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林语堂曾经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即便明知如此,工作之余阅读书籍已然成为稀罕事,不仅难以静下心来去读书,而且持续不断地读书更是奢侈,难以一以贯之。工作后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中断“我想阅读”的这个过程。我总是想,先将“备课上课练习改作业”这些安身立命的大事完美收官,再慢慢享受“阅读”这个修身养性的大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荒废了阅读,导致自己的兴趣视野、精神格局、内涵修养和思维活动等方面越来越局促。人生有意义的事情纵然很多很多,但是不读书,总觉得是亏欠了自己,我总是相信书中永远藏有人生的灵丹妙药,不仅可以在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还可以在阅读中提升专业素养,塑造严谨治学的态度方法。中年以后,谁愿意“朱颜辞镜花辞树”呢?谁不想“腹有诗书气自华”呢?阅读也许是一条非常不错的救赎之道,做一个纯粹之人,为精神立碑。</p><p class="ql-block"> 上一个春天,沈国兴名师工作室在举办读书交流启动仪式后,我就借着沈老师推荐《教育其实很简单》一书在碎片化的时间中阅读下来。读毕至今,深受鼓舞。虽然有忘却许多,但总结书中的教育精神,已经内化成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每当工作中遇到不顺心,总有一个来自书中的声音告诉我:“教育工作本就复杂,困难重重,但作为教师,不要畏惧艰难,发扬人性的光芒,善于点燃唤醒鼓舞激励,用心坚守,以善养善,遵循教育规律,保持热爱,问题总会迎刃而解”。</p><p class="ql-block"> 有了理想信念,还要有方法可行。几乎所有的人对于“方法”的知识都有着迷信一般的虔诚。《教育其实很简单》的作者赵丰平,就总是能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面对教育中各方面的问题,他都有琢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p><p class="ql-block">一、八环学习法</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问题中,"拼体力、耗时间、低效率"是长期以来存在的现象,赵丰平早在90年代就提出过“八环学习法”: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等八个学习环节各环节按一定顺序相互联结又相互渗透,其中制订计划是起始环节,接下来的六个环节是主体环节,而专心上课是中心环节。“八环学习法”可以避免很多学生在各科学习过程中“茫茫然”不知“做什么”和“怎么做”,提供了行之有序的学习过程指导,也让老师能够系统备课,不仅备教什么,怎么教,还备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备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前后衔接严丝合缝,滴水不漏。</p><p class="ql-block">二、271教育</p><p class="ql-block"> “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赵丰平选择建立一个回归人的教育体系来回答这个问题,创立“271”品牌教育。通过了解,“271”是赵丰平对教育的深刻认识的总结:</p><p class="ql-block">一是时间上的“271”,一堂课从实践来看,20%是老师说话,70%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还有10%的时间是由老师领着学生自己总结。</p><p class="ql-block">二是从学习内容的“271”,学生一看就会的20%,学生合作会的70%,还有一些高难度的知识需要老师搭个台阶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有10%。</p><p class="ql-block">三是个人天赋上的“271”,从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来看,一个孩子的智商仅占孩子学习成绩的20%,情商占70%,行商占10%。行商就是一个人朝着目标行动的态度、决心、过程、方法和结果,行动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四是评估评价上的“271”,从学生的组成来看,20%的学生是特优生,70%的学生是优秀生,10%的孩子是待优生。</p><p class="ql-block"> 有学生这样评价:“在‘271课堂’里,不但学到了知识,更锻炼了胆识和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孟子曾经说过,人人皆可成尧舜。在赵丰平看来,英雄不论成绩,教育应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让考试成绩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并且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因为一本书,我触摸到作者的一些教学方式和理念,虽然浅见拙识不足以概括作者本人的高度和远见,但本着拿来主义,则其善者而从之,与诸位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