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巨匠的光辉照耀在戈壁滩上

赵培华

<p class="ql-block">  朱老(科学家朱光亚我们亲切称呼朱老)巳离开我们12年了,回忆起在马兰基地接触到朱老时的几个片段,让我这个普通一兵终身难忘。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我是核试验基地办公室副主任,由于工作关系有幸多次接触到朱老,我主要是做好接机或接站并做好朱老一行的吃、住、行等服务保障工作。记得第一次受领负责接待朱老任务时,心里非常激动和紧张,激动的是有机会能近距离见到让人敬仰的科学伟人,紧张的是能不能顺利完成好科学伟人的服务保障任务。当我第一眼看到朱老从飞机悬梯上走下来时,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特别是朱老与我们服务保障人员一一握手时,更真切感受到朱老是一个既严肃又慈祥、既深邃又璀璨一个可尊可敬的70多岁的老人,我的紧张情绪完全释怀了。</p> <p class="ql-block">  一次我陪基地马国惠司令员去接机,原计划接机后回马兰一所让朱老休息一下,并向朱老简要汇报一下试验准备情况,第二天再进场。朱老下飞机后,向我们一行接机人员挥手问候并说,现在直接进场现场再交流吧!从北京乘飞机3个多小时,做车直接进场也需近3个小时,6个多小时的路途劳顿是非常辛苦的,别说70多岁的老人了,这充分体现出了朱老的工作精神和状态,令人敬佩,同时也激励着我们更好地去学习和工作。</p> <p class="ql-block">  有次接机前,朱老身边的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说,这次进场可着便装。朱老着的便装是没有配带领章的旧军装。在场区看望几个点号后还提出要专门去问侯一下戈壁荒漠深处的一个哨所的战士们,这个哨所只有一个班几名战士,自然环境非常艰苦,这个哨所有一个小水泉,被称为戈壁荒漠生命之泉,战士们还自制一个简易标牌“罗布泊第一泉”,朱老问候战士们之后还专门到小水泉处留影记念。</p><p class="ql-block"> 朱老在场区生活很简单,每餐吃的以清淡为主,饭后也很少散步,整个吃饭过程也是在思考问题,朱老还有一个习惯晚上工作会抽烟提神,到了深夜休息之前会喝上几口北京怀柔产的扁瓶红星二锅头催眠,这些生活习惯是再普通不过了,也是平常百姓的生活方式。从朱老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装饰和用餐是那样的普通和俭朴,但又透出一种精神和境界,这不正是“两弹一星精神”和“马兰精神”在平常工作中的诠释和示范吗?</span></p> <p class="ql-block">  朱老在回到场区住点时说,小赵戈壁滩“大峽谷”应该去看一下,了解一下戈𤩹滩地形地貌,我在场区工作几年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什么“大峽谷”,朱老这么一说还是第一次听说,了解到戈壁“大峡谷”离朱老休息点不算远,根据朱老指示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我叫上司机直奔戈壁“大峡谷”。所谓戈壁“大峡谷”是洪水和狂风冲刷而成的特有戈壁风藐,既是大戈壁荒漠地表留下的一道“伤痕”,也是大自然赋予戈壁荒漠的一道令人遐想的景观。</p><p class="ql-block">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朱老不光做科学研究,还在这块核试验热土上的沟沟坎坎都印下了勇毅前行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记得最后一次核试验成功后,朱老在与其他首长撤离现场时开玩笑说:“中国的利斧完成了,利斧的把就看钱老(钱学森)怎么安了”,这句话说的很轻但意义很重。从朱老神态中看到了一个大国重器设计者们的自信与坦然,看到了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看到了一个大国的风范与梦想,看到了一个大国的地位与影响。</p> <p class="ql-block">  “马兰革命烈士纪念碑”是朱老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  朱老的音容相貌和那俭朴严谨的生活状态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给我的人生带来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从朱老身上感受到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润育伟大;伟大的事业必须艰苦奋斗,艰苦奋斗必成伟大的事业。朱老长眠于戈壁滩,科学巨匠的光辉永远照耀在戈壁滩上,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马兰人为国防核科技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p>