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天山路小学举行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副本)

念念爸比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为了促进新课程标准落地,进一步推进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浓厚学校的研究氛围,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年教师。邳州市天山路小学于2023年5月24-30日举行学校青年教师高效课堂优质课竞赛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优质课评比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个学科,入职近五年的青年教师参加比赛,活动采用同课异构方式开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活动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同一学科执教相同课题。</span></p> 第一阶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语文学科赛课的课题是《父爱之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张淑宁老师全文以“舟”为线索,紧紧围绕父爱这一主题,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写,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圆合。张老师紧扣题目,直扑中心,引导学生聚焦与“舟”有关的三个场景,通过品读细节,感受文字藏着的浓浓父爱,教学凸现了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素养的落实。教学过程中,她还注重以生为本,在品读“欲加钱换房”场景时,以抓词句,引联想,谈感受的形式指导学习,而后,总结学法,让学生运用方法合作学习其他几个场景,遵循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整个教学由扶到放,层层深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刘津润老师在学生整体感知《父爱之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我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为切入点,顺学而教,引导学生品读“逛庙会”这一场景,体会深切的父爱。教学中,三次拓展,三次出现“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学生阅读资料,带着阅读感悟读句子,对作者情感的认识逐步 化抽象为具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内化了语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数学学科赛课的课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侯关敏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将视频中的现实物体抽象成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建立清晰的图形表象。然后借助长方体框架,在观察、比较、推理中探索长方体顶点、棱和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搭一搭、说一说、比一比等方式认识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与长方体之间的关联。整节课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课堂氛围浓厚,师生配合默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曹猛猛老师从切土豆活动导入,经历三次切的过程认识长方体面、棱和顶点三个要素,接着通过搭长方体框架认识顶点、棱的特征;补长方体面的活动认识长方体面的特征。在正方体特征探究中学生自然将探究长方体特征的知识和方法自觉地迁移,并在对比中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两者之间的关联。整节课模块化设计,层次清晰,数学知识和操作经验得到有力地丰富和提升,数学思想自然内化于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王培老师课堂聚焦于学生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数学语言表达的提升。王老师设计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两个大任务,通过看、量、比、想等活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棱和面的特征。整节课有扶有放,张弛有度、操作和思维并存,真正实现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英语学科赛课的课题是《(Birthday Story time》。</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卢慧文老师围绕“birthday”主题,以谈论Su Hai和Mike的生日为主线展开教学。首先,通过截取小猪佩奇的片段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本课课题Birthdays。然后,从when what how三个关键词入手,深入解读语篇内容,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及会表达生日。接着,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渗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最后,谈论妈妈的生日以及决定为妈妈做些什么。整节课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实现任务目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王晴教师注重把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学中设计三次阅读,知识和能力逐步提升。首先,在Pre-reading中通过播放歌曲Happy birthday,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接着,在While-reading中通过整体阅读、细节阅读等方式带领学生投入故事文本的阅读,用表格的形式检测,梳理课文脉络,提取关键信息。最后,通过Post-reading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再现课文场景图片,根据板书提示,复述课文。多层次的任务活动让学生“有兴趣说,有内容说”,提升了阅读能力、语言输出能力,领悟了故事内涵、提升情感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科学学科赛课的课题是《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刘宁老师从常见生活现象出发,使学生初步发现生活中的物体在相互接触时可以实现温度相互传递。为了使发现更有说服力、结论更具有真实性,刘老师精心设计了科学实验,学生通过测温度、填表格、画统计图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温度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导至温度低的物体,最终趋于平衡。整节课活动组织有序,操作经验不断累积,科学论证的态度得到提升,学科素养得到内化。</span></p> 第二阶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语文学科赛课的课题是《麻雀》。</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李晓婷老师主要聚焦文本角色间的矛盾、角色力量的比较与细节的品析,运用图示示意法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即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即按顺序);学会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即多角度),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整节课由扶到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构建语用,习得方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田展老师精准定位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独特功用,锚定语文要素,以探寻“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叙事法宝为楔入点,教学设计梯度分明:整体感知,厘清顺序;深入麻雀角色,引导学生在品析词句中感悟“无畏”,在整理与发现中明晰巨匠写作的奥秘——写一件事,不仅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把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这样才能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关注单元统整,实现读写融合。学生习得方法后,老师又提供“煎鸡蛋视频”,搭建行文支架,让学生习得落地。整堂课真正实现了从“阅读的彼岸”抵达“习作的彼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数学学科赛课课题是《线段、射线、直线和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于楚楚老师从线段已有认知经验出发,利用激光笔、动画演示等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无限长,从而引出射线、直线。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学生易于接受。在此基础上比较线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沟通了知识内部之间的联系。关于角的教学,于老师通过过一点画两条射线引出角的概念,让学生学习拾级而上,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陈垚昊老师创设夜景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眼睛观察生活中光线,并借助激光笔模拟光线,引导学生在有限长到无限长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射线。接着,陈老师设计画射线的活动,通过直观表征射线的无限性,突破认知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从灯的光线自然过渡到射线,并引导学生感受射线无限长,在此基础上将线段两端无限延伸,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形成概念的清晰表象。最后,引导学生在创造角、辨角、数角的活动中对角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整节课教学环节清晰有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顺学而教,学生的知识和思维不断提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次优质课评比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互帮互助、教学相长的平台,同时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教师的敢于创新、迎难而上的风采。相信每位教师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精研课标、更新理念、深耕课堂、优化教学手段,使个人的专业素养更上一个台阶。</span></p>

学生

长方体

正方体

整节课

老师

教学

赛课

引导

课堂

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