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马关:风情浓郁牛王节

自然之旅

伴随“呜、呜、呜”号角长鸣,木厂镇杨茂松村拉开牛王节序幕。 牛王节由布依族农耕稻作文化演变而来。相传古时布依族没有牛,耕田犁地都用人力,牛王在天上看到后很同情,在“四月初八”这天降生到人间,帮助布依族群众从事生产劳作。于是,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布依族家家户户染花米饭、杀鸡敬酒,祭祀牛王,感谢耕牛对农耕作出的贡献,祈求五谷丰登、丰衣足食。 据1996年出版的《马关县志》,“据木厂镇杨茂松村布依族王姓家谱记载,境内布依族是从贵州都匀、平越两府迁来,民国《民国县志》也称‘其种来自黔省都匀’。布依族进入境内的时间,最早是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大部分是嘉庆初年陆续迁入”。马关的布依族旧时称都匀人,他称都匀族。1957年民族归系,曾归为白族系,80年代再次开展民族归系工作时,根据群众的反映和调查,于1985年5月落实为布依族。<div> 据了解,马关县境内共有7000余名布依族群众,主要分布在木厂、仁和、都龙、大栗树等乡镇,而杨茂松村是布依族人口最多的聚居村寨。</div> 马关,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少数民族文化多彩而独特,各少数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服饰、饮食、节庆、祭祀等习俗。壮族“三月三”、苗族“采花山”、彝族“火把节”、傣族“景库节”,以及小众的“红饭节”、“闹兜阳”等节庆多种多样。阿峨村壮族民族版画、马洒村侬人古乐小有名气,田湾村苗族“雅遮文化”系列,是国内独有的民族文化,蔑厂乡瑶族“度戒”,过程严谨、气氛神秘。等等,这些元素构成了马关风情多样的特色文化。 “客人来到杨茂松,布依唱起桃花红耶,香甜的米酒倒出来耶,千言万语在酒中。阿老表,快举杯,千言万语在酒中,阿老表,干一杯,你不喝酒我脸红。”当远方的客人到来,杨茂松寨门迎宾队伍唱起了节奏欢快的迎宾曲。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或豪爽直接、或含蓄委婉、或开朗大方,但马关的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热情好客,只要是朋友,不管你来自何方。 “来来来,好朋友,举起手中的酒,人在江湖走啊走,那能不喝酒”。酒,是各民族交流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媒介,“管你喜欢不喜欢,一定要喝酒。请喝酒,不喝不放手”。 牛王节是当地群众的隆重节日,每当节日来临,携家带口看看老人、看看亲戚朋友。而今年牛王节与往年不同,来自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布依学会、马关县境内及周边其他民族学会代表前来共度节日。众多宾客云聚,绚丽缤纷的民族服饰为节日增添更浓郁的风情,成为牛王节里的视觉盛宴。 牛王节当天举办了文艺汇演,来自各地文艺队同台竞技。 参加节日的当地彝族群众 当地布依族少女 杨茂松村一角 杨茂松,一个群山怀抱、依山傍水的布依族村寨,节日风情让人难忘,平凡而又不凡。<br>  感谢杨茂松群众的热情,感谢木厂镇政府等单位的精心组织和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