务。为保护这块难得的青山绿水而奉献和努力着,他是江西省野保协会观鸟专业委员会会长。他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了大量的当地珍贵鸟禽;他的山庄,是各地爱鸟人士的栖息地,电视台屡屡采访他。就在我们来后的第二天,中央电视台就对他做了采访。最近,国家参与投资的一个文化庄园的大项目,他也成为主要的筹备者之一,如今,他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人物”。<br> 老余还是一个颇具战友情怀的人,他告诉我,他这里也是铁道兵战友的婺源之家。每年他都要接待来自各地的老铁战友们,由此,他认识许多全国各地的战友们。又是老铁战友的知名战友。告别婺源时,志标战友还特意赠送了我一本他参与策划出版的江西珍奇鸟类的画册,厚实、精美。</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余志标战友前往车主迎接湖南常德战友</h5> 回家数日,我总在想,周启焱、江存长、余志标三位战友,他们各不相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生活情景也不同,但他们又有许多的相同,他们都是普通人,他们都具有很深的铁兵情感,他们都在自强不息地奋斗,他们都保持着一股生活的热情,都保持了一种青春常驻的精气神!他们都活的真实、丰满而充实!而这些相同点,源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铁道兵!他们都是传承和弘扬铁道兵精神文化的普通一兵的代表,正是这一自觉或不自觉的文化使命,为他们注入了彭拜的生命活力!为此,我为他们自豪、骄傲!我祝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